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创建水果国检监管区 助推中缅农业合作
监管区集物流、包装、交易等,年产值逾1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约4亿元
近年来,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积极创建水果国检监管区,助推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健康发展。目前已在瑞丽口岸建成占地400余亩、年吞吐能力200万吨、总投资逾4亿元的2个专业化“进口水果国检监管区”,成为缅甸水果入境我国的最大陆路口岸,形成了集物流、包装、交易等多行业要素集聚的水果产业园区,为当地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逾1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约4亿元。
据了解,缅甸热带水果丰富,水果产业是中缅跨境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为推进跨境农业合作发展,便于检验检疫统一集中监管服务,瑞丽在云南省率先建设进口水果国检监管区。检验检疫部门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等沟通交流,按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指导,企业建设”的原则,通过指定口岸建设引导产业聚集,以“两个创新、两个优化、两个机制”作为监管区建设核心。
“两个创新”即创新境外预检方式和境内监管模式,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检验检疫部门指导“走出去”种植企业开展种植培训,对境外种植基地进行备案管理,并开展境外病虫害调查和水源、土壤理化指标监测,加强病虫害防控和化学投入品使用管理。创新采取“快速通关、集中查验”措施,利用电子信息化平台,入境口岸登记放行,在国检监管区实施检验检疫,实现口岸“零滞留”和国检监管区有效监管的有机结合。
“两个优化”一是优化技术支持环境,提升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实现监测快速准确和全程跟踪监管;二是针对缅甸西瓜进口量大、保鲜要求高的特点,优化审批流程,将单批次审批量限额由500吨调增至2000吨,延长审批许可证有效期,由原来的6个月延长至12个月。每批水果的查验放行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至2-3小时,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数百万元。
“两个机制”即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双边合作机制,推动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检验检疫部门指导种植企业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可溯源体系,促进创建名优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缅甸木姐市政府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与农业、商务、海关、卫生、食药监、水果协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互通互换信息,联合开展水果实蝇监测和农药残留检测培训,确保进境水果质量安全。据统计,因为良好的质量品质和市场声誉,缅甸西瓜已占据全国80%以上的反季节西瓜市场。2015年其进口量突破60万吨,2016年1-10月为44万吨,同比增长26%。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