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以结构性改革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01.07.2016  03:19

  日前,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首届年会期间举行的“基础设施与全球经济增长”研讨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遇到的瓶颈,从根本上讲,并不在于缺钱,甚至不在于缺渠道、缺机构,缺的是结构性改革。
  楼继伟进一步解释称,基础设施建设并不缺钱,因为有大量的资金可以动员,甚至一些养老基金也愿意进入低风险、收入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就需要解决结构性的、体制障碍的问题,这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希望贷款接受国和多边开发银行一起努力,促进改革。
  谈到为何私营部门较难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来,楼继伟表示,对于私人部门而言,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私人部门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其可以根据专业知识作出风险收益的评估判断,而且这些投资都是高度流动性的。但如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绿地开发式的基础设施投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都是很难测度的。因此,私人部门很难进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楼继伟认为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是应用PPP模式。多边开发机构、贷款接受国和私人部门可以联合开发,以缓释风险。第二种是先由多边开发银行和贷款国政府开发,变成成熟资产后再卖给私人部门,以此腾挪宝贵的公共资源,进行新的绿地投资。第三种就是进行结构性改革。“要使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进展,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因为有些风险需要政府去克服,这样才能使得基础设施项目更好地落地。印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楼继伟说。
  我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楼继伟表示,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超过全球多边开发银行的总和,这些贷款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国家开发银行做的规模这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结构性障碍比较少。“比如高速公路,我们超过10万公里的运营里程中,超过60%是非政府部门修建和运营的,其中大部分接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楼继伟指出,应充分发挥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规模。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作为多边开发银行领域新的发展伙伴,与现有伙伴已经开展了务实合作,通过G20等渠道发表了基础设施联合声明,有效提振了全球投资者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信心,有利于撬动私营部门等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亚投行要进一步打造自身的特色,研究与现有机构之间的各自特点,进行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楼继伟表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相比,亚投行的优势在于更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需求、经验与教训。希望亚投行发挥积极作用,共享在项目管理招投标、环境与社会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推动结构性改革,使得项目真正落地。   中国财经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