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出台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 打造“一核三线三圈”开放新格局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我省将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明)保(山)芒(市)瑞(丽)、昆(明)磨(憨)、昆(明)河(口)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云南—缅甸)、滇老(云南—老挝)、滇越(云南—越南)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撑的“一核三线三圈”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空间新格局。
《规划》指出,我省陆地边境与越南、老挝、缅甸3个国家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与孟加拉国、印度等南亚国家邻近。沿边8个州、市土地面积合计2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82.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51.4%和39.9%,居住着壮、苗、哈尼、彝、傣、景颇、傈僳等23个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开发开放步伐。
《规划》范围与缅甸、老挝、越南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是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最早的地区,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8个、二类口岸7个,是陆路通达印度洋、东南亚腹地及南亚的必经之地,是我省乃至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窗口。 “十二五”期间,沿边8个州、市生产总值增长1.4倍。沿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经贸合作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开放活边、改革兴边、发展富边的良好态势,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规划》提到,到2020年,经济带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2300亿元以上。沿边城镇加快发展,经济带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对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的影响带动力显著增强。边境干线公路基本贯通,沿边铁路加快推进,玉溪—磨憨、大理—瑞丽铁路基本建成,临沧—清水河、大理—瑞丽铁路接轨至腾冲铁路开工建设,国际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开放窗口作用逐步显现,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 (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瑞丽、河口、磨憨、孟定等重点口岸进出口额及人员、车辆迅猛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展望2030年,国际运输通道全面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城市(镇)开放发展更具活力,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内外联动、要素集聚、特色突出、互利共赢、和谐安宁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全面建成,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带。
优化口岸布局 试点“一口岸多通”监管模式
《规划》提出,优化口岸布局,推动田蓬、都龙、勐满公路口岸、芒市、腾冲航
空口岸、关累水运口岸开放与建设,争取转新开章凤、南伞、片马、孟连、永和、盈江口岸.适时规划新增磨憨、瑞丽、腾冲猴桥铁路口岸。力争将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勐康、金水河(个国家一类口岸扩大开放为第三国人员和货物出入境口岸口岸建设和管理、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口岸率先开展“一口岸多通” 口岸监管模式创新试点工作。
打造一批国际旅游消费城镇
《规划》提出,加强重点城市和旅游景区建设、把沿边地区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在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国际旅游消费城镇。
推进建设瑞丽、腾冲(缅甸、松山(腾冲(缅甸密支那、普洱(西双版纳(曼谷(新加坡、普洱(老挝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万象、麻栗坡(河口(越南、南伞(缅甸果敢、清水河(缅甸果敢(腊戌等国际旅游线路,打造香格里拉(腾冲(密支那、澜沧江(湄公河、茶马古道、重走南方丝绸之路等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孟中印缅黄金旅游圈、金四角大湄公河跨国旅游区、滇西缅北生态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