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鹰猎人的最大愿望:将鹰猎文化申遗

28.01.2015  17:03

  桑岳生——鹰谱和白鹰图的原作者。

  丽江市鹰猎文化保护传承协会的会员在展示爱鹰

    黝黑皮肤的纳西族男子,穿着羊皮褂子,戴上毡帽,配上一双保暖厚实适合远足的皮靴,手臂上套着厚厚的护套,上面则站立着一只眼神刁钻神采奕奕的鹰——这一身装扮,在很多丽江人眼里并不陌生,很多时候在古城口都能见到这样一位鹰猎人,穿戴整齐地遛鹰。曾几何时,鹰猎人和他的鹰成了古城的一个地标。

    据考证,纳西族鹰猎文化可以从1253年说起,那一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国,到达丽江后,在丽江长期驻扎练兵,也把这种古老的狩猎方式带到了丽江。

    到了现在,在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的背景下,这种传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将鹰猎文化申遗,划出鹰猎林区,人工饲养猎物,文明鹰猎,将鹰猎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成了现代丽江纳西鹰猎人最大的愿望。

     鹰猎文化应在包容下传承

    去年10月底,听说堂弟和表弟在老家的后山捕鹰,住了几天一无所获,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老家七河镇新民村有片林子被村民用来捕鹰。

    记得小时候在束河居住时,村里就有许多鹰猎人。一到冬天,在束河的四方街就能看到许多鹰猎人,他们带着鹰遛弯晒太阳。前几日去寻找当年的鹰猎人时,在束河听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位牵马的老人,到了季节把鹰放生后,鹰一直不肯走,在束河陪着老人牵马,沿着束河的茶马古道陪了老人走了一圈又一圈,当时成了束河一景。

    “我们只是把鹰的天性加以了利用,人为的鹰猎,加上对鹰的人工饲养,其实总体上来说,鹰在自然界里猎食的动物在量上少了许多。”一位鹰猎爱好者的话让我思考。对于这样的说法,咋一听像是诡辩,可仔细一琢磨却也不无道理。许多时候一说起鹰猎,就会说鹰猎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野生动物的减少真能归咎于这几只每年在人们手中生活几个月的鹰吗?

    在传统的纳西族鹰猎中,需要把鹰缝眼和开眼,会觉得有些残忍,在保留传统时,是否可以改良?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它与法律相悖时,如何保护与发展,这已是一个老问题。民族的东西如果不去传承,那很可能会变成永远的记忆。“听父辈、听爷爷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和孩子们讲起这些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时,需要用童话故事的开头。许多民间技艺,在博物馆里放上文献资料和图片,现场让人演绎,在现实生活中却找不到半点影子,这样的结局至少我是不喜欢的。

    期待着在面对更多这样的民族传统文化时,能以更包容的心态,在合理的范围内,更加文明地传承。

    2009年的电影《鹰猎人的儿子》,讲述了一个哈萨克族的鹰猎人,面对现代城市的物质诱惑,还是决定将年幼儿子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鹰猎人,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对鹰猎文化有所认识。

    说起纳西族的鹰猎,不得不提大研古城的桑家。而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这一传统活动中。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是许多有识之士正在思考的问题。

     桑岳生和《百鹰图

    “西方国家对纳西族的鹰猎文化那么感兴趣,除了洛克(纳西学之父)的介绍,我的曾祖父桑岳生远行放鹰遇到的传教士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桑增光说。桑家老宅位于丽江大研古城光义街现文巷29号,位于古城商业发达的地段的桑家老宅至今也未出租出去,仍有桑家人居住。

    桑岳生,人称桑叔季,他的鹰猎故事在圈中广为流传。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3月),20多岁的桑岳生只身带上鹰、犬、弩、干粮,从丽江古城出发,徒步沿石鼓、老君山,经维西县翻越高黎贡山,顺澜沧江南下,穿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直看到了大海。“小时候听老人讲,曾祖父还到过印度边境,当时被当地武装用枪指着。看到曾祖父身上带的各种工具和鹰,在曾祖父比划和现场放鹰之下终于化险为夷,还被请进军营招待了一个星期。”桑增光说,桑岳生当时的远行放鹰之旅颇为传奇,一路上遇到过印度兵,走到哪儿就能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最后在传教士的挽留下在西贡待了大半年。当时桑岳生一出去就是3年,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家人都以为桑岳生早已客死他乡,还在家里摆上了灵位。“那年曾祖父回到家时已是夜晚,进入古城遇到的几个认识的人都丢下灯笼吓跑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已客死他乡,走的时候一人、一鹰、一狗、一张弩,回来时也是一人、一鹰、一狗、一张弩。

