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华厅长在全省高效林业核桃产业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07.10.2014  17:36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全省高效林业核桃产业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4年8月12日

侯新华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核桃产业发展成效和经验,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召开全省高效林业核桃产业推进现场会议。昨天,我们实地考察了昌宁县核桃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刚才,大理州、临沧市以及大姚县、昌宁县作了交流发言,介绍发展核桃产业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关专家对核桃提质增效措施作了讲解。这次现场会选在保山市昌宁县召开,主要是长期以来昌宁县在核桃产业发展方面领导有力、方案科学、措施扎实、成效明显,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做法和经验实在、管用,可学、可推。希望大家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创新发展举措,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为推动森林云南建设、实现兴林富民目标再立新功。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核桃产业已成为我省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核桃产业是云南林业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以及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核桃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倾斜扶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核桃产业基地、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的发展目标;2008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并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云南省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省级财政每年筹集1.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核桃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也逐年加大扶持力度,把核桃纳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造林补贴等重点工程主要造林树种;省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云南省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全省各州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全省核桃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种植基地规模迅速扩大

我省核桃种植历史超过了800年,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扶持保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省种植面积仅为500万亩左右。1995年,我省启动实施一期干果基地建设,年均扶持种植核桃50多万亩;进入本世纪,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年均种植核桃160万亩左右,到2008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2009年以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省核桃基地建设迈上了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年均新增核桃种植面积近400万亩。截至目前,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已突破4000万亩,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目标;2013年核桃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190亿元;我省核桃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左右,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已基本实现了将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的目标。凤庆、云县、永平、隆阳、腾冲、昌宁、大姚、云龙等8个县区的核桃面积均超过了100万亩,漾濞、鲁甸等30个县的核桃面积均在50万亩以上;漾濞、昌宁、大姚、楚雄、南华、凤庆、会泽、鲁甸8个县市先后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荣誉称号,大姚县被认定为国家林业局第一个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大理州被评为"中国核桃第一州"。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全省各地始终把科技兴林的理念贯穿到发展核桃产业的全过程,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教育培训、推广运用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础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以省林科院为核心组建了"国家林业局西南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木本食用油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些核桃主产区成立了核桃研究所,为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并从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极大地改善了林业科研基础条件。二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选育、审认定核桃良种149个,营建核桃良种基地128个2.44万亩,确定核桃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基地373个31.5万亩;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核桃繁育技术规程》、《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12项,获得专利授权191项,有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奖励。三是推广运用成效显著。省林业厅编印了《云南核桃栽培技术手册》,摄制了核桃栽培技术宣传片,大力推广以"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种一株优质苗、施一担农家肥、浇一桶定根水、盖一块地膜、围一圈篾笼"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标准化种植模式,广泛开展以"提高良种使用率、苗木合格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保存率、挂果率和收益率"为主要内容的"六率"建设,启动了核桃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和良种补贴工作,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年均培训干部群众上万人次。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核桃良种使用率大幅度提升,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国家林业局认定的28个首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我省楚雄州大姚县、大理州永平县、保山市昌宁县、临沧市凤庆县共有7个村入选,占全国的1/4。

(四)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核桃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张,全省各地把提升核桃产业化发展水平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注重调整品种结构、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有序推进林权流转、适度调控种植规模,推动全省核桃产业化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全省从事核桃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发展到500多家,产品涉及6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全省40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中,从事木本油料加工销售的有84家,年销售收入达89.8亿元,其中摩尔农庄和信威食品两家企业的核桃产品年销售额已分别达到5亿元和3亿元,摩尔农庄等5户企业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并积极筹备上市;2014年,中国经济林协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社组织开展"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评选活动,我省有2家企业入入选;核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大理州建成了祥云县刘厂镇、永平县博南镇、漾濞县苍山西镇三个较大的泡核桃交易市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全省2765个林农专业合作社中,种植、加工、销售核桃的有737个,涉及4万多农户,经营林地面积163.9万亩;核桃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19件林业类地理标志产品中,宾川拉乌核桃、漾濞核桃、景东核桃、漾濞大泡核桃、大姚核桃、昌宁核桃等6种核桃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7件林业类"云南省名牌产品"中,核桃类产品有9件;大理南涧等地大胆创新,给非林地上的经济林发放"林木证",可以凭证办理银行抵押贷款等业务,拓展了核桃林木的投融资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核桃已成为促进山区林农增收的"致富树"、"摇钱树",成为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省核桃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900元;漾濞县、昌宁县、大姚县农民人均核桃年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2460元、1800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区域性良种选育滞后。由于耐晚霜核桃良种选育严重滞后,全省部分晚霜危害严重的地区,尚未有适宜性广的核桃主栽品种;以良种采穗圃及繁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二是经营管理粗放。部分地区把核桃种植与常规造林等同对待,特别是核桃新产区,对核桃产业认识不高、没有感情、不懂技术,没有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种植,对抚育管理重视不够,重栽轻管,自生自灭,导致挂果晚、单产低、效益差的情况还较为普遍。目前全省挂果核桃平均亩产仅为49公斤,亩产值仅有1500多元,不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与陕西、山西、新疆等省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而且,我省尚未挂果的核桃基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抚育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灾害损失严重。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倒春寒,2010年以来的四年连旱,加之盲目引种或远距离调苗储存不当,造成滇东、滇东北地区部分核桃新造林地受损严重,重灾区保存面积不到50%,需要进行大量的补植补造。四是产业链短。全省核桃产业仍处于以出售干果和初加工产品为主的初级阶段,核桃产品加工率不到30%,加工企业小散弱,加工产品结构单一,  档次较低。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对核桃良种选育、丰产栽培、采收与利用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致使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效益低下。

