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开放先试先行】奔涌的红河热流
5月的红河,开放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
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外资银行,还有闻名中外的滇越铁路……一百多年前就留存于此的历史印迹,让红河人对开放发展有一种深刻而独特的感知。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交汇点。这里铁路运输通边、高速公路畅达,坐拥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落地和建设,为今天红河的开放跨越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融入滇中、联动南北,从更高的层面、用更新的模式、在更大的平台上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奔腾的红河风正帆悬,活力迸发。
机遇来自深度融入
每天上午9时半,从昆明站开出的K9832次列车,6个小时以后即可到达河口北站,成群结队的游客纷纷出境,开始了他们开心的越南之旅。
早晨8时,河口口岸的国门护栏准时打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通关而行;排成长队的商贩和边民,从中越大桥涌进口岸进行边民互市。
同一时间,位于河口滨河路上崭新的中国·越南城开门营业,宽大整齐的商铺货架上,独具越南特色的衣物、日用品、木雕以及各类工艺品琳琅满目,荔枝、芒果、龙眼、咖啡、果脯、糕饼香气四溢……
这是热闹繁荣的河口口岸的几个“截面”,也是红河州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生动剪影。
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努力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当好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州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和要求。
在红河人眼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内陆沿边开放战略,我省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抓住这些机遇,构建对接滇中、两广、大西南和面向东盟的开放平台,形成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就能把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打开红河州跨越式发展的全新窗口。
为此,红河州采取了更为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以南北向的昆河经济走廊开发开放带、东西向的红河谷开发开放带为支撑,加快构建内连滇中、两广、大西南,外接越南延伸至河内、海防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产业集群。
开放,向纵深推进、横向延展;跨越,正蓄势聚力、真抓实干。“我们要坚持把开放作为富民强州的必由之路,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融入意识和竞争意识,借滇中崛起之力,乘沿边开放之势,得联动廊带之利,真正把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实现赶超跨越。” 州委书记姚国华说。
支撑来自内外联通
大开放依托大通道,大通道助推大开放。加快内外融入,实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红河一马当先。
2013年10月9日,锁蒙高速全线投入使用,至此昆明至河口405公里高速公路贯通,标志着中越公路国际大通道云南段实现全程高速化;
2014年12月1日,蒙自至河口铁路正式开通,中越边境河口口岸首次接入全国准轨铁路网,云南形成了第一条连接东南亚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2016年1月16日,位于弥勒境内的南盘江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意味着这座世界最大跨度铁路拱桥的“高、艰、险”施工难题全部解决,为云桂高铁年内开通奠定了基础……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离不开开放大通道的基础支撑。据州交通局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红河州将以“城市通轨道、南部通航空、县县通高速”为目标,围绕“一轴三纵四横四联”的路网规划,形成北融滇中、南联越南、东接两广、西通缅老的综合交通路网格局,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红河州着力打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良好软环境。
首先是政府限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以多种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州级政府工作部门由39个精简为32个。
其次是提速通关。为大力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简化查验手续11项,创新推出便民利民措施23项、15种边检查验方式、5条“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预约通过,人均通关时间只需几秒钟,车辆通关效率提高了30%。
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仅带动了中越双边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增进了红河两岸的交流与沟通,两国人民常走动、多来往、广接触,加深了解,厚植友情。今年一季度,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4亿元,同比增长194.1%,全年目标是比去年翻一番。
活力来自改革创新
“见苗浇水”和“大树移栽”,是在红河州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
红河州实行统一规划,保税区、经开区、跨合区“三区”联动,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优势,放大政策效力,推动集成发展,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为此,他们一方面坚持“见苗浇水”,下大力气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实施“大树移栽”,积极引进有实力、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和企业,带动全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5年5月8日,我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为把保税区打造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示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支撑,管委会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全力以赴。
作为第一批“尝鲜者”和受益者,区内的红河鑫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介绍:“企业投产以来运行平稳,订单源源不断,这得益于综保区的优惠政策,更离不开管委会提供的优质服务。”不久前,红河州与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建设河口惠科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双方从会面商讨到签约,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据介绍,惠科产业园是筹建中的河口跨合区的首个落地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主要从事电感、线材、手机充电器、耳机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还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入驻。
作为我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红河州的举措同样引人关注。
越南籍客户阿保将手机卡更换为支持近场支付的移动NFC-USIM卡,通过移动和钱包APP绑定用护照在农行红河分行开立的IC借记卡快速完成闪付,边民移动金融支付业务由此开启。去年,红河州内的6家国内银行支行与越南10家银行签署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代理合作协议。今年年初,首个河口地区YD指数在当地4家外汇指定银行及一家外币兑换公司同时发布,标志着河口地区人民币兑换越南盾指导性汇率正式形成。
勇立潮头,站在前沿,争创第一,热流奔涌的红河值得期待。
云南日报 记者 徐体义 李树芬 王廷尧 记者 李秋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