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互助金”撬开致富门
20.07.2016 10:35
本文来源: 云南省农业厅
“互助金就是‘钱柜柜’,随用随取,太方便了。”日前,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茶农杨树伟一边采春茶,一边夸互助金。
杨树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大多数农村贫困户一样,有肥沃的山地资源,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手里就差那么几千块本钱,始终跨不过产业致富的门坎。
2007年,永平县被列为国家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县里决定在大坪坦村投入33万元扶贫互助金,先期扶持179户贫困户发展生态茶。
身处困境的杨树伟在村民杨育志、刘清等一大批党员的帮助下,用5000元互助金扩大种植基地、精心培育茶园。2015年,他的10亩茶园获利3万多元,站稳了产业脱贫的脚跟。
“去年冬天下了场大雪,今年春天雨水又充足,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2016年收入肯定要增加。”“今后的目标就是积极参加技能培训,靠互助金再把致富大门打开,向着更高的收入前进。”细雨中,杨树伟捧着一篮子翠绿、肥硕的茶芽,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指着大坪坦漫山遍野的茶园,县扶贫办副主任郑藻张介绍,永平县建立了“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机制,在6个乡镇18个村委会成立了38个互助社,并按照单笔贷款不超过2万元、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的原则,累计发放互助金2024.16万元,扶持贫困户种植核桃12.6万亩、生态茶4675亩、香橼500亩、香菇260万棒、中药材2650亩、经济作物6211亩、牧草1450亩,发展养殖户5172户,有2.4万农村贫困人口在“十二五”期间依靠产业脱贫。实践证明,互助金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有效增强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是贫困户开启脱贫致富之门的“金钥匙”“钱柜柜”。
本报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杨福军
本文来源: 云南省农业厅
20.07.2016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