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把竹木产业培育成绿色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优势,咬定“山”字不放松,以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中国最大的竹子产业基地县和竹纤维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目标要求,把竹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竹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直以来,佤山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衣、食、住、行、用均与竹子息息相关,种竹、用竹已成为当地一种传统习惯。
如何把产值产量低的中低产林逐步改造淘汰,打响绿色生态品牌,走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高原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沧源自治县按照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竹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国家评审为契机,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打造三产,三产联动”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信心下大力气发展竹子产业,从2007年开始,全民动员以竹资源培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促进竹文化建设和竹生态旅游,认真做足“竹”文章和农民增收的文章。及时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竹产业办,独立办公,由专人负责;各乡(镇)、村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从县到乡(镇)到村层层签定竹子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实行处级领导挂乡驻村、科级干部挂村驻组、一般干部挂组进户的分片包干负责制,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发展竹产业的意见》、《关于开展竹子产业“三率”建设的实施意见》、《“竹子产业专业村”命名授牌认定办法》等,全力支持和引导农民群众种植竹子、发展竹产业。
为加快竹产业建设步伐,该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参与、部门联动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力度,做到地块规划、苗木供给、人员保障、物资落实、技术指导、跟踪问效“六到位”,在全县上下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大干竹产业热潮。
在建立育苗基地,实行种子育苗、埋节育苗的规范化育苗,严把种苗质量关,确保起苗、出圃、验收、调运等各环节有专人负责和造林用苗良种化、优质化的基础上,按照乡(镇)级万亩连片(1万亩及以上)、村级千亩连片(1千亩及以上)、小组级百亩连片(5百亩及以上)等方式统一规划竹林面积,明确造林时限、种植方式、种植任务,把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组织群众采取间作或套种的方式,在沟边、地边、田边、路边、村边、箐边和低产农林产业地块发展竹产业,并落实“以奖代投”、“以奖代补”等各项激励机制,确保种一株、活一株,种一片、活一片。
据统计,连年来全县累计种植竹子面积100万亩,其中,连片种植60万亩,零星种植40万亩。2014年全县竹子基地已投产20万亩,采伐竹材145万吨,实现产值6700万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372元。
坚持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和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组织外出培训、参观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政策、技术、信息的宣传力度,采取以会代训、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印发技术手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搞好宣传发动,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组织群众开展年度竹子造林和补植补造工作,层层组织以竹子种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种植管护技术培训,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面积落实到位,并不定期开展交叉检查活动,严格落实产业目标任务。
同时,积极探索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竹子产业协会为载体,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群众化、社会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负责机制,确保竹产业种植一片、管护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目前,全县共有93个林产业协会,252 名管林员。
按照“培植优质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优化生态环境”的竹子产业发展目标和“开拓市场、培育龙头、带动发展”的思路,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外出寻商、主动招商等方式引进竹木加工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科学发展模式,坚定群众发展竹产业的信心。同时,于2012年在全市出台首例育林基金返还优惠政策,按照“取之产业还之产业”的原则,对竹子征收的育林基金,实行比例返还分配,并按照每年竹子面积和产值进行考核。明确奖励机制,在被命名的“竹子产业专业村”中,对在竹产业发展中运转规范、作用明显的专业合用社,给予一定奖励补助,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及早发挥,努力把沧源建设成为带动滇西竹产业发展的中心集散地。
截至目前,尧百年竹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中,竹福多年产3万吨活体竹汁饮料加工厂进入试运营阶段,沧源江源竹木公司、沧源鑫源木片加工厂和沧源骏鑫竹木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已投入生产运营,年产40万吨的竹纤维生产线、世界竹子种质资源库、竹子良种繁育基地、竹博园等项目正在报批和招商。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赵淑芳 赵永祥 胡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