“渔”悦欢腾——普洱市打造渔产业大品牌

16.01.2015  04:02

 

    古人云:“渔者走渊,木者走山。”一讲到渔产业,人们潜意识便联想到沿海一带。却不想,看似与渔产业鲜有交集的普洱,201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达13.4万吨,连续三年产量全省第一,这为普洱大农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时地利人和共谱华丽乐章   

    云南省水产品产量第一市,这个响当当的名头得来不易,这其中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

    据普洱市鱼种站站长何德全分析,普洱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适合各种热带、亚热带鱼类生长,境内江河纵横,电站库区繁多,水资源和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空间和生存条件,形成了特有程度高、物种数量大、生态系统类型齐全的水生生物特点。

  普洱市水产站站长罗亚昆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普洱在高山峡谷中建设而成的库区鱼塘养殖有机鱼便崭露头角。目前,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市场一直在寻找新的替代品,罗非鱼以其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肉质细嫩、骨刺少、无残毒等优点成了新的替代品首选鱼种。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的罗非鱼鲜鱼片需求量越来越多,一个新的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而在我们普洱渔业养殖中,罗非鱼的养殖高达85%左右的份额。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做大渔牧业,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开展深加工,做强渔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来抓,推广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普洱现代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2013年,全市累计投入渔业扶持资金4110.17万元,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渔业扶持资金1600万元。与此同时还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推进,目前,已有2家渔业重点龙头企业入驻我市,分别是云南墨江海王水产有限公司和云南墨江亿龙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龙头企业台前领唱渔业发展歌

      渔产业龙头企业入驻我市,为渔民提供系列化服务,推动企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带动了渔产业的发展。

  以墨江两个龙头企业为例,墨江海王水产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10万吨,辐射带动养殖户100余户。2014年10月止,该企业收购原料鱼20000吨,生产鱼片6667吨,鱼粉490吨,鱼油278吨,渔用饲料1.5万吨。该公司业务中心总经理余光亚说:“事实证明,我们的渔产品是受欢迎的。2013年,我们企业仅仅冻鱼和冻鱼片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2185.57万元。其原因得益于三大优势,即我们普洱的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势,再加上我们企业本身的品质优势,可谓相得益彰。

  据云南墨江亿龙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谈新明介绍,该公司共投资建设了200亩鱼苗良种培育基地,计划年产1亿到2亿尾鱼苗良种(2014年年产鱼苗8000万尾),为我市渔民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养殖成本。据悉,以往我市每年的鱼苗都得从海南引进,其鱼苗价格贵、运费高、成活率低。而亿龙鱼苗的成功培育,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与鱼苗成本,成活率也比海南引进的鱼苗高出10%—15%,鱼苗的放养规格提高了,后续的技术服务也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还可提早一个半月供苗,提高了养殖户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职能部门幕后奏好渔业交响曲

  普洱市鱼种站工程师刘从庆说:“我市渔业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鱼种培育技术的大幅提升。我们现在培育繁殖技术成熟的有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此外,我们已人工繁育出并正在逐步实施驯养繁育技术推广养殖的几类温水性土著经济鱼鱼种有巨魾(俗称面瓜鱼)、丝尾鳠(俗称长胡子鱼)、巴鰝(俗称白鱼娘)和中国结鱼(俗称红翅膀)等”。“我们以渔民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与养殖户结对子、签订技术推广责任书、开展‘科技入户’活动等方式,加强与生产者的密切联系,积极推广‘以渔养水、以水养鱼’的理念和做法,大力推广适用养殖技术,指导养殖者自觉应用科技,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普洱市鱼种站站长何德全进一步分析。

  墨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艾云忠对记者说:“辖区内将形成约14万亩的电站库区水面,为我们发展渔业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就此,我们提出了将‘移民变渔民’的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发展高原特色淡水渔业,构建养殖、加工、物流、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体系,把渔业培植成墨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鱼苗(鱼苗场)→饲料(饲料厂)→养殖(基地)→加工(鱼产品加工)→销售(出口)的循环产业链。事实证明,这条路子的探索是成功的。

     “”悦欢腾 年年有余

      周朝顺是景谷县碧安乡碧安大寨人。2000年,他到距离景谷县城3公里左右的威远镇新民村那来坡村民小组承包下87亩水田改成了鱼塘。如今周朝顺通过养鱼走上了致富路,2012年卖鱼收入100万元,扣除各项成本纯收入近40万元。如今,一家人不但在城里买起了400平方米的土地盖起了新房,还买了一辆15万元的皮卡车。两个娃娃,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读高中。

  在墨江县那哈乡泗南江畔水库养鱼的格牙村渔民朱解福告诉记者:“我是2010年最早一批在这里养鱼的,现在一共养了62箱鱼,2014年已经卖了4.5吨鱼,还有库存32吨,若全部卖完,预计2014年会有40万元的收入。除去30万的成本,还有个10来万元的纯收入。”朱解福还告诉记者,自从养了鱼后,生活也渐渐变得好了,供养两个娃娃上学不吃力了,比起以前耕田种地劳动强度减轻了,不那么累了,只是对鱼儿需更加上些心。”

  “目前,稻田标准化养殖在澜沧全县20个乡镇已全面覆盖,水田养殖面积达36000多亩,平均亩产鱼量36公斤。在稻田里养鱼粮食收成比不养鱼时增收几百市斤,不但粮食增产了,鱼也因天然有机放养,无农药化肥残留价钱比市场的高好几倍,老百姓喜笑颜开。”普洱市水产站站长罗亚昆举例说。

     渔产业大有可为

  普洱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岩甾在谈到普洱市未来渔产业发展时说:“我市渔业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刚起步,发展空间大、潜力大。然而,发展这回事,不是有空间就行,需要上下各级共同的努力。为此,就是要健全完善渔业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大渔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对渔产业的投入。此外,渔产业的产业链比较长,它可以带动鱼饲料、鱼粉、鱼油的加工,同时还可以带动鱼苗养殖,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在普洱发展渔产业可谓大有可为。今后,我们将积极发展以罗非鱼为重点的淡水鱼类和优质土著鱼类养殖。以发展有机渔业为核心,优化区域布局,使普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完善政策和科技支撑等方式,逐步形成健康的养殖业、科学的捕捞业、高效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和兴旺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将普洱打造成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推动云南省水产品产量第一市转化为渔产业强市,真正打响普洱渔产业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