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迪庆藏区的最美底色
记者 张帆 文/图
核心阅读
团结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精彩答卷。
迪庆作为我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99%,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26个民族,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交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兄弟民族共同生产生活,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近年来,迪庆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具有迪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路子,毫不松懈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确保藏区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走在全国藏区的前列。
人人共建团结家园
阳春三月,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村民和耀林有了自己的打算:“这几天种了两亩包谷,留出8亩地,准备种木香等中药材,今年大概有近万元的收入,日子应该越来越好过。”
和耀林家住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美洛村,记者见到他时已是午后,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和耀林站在村委会的坝子里,津津有味地向乡亲讲述着民族团结的故事。“美洛,不美乐”是村里过去流传的一句话,贫穷是美洛村的旧貌,如今换了新颜,亲历新旧对比的和耀林,见证了民族团结带来的巨大变迁。“各民族团结共处,互帮互助,日子变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涓滴情义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迪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宗教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迪庆特色”的路子,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迪庆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维护藏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依法有效管理藏传佛教寺院等方面走在全国藏区前列,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
“到我家看看就知道什么是变化了。”和耀林告诉记者。沿着进村水泥路,从山顶到山脚,约20分钟到了和耀林的家。“从山上看山下不远,以前走半天才能到,现在路通了,半天变半小时。”一进家门,和耀林便开始说起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门口是独立卫生间,院子是去年政府出钱硬化的,留下了一块空地种点菜……“有了好政策,还要干事有精神。”和耀林说的精神,是团结一致,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家一起奔小康。
迪庆高举发展稳定的大旗,始终把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视为迪庆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先决条件,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途径,维护藏区和谐、守护美丽家园、呵护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形成了人人同建精神家园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迪庆创建了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特色乡镇)、21个民族特色村寨、44个民族团结示范村、3个民族团结示范社区、1个和谐寺院和1000户示范户,为迪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9年至2021年,迪庆还将实施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4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创建示范项目,累计将争取上级投入项目补助资金1亿多元,为迪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推进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旅游景区”等活动,涌现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典型。
人人共创美好未来
从香格里拉市中心开车到五境乡泽通村要1个多小时,和煦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路边的花儿粉黛含羞,从山顶到山脚,渐次盛开。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楼跳进视野,乡村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人们走出家门沐浴春色,也播下一年的美好希望。
在通村的水泥路边,记者遇到44岁的央宗,她身穿藏族服饰,正把摩托车停放在家门口。踏进她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院中旗杆上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阳光充足的院墙下种满绿色植物和鲜花,和院外的山林相映成趣。“有党的好政策,自己也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行。”央宗边将记者让进客厅边说,现在生活不用愁,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成了现实。
“去年捡菌卖了两万多元,家里养了17头猪、3头牛,种了4亩多青稞,还可以有3万多元的收入。”央宗说,自己和老公忙不过来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不分民族,相互帮助,像对自己家人一样。“我家的好日子过起来了,如今有余力,也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央宗话语质朴,暖人心扉。
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弥足珍贵,一个地方的美好未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李元太是四川平昌人。几年前,他妻子的妹夫因车祸身亡,不久,妹妹也不幸离世,两个孩子和80多岁的老人无人照顾,李元太就从四川来到泽通村,挑起了这份重担。“村里人对我很好,农忙季节全村人来帮忙,每逢开学季还给小孩路费。”李元太说,“村里经常组织人来帮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收庄稼,从来不要任何回报。”
迪庆深入贯彻中央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原则,推进各民族同创“绿色家园、精神家园、小康家园、幸福家园”,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统领全州民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迪庆特色”的民族工作路子,努力争创全国藏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典范。
采访中,记者看到,迪庆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同心筑梦,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截至目前,迪庆州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4%下降至3.57%。
过去几年,迪庆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藏区各族群众深刻体会到,新思想给迪庆带来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增强,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心和决心。
人人共享丰硕成果
“到我们社区四世同堂的家里看看吧!”四月,德钦县奔子栏镇的阳光,温暖着整个小镇,镇政府宣传委员布称热情带路,穿过干净整洁的街道,不远处的金沙江边,一幢崭新的楼房就是村民鲁茸益西的家。布称说,有党的坚强领导,大家齐心协力,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抓实了。
晌午过后,鲁茸益西仍很忙。新家的自来水管需重新调整,他到五金店买材料,还没回家。站在鲁茸益西的新家前,门上挂着大大的“福”字,没有褪色的春联在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红红的颜色显得格外喜庆。
鲁茸益西读到初中一年级,因家里困难,没有继续学业。“我没遇到好时代,但孙子赶上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鲁茸益西一到家,就向记者讲述家乡的变化。
迪庆州不但在全省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政策,还对精准扶贫户大中专生每年补助5000元,高原农牧民高中学生补助3000元。2018年,迪庆有各级各类学校141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说起现在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旺,鲁茸益西止不住内心的喜悦,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幸福账:“除了教育免费,还有医疗养老保险、草改林改补助等。各种补助款都打在一折通里,到底有多少钱,这几年我都没查过,因为还用不上。”
一项项惠农政策、医保政策、养老政策得到落实,迪庆各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采访中对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老百姓有个共同的声音:“好政策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尽。”
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先后实施了“藏区高原农牧民学生救助工程”“农牧民定居工程”“全民健康工程”“特困农民、城镇困难家庭和困难僧侣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农村民居抗震安居工程”和边疆解“五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办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迪庆民生事业大幅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各族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迪庆各族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奏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凯歌。这一切,正是迪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各民族交流,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