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柔美昆曲焕发新生
《牡丹亭》剧照 供图
《西厢记》
“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这是学者于丹在其作品《游园惊梦》中写下的一段话。今年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柔美的昆曲将与昆明这个浪漫的城市来两次邂逅:5月13日、14日,苏州昆剧院演绎的白先勇青春版《西厢记》将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亮相;9月16日—19日,上海昆剧团将在昆明剧院上演汤显祖代表作《临川四梦》。
昆曲之光
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小禄正给学生讲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冯小禄说学生们都很爱读:“汤显祖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大家,读他的作品,那种美沁人心脾。他的作品非常关注人的内心,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讴歌自由的爱情与人类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生于同一时代、逝世于同一年的两位大师,各自在东西方文学戏剧史上熠熠生辉。
今年正值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汤显祖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大家,他在诗文、戏曲甚至政治方面都成绩斐然,不过最为人所知的还是戏曲,其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汤显祖在谈到《临川四梦》时曾说:“人知其乐,不知其悲。”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认为,《牡丹亭》中的杜宝是汤显祖的化身。汤显祖因有亡女之痛,便特别关心女子的青春生命与爱情幸福。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幻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透露出汤显祖对人间儿女的体恤悲悯。
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在明清时就非常受欢迎。明代文学家沈德符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也就是说,《牡丹亭》一度抢了《西厢记》的风头。明代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里写道: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俞二娘在读了《牡丹亭》以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也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临终前从松开的纤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戏本。
“汤显祖处于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他对政治没有依附感,非常看重自我感受。在他的眼里,情是高过理的。”冯小禄感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正是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正是这样一位重情而洒脱的大师,才写出了如梦如幻的爱情戏剧大作,他的作品也最适合柔美的昆曲来演绎。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它对许多戏曲剧种都有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是第一批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昆曲对于现代人有着怎样的意义?冯小禄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昆曲可以让大家慢下来,静心体味那种柔美。”
昆曲之美
谷好好:除了美,还能思考人生
学者于丹对昆曲的喜爱众人皆知。她说自己最早听的昆曲是《牡丹亭》,《牡丹亭》里最早入心的是《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此的意境让她至今难忘。“梦幻、深情、悲壮、苍凉,应该说中国的所有戏曲形式都对这些有所涉及,但是‘风雅’二字大概是只属于昆曲的特质。大家看昆曲会发现,几千年的浩荡沧桑、一个人的命运起落,有可能都凝聚于一时一地,展现在一个空空的舞台之上。昆曲之美是一种虚拟之美、写意之美,是人的幻化之美在想象中共同完成的延伸。”于丹说。
“昆曲是有江南风格的,代表了一种慢生活,它不是激昂的,而是细腻柔美的,会让你心情舒畅。欣赏昆曲就犹如走到一座花园中,细看小桥流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电话那边有呼呼的风声,最近几天因为《临川四梦》全球巡演,她正忙着各种事情,但与记者的对话中,谷好好的声音依旧有着昆曲般的恬静。
