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天公试比高

15.09.2015  22:49

当年剿匪平叛,让藏族人民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英雄部队,如今是驻守雪域高原几十年如一日的维稳劲旅,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急难险重任务,官兵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欲与天公试比高

  初秋时节,雪域高原,冷风习习。武警云南总队迪庆支队某中队驻训归建官兵征程未洗,连夜投入代号为“511”的二级加强警卫勤务,仿佛忘却了翻雪山穿草甸长途跋涉带来的身体不适和连续半年的任务劳顿。

  该支队驻地素有“冰冻三春、雪飞九月”之称。针对自然环境恶劣、任务点多面广、部队高度分散、官兵压力大等实际,他们认真对照“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求,深入挖掘思想根源,谋划实施改进措施,持续激发官兵血性之勇,铸牢能打胜仗之魂,使部队上下保持着昂扬士气。

 

低温冻不住永不言败的血性胆气

  寒风怒吼,滴水成冰。一辆“野马”巡逻车在大雪中疾驰,车还没停稳,一名中士跪姿据枪、瞄准、击发,子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精确击中100米开外的“人质”额头。中士名叫李震宇,武警迪庆支队特勤排3班班长。

  百步穿杨的本领决非一日之功。有人问他:你的射击技能何以这么“”?李震宇想了想:“别人拼力,我是拼命!” 

  以前,李震宇是中队有名的上靶“困难户”。“我当时心想,还能被这个难倒喽?”这个彝族小伙儿倔劲上来了,驻地气温最低可达-27℃,别人在寒风中据枪瞄准2小时,他就瞄准4小时;别人用针在米粒上穿一个洞,他就穿两个。为练习举枪的稳定性,他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200米,使心跳骤然加速后迅速出枪,时间长了,他的88式狙击步枪都“掉了一层皮”。

  狙击手的最高境界是人枪合一,射击时的感觉很重要,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提高对枪械的感知能力,真实感受火药起爆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李震宇在训练中把护膝护肘取掉,在地面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沙子、枯草、衣服连同膝盖和肘关节上的血水一起冻在地面,猛然一起身,皮肉直接被撕扯下来。

  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让李震宇每晚睡觉时耳朵里都会嗡嗡作响。坚持还是放弃?100米指哪打哪的绝技,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10多米高的攀登楼前,战士们正在进行小组对抗训练,只见一名下士双手紧抓绳索,眼睛望着终点,双脚一蹬腰部一伸,不一会儿已蹿上楼顶,矫健的如同当地的滇金丝猴。

  这个小伙子叫李武,娇小的身躯看起来似乎与攀登高手的形象毫不搭界,然而这个1993年出生的士官,却在武警云南总队2013年6月举行的反恐突击骨干大比武中打败了各路猛将,轻松拿下攀登课目第一名。

  在攀登课目上,李武不占优势,但他告诫自己:只有顽强拼搏,才能不留遗憾。李武记不清每天要攀爬多少次绳、拉多少次单双杠,做多少次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只记得曾在吃饭时胳膊抖得拿不住筷子,“一上床就感觉自己散了架。

  今年7月,支队按训练计划组织特勤排、应急班比武竞赛。然而高原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大风夹杂着雪花铺天盖地而来,能见度不足20米,为安全起见,有人建议取消竞赛。

  “啥,取消竞赛?”支队长邹涧华听后反问道:“如果对面就是暴恐分子,他们能等浓雾散去再残害无辜吗?

  平时训练贴近实战,战时才能无往不胜。面对少数同志心中顾虑,他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后,下令比武照常进行。

  射击、攀登、障碍、擒拿格斗、基础体能……几个小时下来,各项比赛不仅安全顺利,而且好几个课目的成绩都打破以往最高记录。

 

缺氧摧不跨勇挑重担的血性意志

  通信综合指挥车,上通基本指挥所,下联阵地诸单元,堪称武警部队信息化战场上末端神经中枢,为玩转通信综合指挥车,上士张志军没少吃苦头。

  去年9月,一场任务部队换班对抗竞赛在某训练基地突然打响。担负视频传输任务的张志军,双眸死死地盯着卫星设备上一闪一闪的信号指示灯,十指灵活穿梭于操作平台上的各个键盘按钮。没过几分钟,他的额头就开始冒起豆大的汗珠,演习结束,衣服能拧下水来。

  那天,张志军咬着牙齿,强忍着病痛的折磨,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近2个小时的演练,他仿佛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刚做完手术、没有痊愈的病人。

