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武定县猫街镇敬老院院长蒯梅华
8年前,风华正茂的她,不做老板娘,却来到云南省武定县猫街敬老院,只身挑起赡养当地孤寡老人的重担。
从此,她放弃周末和假期,精心照顾这里的每一位老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陪伴他们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
8载寒来暑往,她用深沉绵长的爱,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边”的真谛,守望夕阳红,为孤寡老人撑起温暖的家,如绽放在老人心头的花朵,催生了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
她,就是云南省武定县猫街敬老院院长蒯梅华。
无悔
不做老板娘做孤寡老人的“女儿”
2016年的第一股寒流光临,武定县猫街敬老院院长蒯梅华格外忙碌。她不但要检查防寒取暖情况,还要对全院108名孤寡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深入了解。
初见蒯梅华,根本无法将眼前这样一个这位大嗓门、戴眼镜的敬老院院长与老板娘这个称谓联系在一起。
时光回放到8年前的那个冬天,38岁的蒯梅华怀揣着一份爱心走进了猫街镇敬老院。
忙完之后,坐在敬老院修葺一新的凉棚下,蒯梅华依然忘不掉初来敬老院时的情景:建院之初,2个工作人员、12个孤寡老人和一幢砖混结构小楼就成了猫街敬老院的所有。
而院内的景象更让当年38岁的蒯梅华十分震惊:院坝泥滑路烂,杂草丛生,住宿区走廊上鼻涕遍地,垃圾成堆,宿舍内老人衣被单薄,由于没有换洗衣服,大多老人身上又臭又脏,发亮的衣服上爬满了虱子(人身上的寄生虫)。
武定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长孙雪辉说,当时的敬老院院长一职是由猫街镇民政所所长兼任,民政工作本就细碎,很多时候无法兼顾,为此,在2008年武定县开始改革步伐,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人员。
面对此情此景,另外一名同事和后来的4名工作人员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离开。
“谁家没有老人!可这些老人孤苦无依、无儿无女、无亲无故,太可怜了。”看着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肩负着镇党委政府和猫街人民的嘱托,蒯梅华选择了留下,选择了扎根。
“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要让老人们住得舒适。”从打扫庭院开始,从消灭老人身上的虱子入手,蒯梅华打理着这个居住着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家”。
针对老人乱吐乱丢的问题,蒯梅华买来手纸和垃圾桶手把手教他们把鼻涕和垃圾放入垃圾桶,同时向县民政部门争取到老人的换洗衣服,要求老人们每周换洗衣服,并用开水煮沸的方式逐步消灭虱子。
通过半年的努力,敬老院旧貌换新颜,院内环境卫生和老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住进敬老院的五保老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老人嚷着要住进来。
如今,走进绿荫匝地、花果飘香、恬静闲适、环境优美的云南省武定县猫街敬老院,员工们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点赞他们的好院长,108位老人们都会用各自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夸他们的“好女儿”
执着
尽心尽力为“爸妈”尽孝
细心照顾老人“敬老院是我的家,老人就是咱爹妈。”这不是歌词,也不是一句简单的顺口溜,这是猫街敬老院全体工作人员用真情打造的核心文化,也是蒯梅华8年来一直坚守的办院理念。
8年来,从开始入住的12位到现在的108位老人。说起这些老人,蒯梅华如数家珍。
为了让这些老人能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蒯梅华尽力满足每位老人的需求。对高度痴呆老人,蒯梅华会找专人特别看护,对精神抑郁恍惚的她亲自伺候。
来自大厂村委会大羊厩村96岁的红彝族老人李秀有终身未嫁,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入院8年来,患有精神抑郁症,整天郁郁寡欢。
蒯梅华通过长期观察和了解后,得知老人的心思。于是,买来一个布娃娃让老人整天抱在怀里。
老人自抱上布娃娃后,奇迹出现了,整天闷闷不乐的老人脸上笑开了花,老人逢人就比划着说:“蒯院长好!”。
来自白云庵村委会干沙沟村70多岁的苗族王美花老人刚入院时,因不习惯院里的生活,有抵触情绪,假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躺在床上让服务员侍候。
她知道老人的心结,象对待亲人一样,每天一日三餐给他端饭、给他洗脸、洗脚、剪指甲、端屎端尿。
