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大面积蓝藻暴发? 专家:洱海水质仍属Ⅱ类,蓝藻生长聚集是偶发性的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洱海蓝藻的视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洱海真的是大面积蓝藻暴发吗?它的水质究竟是几类?昨日,大理市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洱海水质总体在Ⅱ至Ⅲ类之间波动。2015年以来,大理在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四治一网”工作的同时,针对洱海水质现状及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要到两年以后才能陆续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应急性、管制性、执法性措施。
治湖项目
2016年
实施“六大工程”项目22个
总投资87.7亿元
截至12月31日
完成投资25.84亿元
洱海水质
2016年
总体为Ⅲ类
1~4月、12月为Ⅱ类
5~11月为Ⅲ类
专家解读
在气温增高,风力、水力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人口密集的局部湖湾发生蓝藻生长、聚集,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偶发性的。
专家
不能仅看某一个时间 点
正在大理从事“洱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博士、研究员王欣泽说:“10多年来,洱海的水质一直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还向好的方向发展,已经非常不容易。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Ⅱ类水质月份是增加的。仅看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点的情况,不能代表洱海保护的状态。近10年来,洱海水体中的氮、磷指标,已较2005年下降了一些。”
“2016年8~12月,洱海水温高于2014年、2015年及多年的平均水温1~2.5℃。以12月为例,水温接近15℃,往年只有13℃。”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站长赵明说,在气象、水利等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分散在水中的藻类,聚集到了某个区域。现在是冬天,洱海的水质仍属于Ⅱ类,并没有差于往年。
政府
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据大理州政府介绍,近年来,针对洱海,他们一直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思路,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铁腕整治洱海流域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5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8件,为2014年查处案件数的4倍。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去年10月依法关停了向洱海直排污水的双廊一知名客栈。
针对乱排污水、乱占滩地、违规建设等行为,封堵排污口1884个,查处违法排污行为19起,拆除违法建筑1455户,处理土地违法案件1885起。针对沿湖客栈、餐饮经营乱象,排查整治环洱海客栈、餐饮经营户,取缔非法营运手划船1466艘。由州、县市领导挂钩,整合州、县市和乡镇执法力量,建立了6个洱海流域联合联动执法组,对侵占湖面滩地、乱排污水、污染河道、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治理
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伊始,大理州委、州政府与大理市、洱源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倒逼、挂图作战,启动全方位、多领域、覆盖洱海流域城镇乡村的工程治湖项目建设。
运用PPP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尤其是社会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助推洱海保护治理。其中,总投资22.29亿元的洱源县洱海流域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总投资9.02亿元的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已在本月启动实施,6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达115.9亿元。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了洱海保护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州级环保系统及时召开了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性行动动员会,并成立了4个工作组和1个综合协调组,各工作组每周深入实地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上报州委州政府。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