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实现五大突破

01.06.2016  22:01

本报讯 (记者 涂序波) 一年来,大理市按照“四治一网”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有力的措施,持续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实现五大突破,今年1至4月,洱海水质保持在Ⅱ类,洱海依然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抓实综合整治,洱海流域无序发展乱象治理有新突破。整治环保违法行为,封堵排污口64848个,查处违法排污行为19起,行政处罚6835万元。整治违章建设行为,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66起,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020户。整治市场经营秩序,全面清理排查5900户客栈餐饮服务业经营户,建立客栈、餐饮服务业“红黑”名单制度。取缔鱼鹰表演手划船303艘,对910艘非法载客手划船的船主进行了教育。

抓实“四治一网”,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湖不断强化,划定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三条“红线”,设立洱海保护界桩和苍山十八溪保护界桩;组建成立洱海综合执法大队、乡镇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治安中队,在洱海流域建立联合联动执法机制,对洱海流域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工程治湖稳步推进,强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内项目33个,完成竣工验收项目15个,完成投资24.1亿元。科学治湖初见成效,搭建科研平台,与洱海国家水专项、中国环境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力实施流域截污六大工程24个项目,总投资91.8亿元。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40位市级领导、76个市级部门和驻地单位挂钩联系乡镇村,聘请900多名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滩地管理员,形成以乡镇、村委会为单元格的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责任体系。

抓实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有新突破。按照“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四级联动模式,坚持信息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初步建立“层级化管理、科学化处置、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监控”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集处理体系。结合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依法依规要求从事服务行业的单位和个人自建环保处理设施并取得环保许可,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建立村庄土地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行违法建设举报奖励制度,在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立一名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建立健全洱海流域保护治理领导干部考核问效机制。

抓实资金筹措,洱海保护项目投入有新突破。通过PPP模式落实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资金29.8亿元,争取到位专项建设基金5.77亿元。

抓实生态创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启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划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规划控制线。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8个,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16个,省级“绿色学校”9所,80%以上的乡镇获得生态乡镇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