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成果显著 云南成为世界级民族文化基因库
随着《纳西东巴古籍》《中国贝叶经全集》《彝族毕摩经注释》3个100卷的成功出版,《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20卷、《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编译出版顺利推进,我省持续30余年的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程取得重要成果。据统计,全省各级投入此项文化工程的资金超过1亿元。
据民族古籍研究专家普学旺介绍,我省少数民族文献古籍总量达10万余册(件),并有卷帙浩繁的民族口传文献遗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抢救这些珍贵的、濒于消失的文化遗产,我省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使绝大多数民族文献古籍获得整理记载。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下发以来,我省先后成立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研究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学研究院,大理、怒江、临沧、文山、昭通等州(市)相继成立少数民族研究所和古籍办公室,宁蒗、石林、峨山等县成立了相应机构,民族自治地方还成立了民族文化学会,为全省范围的民族文献古籍抢救保护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各级研究机构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传帮带、院校攻读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傣文、东巴文、彝文等文字专家迅速成长起来,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民族文献古籍,成为民族文献古籍抢救保护的中坚力量,目前全省古籍和口传文献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专兼职人员已达300余人。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目前已征集彝文古籍600余部,并投资1000多万元出版了《彝族毕摩经注释》100多卷,中外专家学者获得资助撰写出版学术专著和论文集近100部;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收集珍藏东巴经书2000余册,并投资数百万元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100卷;西双版纳有关单位收藏贝叶经和傣族古籍5000余册,并完成《中国贝叶经全集》100部的出版,贝叶文化研究成果丰硕。省古籍办收藏民族古籍1200余册(件),近年来,该办在完成《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云南少数民族绘画经典集成》等文献出版的同时,积极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及《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10卷本出版,目前前者已完成40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已出版民族古籍和口传文献、研究专著、论文集近千部,已成洋洋大观之势,让世界瞩目。国内外各种研究团体、专家络绎不绝来滇研究民族文化,每年都有一批成果公布于世,云南已成为世界级的民族文化基因库。(记者李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