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重出江湖加剧药品信任危机

14.01.2015  00:10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日前捣毁6处涉嫌制售假药窝点,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再次引发广泛关注。警方透露,这些查扣的胶囊皮重金属铬量超标40倍以上,连胶囊芯也是过期的药加玉米面混合制成的,已销往到重庆、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区。(1月11日 新华网)

    江西病死猪肉流入七省市的消息尚未淡出公众的视野,曾让人心有余悸的毒胶囊又重出江湖,且销往重庆、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区。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让人目不暇接。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食品药品问题并非由消费者与监管部门发现,而是缘于媒体曝光,公安机关查处。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广大消费者仍然蒙在鼓里。如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状令人忧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但是由于用动物的皮与骨作为原料生产的食用明胶成本较高、价格较贵,胶囊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这些胶囊重金属铬量超标40倍以上,连胶囊芯也是过期的药加玉米面混合制成的,这样的坏消息让人不寒而栗。即便公安局捣毁了6处涉嫌制售假药窝点,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但是又有多少问题胶囊已经进入了患者的肠胃呢?

    不仅药用胶囊是工业明胶做的。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毒大米,从地沟油、农药火腿到吊白块米粉,从化学火锅、瘦肉精到病死猪肉。食品药品黑幕不断被曝光。我们的肠胃俨然成了化工厂,监督部门在哪里?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质监部门,整个食品药品行业安全、公信在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不得出厂。如果相关部门尽到监管责任,工业明胶制作的药用胶囊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进入医院、药店与患者的肠胃。

    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与教训太多。要重新树立食品药品安全信誉,企业无疑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深刻反省、检视,拿出尊重消费者的诚意,提高服务质量,不干缺德事。但是,在商言商,商家的良心道德基本靠不住。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制定、完善相关食品药品安全国家标准,十分必要。而且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不能自废武功、回避监管责任。唯有从源头上下工夫,从制度上强化、落实,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把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常态化、制度化,并在电视、报纸、网站等传媒上及时公布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指标。充分尊重公众的消费知情权与健康权。让制度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才能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化解食品药品安全信任危机,为民众营造放心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

    “两高”已就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出台了司法解释,如果有人触犯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律红线,就要高扬法律利剑,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监管部门不作为者也应受到相应的问责与处罚。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