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正史野史说不尽 中秋月饼几多风流
一夜秋风来,大街小巷冒出的“月饼香”,宣告了又一年中秋节到来。
这是一个吃货的国度,基本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会被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然而,奇怪的是,月饼这东西似乎只在中秋节出现,平日里想买块解馋也没有。中秋节似乎也只吃月饼,哪怕高血压患者也有低糖月饼供应。
中秋节和月饼,就如此情比金坚?国人从哪认定他俩就一定得在一块还不能劈腿出轨闹离婚的?
殷周时候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这时候的月饼的还不叫月饼,是太师闻仲麾下的行军干粮,一种边薄心厚的饼。
闻仲出生在朝歌,是截教高手,毕生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却不幸遇上商纣王,更大的不幸是和姜子牙生在同一个时代。
纣王残暴,各地义军纷纷起义,姜子牙助武王伐纣。闻仲率军与姜子牙对阵,死在了云中子所炼的通天神火柱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其随军干粮称为“太师饼”。
这时候的中秋节呢,还在忙着“祭祀月亮”和“纪念丰收”——周朝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的活动。人们为了答谢神祗护佑,也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从史料来看,这时候的太师饼和中秋节没什么关系,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唐代 我们相遇在皇室
唐朝初年,中秋正式在皇室出生,成为固定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室众人总是要喝酒、唱歌、跳舞,庆祝中秋。
民间则也少有人见识过中秋节的风采。不过,关于他的传说,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已经传遍了江湖。
当时的中秋节喜欢的是“赏月”和“玩月”,而月饼君,则还在军队中苦苦挣扎。直到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才帮他俩制造了相遇的机会。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了。这是月饼君第一次接触皇室,那时她还叫“胡饼”。
胡饼一叫就是多年,直到高祖的玄孙——唐玄宗执掌了朝政。
有一年中秋夜,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过。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给胡饼起了个名儿叫“月饼”,月饼君才算是真正诞生啦。
这样一算,中秋节比月饼君大了大约100岁呢。不过,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月饼君和中秋节依然固执相爱。
而且,他们的关系得到了皇室的默认。《洛中见闻》曾记载说,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唐僖宗还令人送月饼赏赐给进士。
宋朝 终于能与你牵手于人前
北宋时期,中秋节流传到了民间。不过,此时中秋节,还有“赏月”“拜月”“观潮”“放灯”等好伙伴,月饼君还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当时拜月的有男有女。男子拜月一般是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也就是“蟾宫折桂”。
女子拜月要的也不简单,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却不想如果人人都这样,也就不显得谁比较美了。
这一天,还有夜市。古时候施行宵禁,夜市是非常难得的,于是人们抓紧机会,“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除了买东西,古人们还去放水灯。《武林旧事》里就记载了数十万盏羊皮小水灯浮满水面的盛况。宋代人放水灯,主要是为了迎接潮神生日。把潮神哄开心了,它就不会给人们降下灾祸。
月饼君并没有在中秋节身边赢得唯一的地位。据说,这是因为制作月饼的工序和材料较为复杂,一般人家难以置办。
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月饼君的喜爱。当时,月饼君被昵称为“小饼”或者“月团”。苏东坡写诗歌颂月饼君的风姿——“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文学家周密在记叙都城临安的见闻时,郑重记录了“月饼”的大名,供后人瞻仰。
元明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虽然中秋节略显“花心”,但是月饼君不离不弃,相亲相爱到了元末明初。
这时,元朝统治残暴,中原广大人民纷纷起义。起义军中,出现了一个人叫朱元璋,利用了一把月饼君,也给了她丰厚的回报——帮他俩扯了“结婚证”。
朱元璋需要联合各路反抗力量,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献计,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各路义军吃过月饼,发现了字条,一起响应,很快就攻下大都,起义成功。
朱元璋很开心,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多,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明朝时期,中秋节不管是高门大户还是普通庶民,家家户户“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
八月初一就有人卖月饼。到了八月十五,更是家家供奉月饼、瓜果。
据说,当时的月饼,“有径二尺者”。 如果按照现在的单位换算,直径有近70厘米那么长呢。
民国 文豪名家 写不尽中秋轶事
到了民国时期,月饼君和中秋节已经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了,即使是文豪名家,也会在中秋节这天“想念”月饼君的。
鲁迅先生对中秋是情有独钟。1912年客居北京时,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
“以月饼祀之”似乎是浙江绍兴的独特风俗,周作人也对家乡的祀月风俗记忆尤深。
他有一首《中秋》诗,写道:“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半点不掩饰自己吃货的本性。
此外,丰子恺、徐志摩等人也有不少关于中秋的作品。丰子恺在梦中过了一次中秋。徐志摩却是在中秋游西湖时,和堂弟大骂康有为,却不料正好碰上康有为。不知道康有为先生有没有听到,若是听到了,没有因“学界的规矩与尊严”之类的发发公开信,也是大度宽容。而徐志摩在西湖竟撞上了他大骂的康有为,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云南网出品 策划:韩焕玉 主笔:范春艳 参与:高子东 黄翘楚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