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薪尽火传 —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玉溪市成功举办
近日,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玉溪市聂耳大剧院落下精彩帷幕。整个展演浓郁着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和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展演共评出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19个、优秀奖22个。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1000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参加了为期六天的表演和比赛。
金奖作品:创新类舞蹈《滇池夕阳》剧照
云南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云南非遗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遗发展”的工作方向,经过全省文化系统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1997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该展演活动已成为我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重要抓手和展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重要平台。
金奖作品: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剧照
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玉溪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玉溪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和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同承办。目的在于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满足人民日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云南民族文化保护向前伸展,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本届展演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亮点频现。展演的63个节目精彩纷呈,每个节目几乎贯穿了“在提高中保护,让非遗走进老百姓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无不以艺术的形式打下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同时也真切的反映出,云南自古有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因和丰厚的土壤。
金奖作品:创新类舞蹈《山花》 剧照
突出节目的传统性、民间性和本真性,力求保持非遗的原有形态,在保持原有形态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创作,彰显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是本届展演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玉溪市代表队的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就取材于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花鼓舞”;临沧市代表队的传统类声乐节目《赶马调·赶马阿哥要出门》也来源于永德县茶马古道流传甚广的山歌小调,有的节目还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中选取题材和语汇,从而创作成既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明民族个性、展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如回族舞蹈《心路传承》等,就是从回族群众现实的生活状态加以艺术提炼而成的。这些舞蹈和曲调眉目传神、婀娜多姿,余音绕梁,深深地打开了现场现众的心扉。
传承奖作品:传统类舞蹈《木雀与棕扇》 剧照
此外,一大批基层文艺工作者精心挖掘、整理、编创的众多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如彝族民歌、布朗族弹唱、傈僳族民歌、口弦乐、安宁小调、彝族左脚舞、纳西族热美蹉、哈尼族棕扇舞、壮族纸马舞、白族霸王鞭、彝族花鼓舞、白族“力格高”、牡帕密帕、阿诗玛、苗族叙事长诗《红昭与饶觉席那》等传统音乐和舞蹈纷纷登上展演的艺术舞台;傈僳族刀杆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彝族赛装节、瑶族度戒、彝族阿卑节、壮族赶花街等民俗类项目也在节目中精彩呈现,使本届展演成为了百花竞放的舞台,绚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盛宴。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要求通过此次展演,学习好乌兰牧骑精神,找准云南和浙江、广西等省份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在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中,为世界奉献更多的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民族民间歌舞乐作品,让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薪尽火传。
(杨洪文 ) 摄影:阮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