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民族亲如一家——云南双江民族团结掠影
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15日电(记者 白靖利)中国有一个县,叫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它是我国唯一由四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也是我国名字最长的县。
今年4月15日,是双江县成立30周年。作为典型的多民族地区,双江县多年来保持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堪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互相通婚、互相学习
双江县因澜沧江、小黑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据介绍,这片21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4个民族世代居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47%。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当地各个民族互相通婚,一家多个民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双江县勐勐镇忙乐村,50岁的魏学开一家有三个民族:魏学开是布朗族,他爱人是拉祜族,女婿则是汉族,一个来自重庆的朴实小伙儿。
一家三个民族,用什么语言交流呢?魏学开告诉记者,平时家里既说汉语也说布朗语,比较随意。对于拉祜语,魏学开目前还是“会听不会说”;女婿陈小德对于拉祜语和布朗语都不会说,但已经基本听得懂。
记者问魏学开的女儿魏云秀,家里谁说了算。这个布朗族姑娘羞涩一笑,含情脉脉地看着陈小德。陈小德赶紧笑着说:“大家商量着办。”
忙乐村村支书董光贵介绍,忙乐村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7个民族,全村526户家庭中,有150多户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26户由三个以上民族组成。他说,村里从来没有因为民族不同而导致家庭、邻里矛盾。
董光贵认为,不同民族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忙乐村的发展。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布朗族,我们出不去,外面的民族也进不来,现在这么多民族在一起,互相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一起促进了寨子的发展。”
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沙河乡允俸村景亢组是一个傣族寨子,有农户83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景亢组摸索出“六个共同”的社会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六个共同”包括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
以“银行贷款共同用”为例,景亢组在村民理事会的统筹下,依靠集体的力量,采取富帮贫的形式,全组农户共同承担银行贷款风险,先期贷到民居建设款的农户,匀出部分资金支援后期贷款农户,做到贷款共用。
又如“特色民居共同建”,村民统一采购钢筋、水泥、石料等建材,集体劳动,不仅降低了建材、用工成本,还加快了建设进度。
景亢组组长俸贵明回忆,2012年过年前,村民俸贵清家甘蔗地着火了,20亩甘蔗必须三天砍完,否则无法达到甘蔗厂的收购质量要求,但是请工人已来不及。眼看俸贵清家一年的收入就要泡汤,全组村民都赶过来帮忙,连吃饭都是自行解决,不到两天就砍完了甘蔗,挽回损失6万多元。
近年来,“六个共同”的社会管理模式已在双江县推广。双江县委宣传部长罗欢欢表示,“六个共同”破解了农村融资难、劳力紧张、邻里关系不顺、公益事业发展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依法自治,共促和谐
依据我国法律,自治县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行。结合当地县情,双江县开展了自治条例、古茶树保护条例、南勐河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的修订和颁布实行,依法治县水平不断提升。
为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双江县在乡镇、村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1070名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办事公正的党员为基层调解员。2014年,全县化解了500多件民事和商事纠纷,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多年来,双江县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截至去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公务员482人,占总数36.35%;其中有处级实职少数民族干部14人,占总数48.28%。
罗欢欢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在双江县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
多年来,双江县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连续13年保持了“无毒县” 和“平安县”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