在谷好好眼里,昆曲之美除了文学美、意境美、表演美之外,在于它与生活非常贴近,观照现实与当下,可以让大家在观剧中体味、思考人生。谷好好介绍,上海昆剧团用了1年多时间筹备、排练《临川四梦》,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完整呈现《临川四梦》的4部大戏。今年,他们将在国内外演出38场。120人的演出团队将于9月来到昆明,演员从20岁到75岁,文武兼备、行当齐全,囊括了老中青5班3代人。
会担心有观众看不懂昆曲吗?谷好好笑笑:“能否看懂昆曲,在我看来丝毫不是问题。只要你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基因。唐诗宋词延续了千百年的文脉,也在昆曲中得到了集中展现。昆曲最大的魅力就是文学性和戏剧性。华丽婉约的词牌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强大魅力。现在有些观众相当专业,剧评写得不是一般好,非常有深度。”她介绍,上海昆剧团很多演出都一票难求,2015年演出场次达到了226场,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0%,演出收入增长100%。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昆曲的市场在复苏扩大。
上海昆剧团在培育市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年轻观众的开发是昆曲坚持到今天能够恢复活力的最大秘诀。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昆曲送进学校和社区基层。去年226场的演出数量,进学校和下社区的演出占了70%。这些公益演出虽然不会像商业演出那样获得丰厚的商业利益,但是牢牢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观众,为昆曲寻找到了更有活力的知音。结束《临川四梦》巡演后,上海昆剧团的新剧《芈月传》、《琵琶记》创排将被提上日程。谷好好说,现在的年轻昆曲演员是幸运的一代。
昆曲之脉
90后演员:它的大美,让人内心平静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这出《懒画眉》的唱词出现在《牡丹亭》的《寻梦》一折。舞台上,身着白色纱裙、甩着2米长水袖的罗晨雪一唱三叹,清丽婉转。她就是谷好好口中“幸运的年轻一代”。1987年出生的罗晨雪,11岁开始学昆曲,17岁开始登台演出,如今已经演绎过《牡丹亭》、《长生殿》、《红楼梦》、《桃花扇》等众多经典昆曲剧目,曾获得全国昆曲院团展演“十佳新秀”等奖项。这次来昆明,她将演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角。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每一折都将由不同的演员呈现杜丽娘。“我演的杜丽娘在变成鬼魂之后,她可以为爱而生。”罗晨雪说。
在罗晨雪看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昆曲演员,除了扮相、基本功等条件外,还需内外兼修,加强文学艺术修养。她平日除了排练演戏,还会经常练习书法和水墨国画,同时阅读汤显祖、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这样才能在台上塑造出古人的气质。”罗晨雪的这一爱好令记者想起昆曲大师俞振飞。俞老的书画与他的唱腔一样令人沉醉,正是由于无数昆曲人将深厚的文化积淀融入演唱中,才令昆曲听来独具韵味。
在各种昆曲剧目中,罗晨雪经历了许多浪漫凄美的爱情,她笑称演戏让自己过足了瘾,获得了极大的爱情满足感。演戏12年,昆曲已沁入到罗晨雪生活中的每一天,成为一种习惯。“当我在台上念完最后一句台词,得到观众认可的掌声、鲜花,觉得那便是最有分量的奖杯。”
今年25岁的卫立是个90后帅哥,是上海昆剧团最年轻的演员之一。此次来昆明演出的《临川四梦》之《南柯梦记》,主演都是90后小鲜肉,其中包括饰演武官淳于芬的卫立。他最近一直在排练,练扎靠啊、甩发啊……“我现在脖子都不能动,练甩发把脖子都练肿了。”卫立介绍,在台上甩发一般只需两三分钟,但他平日需要练10倍以上的时间,“厚积薄发,才会有完美呈现。不只是演一个角色,还会演绎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卫立去年才进上海昆剧团,属于最年轻一代的学员。他如此解读自己演绎的淳于芬:人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才会彻悟,“立地成佛”。
卫立把昆曲看作一尊屹立数百年的佛像,“虽然外在有一定风化,但它的大美是掩盖不了的。而且面对它,会让你内心安静。”卫立说,昆曲让他以更好的视角看世界,他会把年轻一代的想法、看法放到戏中,“昆曲不会死。”当初让卫立下定决心一生与昆曲为伴的,是一碗米粉。他16岁那年,师哥黎安给没有吃早饭的卫立买了一碗米粉,并对他说:“师傅对我说过,他对我们的好不需要报答,我们只要好好传给下一代就好了。”这句话,让卫立一直铭记。
昆曲之新
白先勇:传统美学注入现代元素
“太美了!”想起2015年9月12日在云南海埂会堂上演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主办方新果文化、品质舞台季发起人陈彦君依然能回忆起当时的唯美场景。这也是他第一次看《牡丹亭》。陈彦君很快进入状态,和观众一起看完整场演出。