二、我省核桃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提升云南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的必由之路,全省各级各部门必须用最大的决心和气魄,全力推动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我们林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抢抓发展机遇,明确思路目标,落实政策措施,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我省核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从经济规律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实现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施全产业链规划、全产业链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是一个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纵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不论是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还是我们农林产业建设领域,都有着太多的经验教训。许多产业,往往是规模不大的时候农民还有一些收益,一旦规模扩张、产量提升就价格暴跌、伤农害农。前些年,我们见过烂在地里的白菜、蕃茄,无人采收的茶叶、水果;今年又出现跌破"白菜价"的蓝莓。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警示我们,如果不注重提质增效、不及时转型升级,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反而减收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目前,我省核桃种植面积已经突破4000万亩,近年内挂果投产面积将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增加,迫切需要我们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千方百计把一产做优、做特,把二产做大、做强,把三产做活、做新,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从实践经验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提升我省核桃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大到一个产业、小到一个产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一要控制好生产成本,二要提升内在品质,三要突出特色优势,四要打造知名品牌。正如前面所说,我省气候类型多样、核桃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山区面积广阔、科研机构齐全、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核桃产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但由于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产值、价格与美国及国内先进省区相比并没有特别显著的优势。据有关市场调查数据,美国核桃不仅品质优良,价格也比我们的核桃更有竞争优势。我省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44%、27%、18%,充分凸显出面积大、单产低、加工率更低的产业特点。可见,我省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任务紧迫、潜力巨大。昨天我们看的昌宁核桃大道,还有今天交流发言的一些先进典型,在依托科技手段推进标准化种植、依托现代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依托生态庄园打造休闲观光产业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为提升核桃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比如,同样是一亩核桃,按目前的平均产量只有49公斤,原果销售收入就是1000多元;通过落实科技措施,加强抚育管理,产量、产值就能实现成倍增长;如果通过龙头企业加工增值,最终产值就可能实现十几倍的增长,如目前卖得火热的"六个核桃"饮品,折算下来每个核桃可以卖到好几块钱;而如果依托核桃种植基地或核桃古树村落发展休闲体验型林业生态庄园,则可以综合带动林下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加工、旅游餐饮娱乐等产业综合发展,让一个核桃果甚至可以产生一棵核桃树的收益。

(三)从发展定位看,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推动我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的内在要求

核桃是我省种植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受益群众最多的经济林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投产面积1300多万亩,仅占种植面积的1/3,而一产产值已达近200亿元。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发展精深加工、搞活流通服务,用5至10年的时间完全有可能把核桃产业打造成千亿产值甚至几千亿产值的大产业。可以说,在实施"兴林富民"战略、推动"森林云南"建设的进程中,核桃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推动我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再立新功。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坚持以建设现代林业作为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支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核桃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核桃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核桃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手段推进核桃产业,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核桃产业,用培养新型林农发展核桃产业,紧紧围绕种植标准化、布局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提高核桃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工增值率,全面提升核桃产业化水平。

(一)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一要继续推进科研攻关。着力实施好省林科院和漾濞核桃研究院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核桃科研机构及队伍建设,努力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升科研能力水平;选准制约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技术瓶颈,组装课题,整合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技术攻关,逐步形成"选题-团队-研发-推广"的链式科研方式,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采取校企、院企合作等方式,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二要加大成果转化推广力度。注重筛选先进、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各地整合核桃产业种植补助、造林补贴、抚育补助、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科技推广专项等项目资金,大力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园建设,形成有规模、看得见、有实效的科技示范基地。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重点州市不少于3000亩,重点县不少于1000亩的标准建成核桃产业科技示范园,真正让广大群众"学有标杆、干有榜样"。同时,要注重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的烘烤、加工技术,从各个环节增加核桃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三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日益加深,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专利之争、标准之争。谁掌握了技术专利和行业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主动权。比如,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和消费市场,但由于在芯片等领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付出的芯片专利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比全国进口石油的支出还高。再看我们的核桃产业,我们天天说核桃产品绿色、有机、生态,但目前甚至连相应的检测标准、检测技术都不完备;一些所谓的核桃乳,里面甚至压根就没有核桃,但还是能通过质检,为什么?因为相关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只看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根本不管你的产品成分里面有没有核桃。所以,我们在加强核桃产业支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研成果专利化、技术专利标准化。要统筹协调相关科研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力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健全一批核桃产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使我省在核桃种植管理、采收烘烤、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等领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四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和队伍建设。紧紧依托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林业院校,重点加强对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林业辅导员、护林员及种植大户的核桃栽培管理技能培训,争取每年培训6000人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万名核桃技术骨干培训任务。这次会上,我们印发了由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写的核桃提质增效技术要点,希望大家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宣传培训。同时,要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鼓励各科研院校切实加强核桃技术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和学术骨干,使我省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更要成为全国核桃人才队伍成长的摇篮。

