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普法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 特约记者 施新弟
洱源县以“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实施为契机,以推进依法治县,创建国家级、省级法治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职能,加快推进法制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该县紧密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中,提供针对性、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和帮助。认真实施“六五”普法,以“法律八进”、“12·4”等重要节点和主题宣传日、周、月为平台,抓好重点普法对象学法。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使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城乡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立法治文化中心、法治广场、法治街区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法治宣传教育场所。在实现媒体“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栏、网络有页”的同时,特别注重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普法教育,把“冰冷的法律条文”变成“温暖的法律服务”,实现了从灌输式向渗透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从“小普法”向“大普法”的转变。不断提升学法用法水平,促进全民普法,扩大覆盖面。两年来,深入全县90个村(居)委会开展法治宣传集中巡回教育培训活动9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8000多人。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法宣传教育宣讲活动12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5000多人。
同时,充分利用人口流量大的路口宣传栏、广场宣传栏、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宣传法治创建相关内容,让老百姓知晓并了解创建国家级、省级法治县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组织领导、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内容,让全县公民参与到创建国家级、省级法治县中来。积极探索法制文化建设新途径,在县城、镇乡村组主要路口绘制法制文化宣传长廊,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涉及信访、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土地承包、城市管理等相关法律政策以顺口溜、漫画形式展现给群众,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养,深受群众的喜爱,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以上。至今,已在县城主要路口、文化广场、三营镇共和村委会及郑家庄、邓川法庭、凤羽镇、西山乡等分别建立了法治文化长廊,在邓川力帆骏马拖拉机装配厂建立了法治文化专栏;在各镇乡集镇所在地、公路沿线制作标语;采取“送法下乡”、“法律八进”、“普法赶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提高了依法治县工作和“法治县”创建宣传覆盖面。通过绘制法治文化墙100幅、在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广告10幅、县城各大电子显示屏反复播放标语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全县城乡巡回宣传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进门出门有法学,从而知法、守法、不违法。
目前,洱源县90个村(社区)中,有2个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村”、22个创建为州级“民主法治村”及“民主法治社区”,着力开展法治单位、法治企业、法治学校等的创建,创建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