白先勇创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西厢记》等有着一大批年轻粉丝,目前《牡丹亭》已在国内演出了200多场。白先勇将西方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运用其中,同时加入了大量的舞蹈和音乐。“我们要制作的是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曲。在舞美、灯光、服装设计、舞台调度各方面,我们谨慎地注入了现代元素。我相信昆曲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有强韧的生命力。我们要把它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白先勇说,“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此外,昆曲还能以最简朴的舞台表现最繁复的情感。一把折扇,可以扇活满台花花草草,堪称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
去年青春版《牡丹亭》在昆明演出时,上座率为七八成,约1700名昆明人看了演出,多数人反响不错。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小禄认为,白先勇的成功,就在于他的作品符合青年男女的审美需要:“《牡丹亭》是昆曲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除了艺术魅力以及传递的自由思想,几百年来它不断演出、不断创新,与当下的观众没有隔阂。”但也有观众有不同看法,35岁从事自由职业的浦先生当时坐在后排,“看不清演员的动作表情,看不清提示板上的唱词,让人无法感同身受反而昏昏欲睡。看昆曲还是应该在小剧场,最好有那种水袖甩到眼前的亲近感。”33岁的张磊是昆曲迷,在苏州上大学时他曾常常在当地的昆曲社听戏,但去年9月的《牡丹亭》昆明演出让他不太满意:“总感觉那里是开会的地方,没有昆曲的气氛。”不过今年即将在云艺实验剧场上演的青春版《西厢记》以及在昆明剧院亮相的《临川四梦》,张磊都想去看,“好的昆曲会让人看着舒服,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意识层面的东西。”
昆曲之拓
昆明:观众群体处于萌芽阶段
针对一些昆明观众的意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节奏慢正是昆曲的特点,它倡导的就是慢生活嘛。另外,昆曲演出的剧场是可大可小的,大剧场演出已成为常态,我们的灯光舞美就是根据大剧场设计的,即使后排的观众也不会影响观看。我相信昆明观众和北上广的观众一样,会陶醉于这一细腻唯美的传统文化。”谷好好说,演员非常期待来昆明演出,“昆明四季如春,满眼都是美丽的花儿。这种美与昆曲所表现的美是一致的。”
《临川四梦》昆明站的演出将于下周开票,票价非常亲民。主办方昆明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包朝阳对于这4部大戏的票房没有太高期待,“昆曲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江南,但我们有必要把高雅经典的国粹介绍给昆明观众,让大家与北上广的观众同步欣赏这些昆曲大戏。这也是市场培育的过程。”
张磊分析了昆曲不会在昆明大热的原因:“戏剧也是有语系的,以苏州话为基础的昆曲对于昆明观众而言接受度不会太高。”冯小禄教授给出了建议:“可以尝试在昆明的高校宣传,毕竟,许多大学生对于汤显祖、对于昆曲都很喜欢,愿意去感受这一妙音。”
将于5月上演的《西厢记》目前售出约一半的票,这与陈彦君的预期差不多:“昆曲这么美的东西,我们一起努力让它在昆明萌芽。要谢谢走进剧场的观众,他们每个人都很珍贵。”(都市时报 记者闫钰)
相关评论
不赏昆曲,怎知春如许
前段时间,《疯狂动物城》当中慢吞吞的“闪电”树獭一度刷屏朋友圈。如果与节奏明快、情节跌宕起伏的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的昆曲就如那只慢慢的“闪电”。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这段《牡丹亭》中“好姐姐”的唱词,我们念完估计只需1分钟,但在昆曲里,杜丽娘一唱三叹,唱完需要5分钟左右。演员化妆需1个多小时,整场演出约2小时,筹备排练这部戏需要近1年……昆曲,就是一项慢的艺术。《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赏花,手执纸扇,细步轻移,看金鱼青山,听莺声燕语,我们也恍若从那婉转唱词中看了园中美景。今时今日,这样的精致许多人已无暇体会,不停下脚步慢赏,怎能唱出那柔美的曲调;不到园林,怎知春如许?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昆曲代表了一种慢生活,欣赏昆曲就犹如走到一座花园中,细看小桥流水……”节奏慢正是昆曲的特点,正是这种慢,滋养出昆曲独一无二的风雅与唯美。
今年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5月与9月,昆曲《西厢记》与《临川四梦》将先后来到昆明演出。学者于丹说:“我相信今生有一些美丽的缘必然相逢,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昆曲’。”你与昆曲的缘,准备开始了吗?(都市时报 评论员闫钰)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