  通信股长郑勇告诉笔者: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小张的双腿患有严重的痛风,严重的时候,床都下不了。但作为支队的技术骨干,他一直强忍病痛,隐瞒着病情,直到同班战友无意间看到他藏在抽屉里面的药,大家才从他嘴里掏出实情。

  在该支队,像张志军一样不怕苦、不怕死的官兵还有很多。政委尹树林说,从正式组建至今,支队的人员装备在变、思维观念在变、技战术也在变,唯一没变的就是官兵的血性和忠诚,这正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官兵们敢交响“看我的、跟我上”的精神之源。

  其实,每年分到该支队的新兵,素质欠佳者也有不少,但第二年准会赶上来。为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环境和氛围让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那天,支队举行执勤中队反恐应急班军事比武对抗竞赛,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冠军之战在两个“二等功中队”展开, 400米障碍是最后一战。

  当时,两个中队的反恐队员都卯足了劲,视荣誉如生命的他们都想把“反恐尖刀”的奖杯捧回中队。在“”矮墙时,德钦县中队列兵此吾扎史意外摔倒,致使右小腿骨折。他强忍着剧痛爬起来后,对手已超他20多米,在官兵们的加油呐喊声中,此吾扎史一声大吼,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一样向前冲去,全然不顾小腿钻心的疼痛,到达终点时,他的对手被他反超10多米,由于发力太猛、拼得太狠,此吾扎史的鼻血喷溅而出……

  “一场对抗竞赛何必拼死拼活?”有人不解。此吾扎史笑言:“关键时刻冲锋陷阵拼的是血性,为了荣誉咬紧牙关体现的同样是血性!”此吾扎史一席话,让大家对军人血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海拔高不过有我无敌的血性担当

  “海拔三千三,士气翻一番;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这不只是该支队官兵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激励他们“一切为打赢”的根。

  2014年1月11日,驰名中外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突发火灾,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拥有370多年历史的藏汉结合民宅阿布老屋岌岌可危,就在工作人员急的掉眼泪时,中队长邱正贤一大桶冷水浇在自己身上:“不要急,看我的!”话音未落,率先跳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战士们也跟着跳了进去,这才避免了珍贵文物的安全。事后,有人为邱正贤捏了一把汗:“你这样做太危险,搞不好会出人命的!”邱正贤腼腆一笑:“关键时刻不拼命,战时怎么打得赢?

  在现场指挥救灾的云南省省长李纪恒感叹:“血性源于平时,显于战时,只有平时面对危险敢纵身一跃,才能在战时面对敌人敢拼命一搏,武警官兵的硬气是镌刻在骨子里的!

  “老邹啊,人家都在进行演习课目强化训练,你们咋不搞?”去年3月,驻地举行大规模军警民联合处突反恐实战演习,看到有的参演部队盯着演习课目搞强化训练,而该支队仍然有条不紊地按课表训练,一名地方领导很纳闷。

  “平时怎么训,战场上就怎么拼,”支队长邹涧华一脸平静。旁边的副支队长谢志军插话道:我们有个多年不变的老传统,遇到比武考核,一不搞突击,二不凑尖子,三不允许做“小动作”。去年年底战斗力评估考核前一天,支队仍按惯例组织篮球赛,第二天成绩照样让考官“眼前一亮”。

  “军人血性不是盲目的匹夫之勇、一时逞能,而是过硬本领积淀后的爆发。”政治处主任和丽光自豪地说,他们既注重平时培养和锻造军人血性,更注重引导官兵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敢拼命。

  2013年9月的一个寒夜,10余名四川籍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躲藏在德钦县某酒店,当地公安机关请求驻训官兵协助抓捕。由于先期侦察不到位,突然的狗吠惊醒了梦中的犯罪嫌疑人,当抓捕二组组长李富平踹开门的一刹那,一名“肌肉男”挥舞着一把70多公分长的“狗腿刀”嚎叫着朝他的头部砍了下来,李富平一个侧滚躲过刀锋,不退反进,利用左上格挡架住犯罪嫌疑人拿刀的右手腕,一记右摆拳重重地砸在犯罪嫌疑人太阳穴,将犯罪嫌疑人打得当场昏了过去。

  “什么是血性?这就叫血性!”在押解犯罪嫌疑人的车上,一名公安局领导以李富平为榜样,这样教育随行的公安民警。翻开李富平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强军目标才能牢牢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我们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底气十足地回答: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