(二)着力推进政策创新,改进产业扶持方式

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更需要合理的政策扶持。从1995年实施第一期干果基地建设以来,我省核桃产业发展一直走的是"规模扩张型"道路,几乎所有的扶持资金都用在了种植补助上。在这种政策扶持引导下,我省的核桃种植规模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增加了近10倍,奠定了我省作为全国第一核桃大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核桃种植适宜区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种植基地面积已经突破了4000万亩的规划目标。核桃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若继续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不仅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也面临着土地、气候等资源条件的刚性约束。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机,推进政策创新,改进扶持方式,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要由扶种植向扶管理转变。根据全省核桃种植布局规划,进一步适度压缩年度新增种植规模,逐步调整一部分核桃产业扶持资金,同时积极整合其他相关项目资金,结合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项目,加大对核桃林的抚育管理投入,通过实施坡改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防病防虫、修枝整形、嫁接改良等,努力提升核桃种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设施化程度。二要由扶种植向扶加工转变。大力推广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技术,争取对标准化、集中式烤房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努力提高果品品质,促进林农增收;完善龙头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核桃产业园区扶持政策,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林业贷款、抵押贷款、金融贴息等惠民措施,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要由扶种植向扶市场转变。根据核桃种植区域布局,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地方建设专业化的核桃交易市场,畅通物流、搭建平台、促进增值。要顺应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潮流,注重应用信息化带动核桃传统产业现代化,引导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和企业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市场空间,挖掘发展潜力。四要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变。认真总结推广大理南涧等地给经济林发放林木权证的做法和经验,赋予核桃林木独立于土地权属之外的法律地位,推动核桃林木资源资产化,拓展核桃产业的投融资功能,允许以林木权证参与合作、合股经营,为实现核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核桃产业发展活力。

(三)着力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培育新兴市场主体

目前,我省核桃产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林农群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态,产业集中度还很低。一些地方虽然也培育了一些龙头企业,但与林农群众之间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你卖原料我加工"的关系,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一体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所以,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大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核桃产业发展,用企业化的管理提升核桃产业层次。一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培育、认定、扶持一批核桃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有条件、有规模、有市场、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与林农形成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允许林农在不办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前提下,以核桃林木所有权独立入股经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二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各地成立核桃行业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农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推进特色生态庄园建设。2014年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把现代庄园建设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行了部署。核桃作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特色产业,具有实施庄园经营的优势。我们要选择一批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产业基地、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核桃村落、具有鲜明产品特色和经营理念的龙头企业,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建设一批产业开发型、科技研发型、休闲观光型特色核桃庄园,提升核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层次。四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依托我省丰富优质的核桃资源,结合各类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和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核桃产业领域共谋发展,努力实现核桃产业集群化、跨越式发展。

(四)着力推进品牌创新,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没有品牌就没有溢价能力,就只能沦为原料供应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一条雷打不动的经济规律。比如,我们很多人用的苹果手机,基本上是由我国的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生产的,富士康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只能获得不到5美元的纯利润,而苹果公司销售一部手机却获得200多美元的纯利润。为什么?因为富士康生产的只能称为产品,而苹果公司卖的是品牌。再如,很多国际品牌的服装也是中国企业加工生产,贴上大牌商标、进入品牌专卖店就能卖上万元一件,不贴大牌商标只能卖几十元一件。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的核桃产业也是如此。云南是全国最大的核桃种植省份,年产量高达65万吨,但产值不到200亿元。而河北省核桃产量不到10万吨,但仅仅是前面提到的以生产"六个核桃"饮品而闻名全国的"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就高达100亿元。换句话说,我们全省几千万林农忙活一年,只相当于人家两个企业的产值。为什么?因为我们卖的是核桃果,人家卖的是高端品牌。所以,我们的核桃产业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就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一产上通过积极申报地理标志等提升知名度,在二产上通过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产业"航空母舰",在知识产权方面着力创造一批技术专利、产业标准、知名商标和文化品牌,从技术、品质、文化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树立云南核桃的"品牌形象"。

当前,我省核桃即将成熟,丰收在望。各级林业部门要抓紧组织开展核桃采收、烘烤加工等专项督查,推广科学采收烘烤新技术,协调做好市场服务,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组织好采收、加工和销售,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核桃产品交易信息,让群众既增产更增收,全力打好我省核桃提质增效的第一次战役。

同志们,核桃提质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提质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全省核桃产区土壤气候条件不一样,产业基础不一样,群众对核桃的认识和感情不一样,大家要集思广益,因势利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组织开展好核桃提质增效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核桃提质增效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机制,为建设云南核桃大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秦洪锦 | 责任编辑:秦洪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