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花开新时代】何春:家乡不再遥远

13.03.2018  15:35

  “您眼中的‘美丽中国’什么样?”在今年两会上曾有记者这样向拉祜族全国政协委员、普洱市总工会副主席何春提问。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是人人享有富裕的生活,不再为教育、医疗、环境、社会保障等问题感到焦虑。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人人都很幸福。”何春答道。

  这是何春连续第三届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到首都北京参政议政。她的家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距离北京超过3000公里。 何春回忆,1981年,16岁的她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1985年大学毕业后,她到了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工作。2007年,她回到家乡澜沧县担任分管经济的副县长。2008年3月,她第一次作为民族界别中拉祜族的代表人士,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

  履职11年,何春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和期盼带到北京,也从更高层面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这些年,澜沧拉祜族人民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回到故乡,只有故乡街口那两棵更加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依然温暖着记忆深处。

  何春说,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倾力帮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她切身感受到,发展路上不能也不会让拉祜族掉队,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步伐,缩短了家乡与北京的距离。以前她觉得,家乡离北京很远;现在觉得,家乡离北京很近。

  “各族人民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何春说。

  (记者 程三娟/文 顾彬/图)

战马坡村白水井村民小组的新房。

  “这个春天里,全部村民都能住上安居房。”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战马坡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苏毅开着皮卡车带记者在几个村民小组间穿行,只见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不少村民正在收拾美化庭院,准备搬入新居。去年以来,全村共有791户村民新建住房,一个崭新的拉祜山寨跃然眼前。

  战马坡村共有1200多户村民,几乎都是拉祜族。由于山区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劳动技能缺乏、内生动力不足,直到去年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近500户。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安居房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覆盖,去年华能集团针对直过民族的帮扶项目落地战马坡村,村民住房、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让这个拉祜村寨旧貌换新颜。

  在澜沧县政协多年来持续帮扶下,战马坡村合理规划发展增收产业,如今村里的山地立体种植业已初具规模。全村以海拔1350米和1500米为大致分界,形成了河谷地带以种植坚果、咖啡为主,甘蔗为辅;中间地段以种桑养蚕、百香果为主,甘蔗为辅;高海拔以茶产业为主,草果、核桃为辅的特色农产业经济带布局。今年,战马坡村还有99户村民加入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种植冬季马铃薯900亩;华能集团帮扶村民发展的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户。

  “村民已实现人均有经济林果3亩多,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苏毅信心满满地说,住房有了保障,又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今年贫困群众就能实现脱贫,未来拉祜群众安居乐业,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民族简介】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我国的拉祜族总人口为485966人(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 475011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宁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拉祜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葫芦节等,其中春节最隆重。春节,拉祜语称为“扩尼哈尼”。拉祜族过年分为大年、小年,大年是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初九日至十一日过小年。(摘自云南民族宗教网)

  (记者 沈浩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