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佤山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纪实

26.05.2015  11:04

人手一台办公电脑,让我们告别了排队做课件的日子,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来优化自己的上课内容,同时能更便捷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优秀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今年,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启动教师办公电脑“一师一机”配备工程,该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专任教师将从中受益,这让领到新电脑的班洪乡班莫完小教师赵云生喜出望外。

位于滇西南边境线上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

近年来,沧源积极抓住国家实施“农远工程”、“薄改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及中央电教馆定点帮扶等机遇,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使佤山教育旧貌换新颜。

不出校门便能与山外的名师交流互动

在沧源县国门小学全自动录播教室内,一年级数学老师朱凤珍正在上一堂公开课。

负责这次公开课录制的陈政老师在操作平台上按下录制键后,安装在教室内的五个拍摄机位便自动跟踪拍摄起教室全景、教师、学生、板书等情况,系统还会根据课堂的互动进展,实现镜头的自动切换。

在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起来之前,我们都是用一台DV手动拍摄,像学生表情这些重要的内容都无法拍摄到。”陈政介绍说,“随着录播教室这样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的引进,学校的教研形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在老师们听课,只要在听课室里便能看到录播教室系统传来的实时画面。录制的全景、高效,也让老师们能更加便捷地进行资源共享和课后反思。

除了国门小学,沧源民族中学也同期引进了录播教室系统。而就在今年年初,这两所学校还通过录播教室,与省城昆明的名师完成了一次“空中教研”。沧源的老师在录播教室内上课,昆明的名师通过网络直播听课,并第一时间进行了评课。

过去,我们从沧源县城坐车到昆明去学习要花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有了教育信息化的支撑,老师们不出校门便能完成与外地名师的交流互动。”国门小学教科室主任杨坤凤感叹道。

在国门小学,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配,学校网络也从原来的10M升级到了100M,实现了校园内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其实,不仅是在县城的国门小学,还有位于大山深处的农村学校,信息化的设施设备也在快速改善。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实施以“三通两平台”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累计配备电子白板440套,班级配备率达57%,学校网络连接实现100%覆盖。

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沧源县成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协调小组,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的组织领导、规划、资金预算、设施设备配备、人员编制、管理评估等工作。

掌握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每一个佤山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沧源县教育局,该县电教室主任秦仕鸿正在为上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视频忙碌着。

秦仕鸿表示,“随着近些年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培训力度的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而更为可喜的是,在沧源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秦仕鸿介绍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启动前,沧源在去年5月就尝试开展过网络“晒课”活动。当时从全县中小学中挑选了25节课堂视频晒到网上,结果吸引了近2000人上线评课。

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沧源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应用机制。

以国门小学为例,为在全校推广普及白板使用,该校从去年年初开始便组织了四轮全员参与的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开展了“电子白板技术有效用于课堂教学竞赛”,之后还开展了白板使用过关检测。

现在看来,过关检测只是推广普及的一种手段。目前,老师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杨坤凤说,尝到“甜头”的老师都自觉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者。

为推广城区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使城区学校辐射、带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沧源县教育局抽调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到各乡(镇)对农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教学培训。

农村老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我们的农村学校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生,电子白板形象、直观的优势在农村课堂更能够凸显,能突破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思维理解上的障碍。”培训团队教师宋汉花说。

电子白板呈现教学内容直观、便捷,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今年53岁的李福荣,是沧源自治县糯良乡中心完小年纪最大的老师,随着学校开始推广电子白板教学,他也从年轻同事那里学会了白板的基本操作,并且在不少新授课上很好地应用。

作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的李福荣,对新常态下的新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还加了全县数学学科工作室的QQ群,课余时间积极与同行们就教学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