    桑岳生将一路上所见的鹰手绘成了《百鹰图》,用毛笔所绘制的黑白颜色图集上共有288只鹰,十分灵动,乍一看,直感到鹰会迎面扑来。288只鹰在桑岳生笔下百态千姿,惟妙惟肖,或弄羽,或猎兔、鱼、野鸡,或戏水,或展翅,或嗜睡。每幅鹰图旁边还用文字对该鹰的种类、习性、食性、生活的地域、当时的状态进行了批注。

     新一代鹰猎人

    鹰猎,在纳西语中的口语表述为“我克”,分为捕鹰、训鹰、训犬、鹰猎(包括野炊)、放生。鹰猎在古代是一项富贵人家的娱乐方式,而今丽江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也加入进来,鹰猎爱好者越来越多,许多80后加入了鹰猎队伍,活动遍及丽江坝区与半山区的纳西族村寨。

    家住古城区束河街道办事处荣华村的和军是位不折不扣的鹰猎人,刚满30岁的他已经养过不少猎鹰。“11岁时自己就养过一只鹞子(鹞子主要猎捕半大野鸡和鹌鹑)。”和军说,从记事起就知道鹰可以用来捕猎,爷爷和父亲都喜欢放鹰,小时候爷爷带着鹰,牵上狗,和几个朋友就徒步进山,后来父辈开着拖拉机、骑着自行车去放鹰,现在基本都要配备越野车。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2012年为了鹰猎,父亲和他商量后买了辆20多万块的越野车,特地在年初买了只波音达(指示犬),12月正准备上山鹰猎时,那只花了6000块买来的鹰却病死了,一年的鹰猎计划不得不中止。去年又花了7000块买了只从大凉山运来的鹰。“有鹰还可以去借借车,自己没有鹰没有犬是不可能去鹰猎的,鹰要和人形成一种默契,把鹰买来的第一天就要开始熬鹰,让鹰认识自己。

    和军口中的熬鹰,是驯养一只好猎鹰不可缺少的步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买鹰的最好时节,鹰在买来时眼睛一般是缝合的(目的在于使鹰避免过多的外界刺激),买来后先将其尾巴封住,在鹰尾处粘上几支长长的白色鸡毛,放上脚绊,用上好的牛肉喂饱一顿后,将鹰开眼,把鹰放在手臂上开始让鹰和人接触,熟悉主人,之后便开始漫长的熬鹰过程。“鹰在入手后的一周最忙也最累。”和军说,熬鹰就是把鹰放在手上,一天到晚不让它睡觉,一般都需要几个朋友轮流来熬,看到鹰快睡着时把它摇醒。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三天,也看鹰本身的体质,这样才能给鹰掉膘、控膘,也可以说是减肥。经过这些步骤,鹰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体质标准,还可以很快熟悉主人身上的味道,认识主人。

    叫远,吹口哨,或者叫“”之类都可以,各式叫法因人而异,是熬鹰之后不可少的步骤。10米、20米、50米、100米、200米,主人拿着上好的牛肉在远处叫唤自己的鹰。等鹰听到自己的声音飞过来后,主人便给它一块上好的牛肉。随着主人一次比一次站得远,鹰也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这样让鹰在主人的呼叫声中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主人的声音就能飞到主人手上。“我以前的一只苍鹰,能在300米开外听我的指挥。”和军说。

    随着近几年丽江旅游业大发展,市区周边许多失地农民一下子富裕起来,物质上的富裕让他们中的很多人加入到鹰猎活动中,其中以80后的爱好者居多。“一入冬就经常可以看见很多车到上山放鹰,这几年山上放鹰的车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年轻,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管是在森林防火方面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太安乡林工站的工作人员说。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