在蒯梅华的精心照料和感召下,老人非常感动,主动站了起来,不再要人服侍,还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自己编写的歌曲《敬老院里幸福多》。
每逢老人生日,蒯梅华都会组织工作人员为老人祝寿,准备生日特餐,点燃生日蜡烛,唱生日祝福歌,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养老送终”在农村这是一个很在意的话题,蒯梅华知道这也是敬老院里许多老人的一个心结。敬老院每年都有几位高龄老人因病辞世,为了让弥留之际的老人在敬老院享受到人间最后的温暖,她特意在院内布置了一间“临终关怀室”。
79岁的张秀芳老人病危期间,亲属只来看了一眼就匆忙离开,她和医生服务员象伺候亲娘一样整整陪护了三天三夜,直到老人微笑着离开人世。
8年来,蒯院长用这种方式送走的老人就有40余人。
付出
只为实现“敬老梦”
嘘寒问暖敬老院院长头衔带“长”字,却说不上是个官儿,充其量也就管理一下这些老弱病残,体力上劳累不说,还要面对经费不足、勤杂人员短缺等状况。
蒯梅华本是武定人,虽说家在农村,但家境并不差。正当她倾力打理敬老院的时候,丈夫退职搞起了矿山企业。时值丈夫的矿山企业生意十分火红,年上缴税金达300万元,日进斗金的收入和企业需要她出山,可放着老板娘这一肥差不做她毅然选择了做这群孤寡老人的“女儿”。
这在旁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选择,在丈夫那里却获得了理解。
“其实当这个院长,每个月只有1800元,我们家保姆的工资一年都三四万呢。”蒯梅华坦言,她从来没有工作经验,在来敬老院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儿女学业步上正轨后,自己在家闲了很长时间,看到敬老院招聘工作人员,她就再也闲不住了。
曾经打过退堂鼓的她,看着一个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蒯梅华怎么也狠不下心离开。
自2008年12月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蒯梅华以养老院为家,周一到周五都在养老院这个大“家”,到了周末才与家人团聚在小“家”。
“回来啦!”每每出差或者出门办事几天回到敬老院后,蒯梅华一踏进院子,敬老院的阿婆就笑着迎了上来,像迎接放学归来的孩子一样。
蒯梅华自然地迎上去,关切地拉起她的手问:“累不累?”像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正如孙雪辉所说,敬老院好不好,重点看院长。蒯梅华做了什么,使得猫街镇敬老院犹如脱胎换骨一般,猫街镇甚至是武定县的孤寡老人都抢着要住进来?
走进院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就连坐在旮旯打瞌睡的老人身上都穿的齐整,春日的阳光洒满身上,恍如隔世。
“你看我们身上穿的皮裤都是新的,院长还是我们的月老哩,我们这儿有3对儿夫妻都是院长给承办的。”在椅子上晒着太阳的张朝元老人满脸的幸福,向记者讲着他的幸福事儿。
56岁的张朝元是猫街村委会的村民,是个五保户,与弟弟分家后独自居住在村里一处瓦房,终身未娶打了一辈子光棍,晚景凄凉的他一度借酒消愁,时常疾病缠身卧病在床。住进敬老院后,他被编排到种植组管着一小片菜地,院里发了种子、化肥,他只需要好好照料,蔬菜收获时节按照斤两卖给敬老院。“上个月我就拿了百把块的‘工资’,买点烟抽也是够的。”张朝元负责的这片绿油油的菜地,不仅让他有了一小点收入,身体也越来越好。
蒯梅华说这是敬老院的一次改革。他们将部分管理人员和院里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分成种植组和养殖组,将院里4亩多菜地分季节种植不同的蔬菜和瓜果,圈养猪、鸡、兔,池塘里养鱼,负责种养殖的人依照收成获得生活补贴,这不仅改善了敬老院的环境,又使五保老人的身体得到锻炼,更有精气神。
通过8年的努力,猫街镇敬老院逐步健全了达标评审机制,在省级敬老院等级达标创建活动中,不断促进敬老院上档升级。2013年经过省、州主管部门严格评审,猫街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三星级敬老院。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蒯梅华当敬老院院长的8年里,如同春天的阳光,把大爱和幸福洒满了大地。
谈到养老院的未来,蒯梅华说,“已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决心要把养老院当着一项光荣的事业来做好,自己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难都无所谓,只要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吃的好、住的好、生活的健康开心,就感到满足了。”
“如今,我更加确信我的坚持没有错。关心关爱老年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老人们的梦想,为了我们共同的敬老梦,我的坚持无怨无悔。”蒯梅华无比坚定。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摄影 贺明辉 孙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