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治水为着力点 开启兴水强滇新征程

14.12.2015  10:17

富民强滇、同步小康,必先兴水治水。

十二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兴水强滇”战略,大气魄谋划水利,大手笔投入水利,大规模建设水利,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民生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防洪抗旱能力建设和水利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达1450亿元,全省累计新开工重点水源工程超过200座(大型1座、中型65座),建成2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全面建成,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88座,完成3000多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蓄水库容21.69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6.04亿立方米,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00多万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210万亩,新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745万亩,累计解决1259.5万农村人口和11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乘着水利改革和农田水利建设的东风,全省各地围绕产业兴水利,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苦干实干,亮点频现。

创新建管机制 注入发展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还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曲靖全面实施“兴水强市”战略,通过凝聚共识,营造大干水利的良好氛围;加大投入,大力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深化改革,增强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市水利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曲靖市预计完成水利投资180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新增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为持续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今后,曲靖计划全市每年筹集不低于6亿元的资金,在全市9个县(市、区)大力推广陆良改革试点经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重点围绕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和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水平,以农民用水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建设一批产权明晰、管护有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围绕农业农村水价改革,新建或改造一批节水减排、运转高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上述措施,每年高标准完成20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创新,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该市将围绕建设现代水安全保障网、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构建市域、县域、局域、乡域四级水网架构,统筹推进水资源区域配置一体化、防洪抗旱减灾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现代水网信息共享一体化等水利工程建设。解放思想,多方融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水利投资60亿元,五年完成水利投资300亿元,达到“十二五”时期的1.7倍。

着力现代水利 突出安全高效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位推动,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全面掀起红河州水利建设新高潮。提前启动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筛选提出83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列出项目、任务、问题、责任“四张清单”,逐一对照推动,坚持把水利作为财政投入优先领域,成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水利稽查特派员队伍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红河州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施建水南庄片区、弥勒新哨片区2个省级和开远羊街灌区1个州级改革试点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2亿元,新哨片区6000亩葡萄及蔬菜种植区已投入使用,南庄片区即将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推动水利融资创新,目前已引入云南建工集团、省水投公司等多家企业采取PPP模式参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工程设计和施工总承包建设管理,全面加快水价改革,并积极推进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打造水利股份合作经济示范。

红河州坚持把水利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以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将水利建设放在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关键环节,突出发展高效节水,计划到2017年实现示范区水利化程度100%,节水设施全覆盖,努力建成全国现代高效节水示范区,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全面转型。

今年以来,红河州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水利建设投资30.1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9万亩;解决了22.4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如期实现了“十二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标。

云南推动治水兴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和安全保障

云南全省冬季农业开发会议召开 掀起冬季农业开发热潮

水利部专题调研滇中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