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生态项目惠及民生 11个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建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蒋朝晖
一座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正在遍栽林木、广种花草。随着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慕名前来的游客日益增多,附近村民有了依靠生态产业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这是记者日前在红河州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园采访时得到的意外惊喜。
自2016年4月以来,红河州在全州13个县市全面加快推进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建设。今年底,这批总投资23亿元、建设总面积达4466公顷的惠民生态项目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出台决定,强化督查
红河州委、州政府把加快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建设秀美山川、美丽红河和构建滇南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推进。
2016年4月6日,红河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加快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步骤、措施。
《决定》明确提出,在全州13个县市城市规划区内或城市周边建设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建设时间为2016年~2017年两年。
在建设标准上,每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投资标准不低于1000万元。森林公园的建设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市政区内建设的森林公园规模在100亩以上。湿地公园规模在300亩以上,湿地率不低于30%,湿地水体达到Ⅲ类水质,结合城市取水点建设的达到Ⅱ类水质。
《决定》特别强调,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将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强势推进。实行州级领导挂钩负责制,负责督促挂钩包保县市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把此项工作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各县市的年度目标考核,列为州级重点督查事项。
据了解,红河州派出多个督查组分别深入全州13县市,先后两次对全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督查。通过督查,进一步掌握了各县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对推动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市加大了督办力度;对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县市进行整改。
在此基础上,红河州组织召开全州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现场推进会,邀请部分县市作经验交流发言,通报全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专项督查情况。
通过强有力的督查,红河州各县市在组织领导、责任细化分解、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报批、资金落实等各环节工作推进上更加到位,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提质增效提供了有效保障。
注重实效,确保群众受益
据了解,红河州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投入以县市自筹为主。州级财政对新建的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市主动把项目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利建设、林业建设、旅游发展等相结合,广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同时,着力创新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
通过红河州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州14个生态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到位资金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44.3%。
在红河州主城区,占地1328亩、与红河一中一路之隔的“滇南绿洲”生态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蓝猛告诉记者,将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生态园建成一个真正的植物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充分享受到丰富的森林资源。
弥勒市在推进太平湖森林公园建设中,市级财政补助前期工作经费500万元,采取PPP模式,委托政府融资平台弥勒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拟在总占地面积达45000亩的规划区内打造一座5A级森林公园。
太平湖森林公园副总经理王友顺告诉记者,项目的建设将带来改善生态、完善城市功能、发展新兴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等多方共赢的效果。
记者看到,在项目一期工地原为喀斯特地貌的荒丘荒坡上,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核心区的景观打造和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个园区森林生态景观效果初步显现。新栽植的沉香、滇朴、黄连木等30余万株本土绿化苗木长势良好;300亩花田园区内,五颜六色的花卉带纵横交错。
王友顺说,太平湖森林公园建设中,将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目前,规划总投资12.78亿元的项目一期建设资金已到位1.8亿元,项目吸纳了220多位附近村民参与建设、管理,人均每月工资收入2500余元。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最多将同时吸纳村民9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