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坤:大理永远的形象大使

13.05.2015  17:38

      □ 杨  健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电影《五朵金花》又一次在大街小巷中掀起了播放热潮,吸引八方客人驻足观看,动听的歌声和音律勾起了无数人的美好回忆。

      杨丽坤在影片中饰演的副社长金花,把大理少数民族的朴实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使金花成为了大理白族姑娘的代名词。借着《五朵金花》影片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让大理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五朵金花”已升华为大理独特的文化符号,“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民族和谐共融,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大理之“”囊括了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璀璨的文化、多彩的民族等诸多元素。但毋庸置疑,很多人是从观看《五朵金花》后才开始了解大理、认识大理的。

      杨丽坤作为电影的女主角,用她朴实无华的表演,把大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白族姑娘的善良、纯朴、自信,以及对爱情的含蓄和执着,演得入木三分,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盛赞。杨丽坤扮演的金花形象,不仅融入了大理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还将大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农耕文明完美地展现出来,让无数人向往大理、向往金花。《五朵金花》巧妙地把大理传统文化的符号,如“三塔、三月街、蝴蝶泉、大理古城、苍山、洱海、金花、白族服饰和白族民歌……”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这些符号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更加光彩夺目,大理金花得到了人们最广泛的认同。

      从1959年起,《五朵金花》一举成名,先后在5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最多的纪录。1960年,《五朵金花》参加亚洲电影节,导演王家乙获得“最佳导演奖”,杨丽坤获得“最佳女主角奖”。《五朵金花》电影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对提高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大理旅游发展功不可没,杨丽坤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扮演的金花成为了白族姑娘的代名词传遍全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女神。“金花”形象已经超越了风土人情和时空界限,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艺术和感官上的享受,更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银幕艺术形象,而是将白族的原初本质向世人作了完美的展示。杨丽坤扮演的“金花”,已经无可替代地成为了大理和白族姑娘的品牌,早已成为了永恒的标志和光辉的形象,无可置疑地成为了大理的“靓丽名片”。金花杨丽坤,就是“大理永远的形象大使”!

      然而,杨丽坤的悲催人生故事却鲜为人知。她的一生可谓是大喜大悲,其耐人寻味的人生之路,犹如她一生只演过的两部电影,《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一部喜剧、一部悲剧。她的人生与自己先后创作的两个艺术形象共命运。杨丽坤1942年出生于云南省宁洱县,因从小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自幼聪明活泼、能歌善舞。十二岁时,她戴着红领巾进入省歌舞团工作。由于她的天赋和刻苦勤奋,十六岁就成了团里的主要演员,曾主演了《春江花月夜》《十大姐》《摘葡萄》等节目,深受观众好评。1959年,她主演了电影《五朵金花》,1963年又主演了电影《阿诗玛》,至此达到了艺术和人生的巅峰。她曾经获得亚洲“最佳女演员奖——银鹰奖”在国际影坛上为我国争得殊荣,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最佳演员”。但她从不张扬、从不自满,十分谦虚谨慎,就连拍完了《五朵金花》这样的事,她也不在亲兄妹面前说起,后来大家看了电影才知道。

      然而“文革”期间,杨丽坤因为《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被列为重点批斗对象,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致使精神失常并长期得不到治疗;“文革”后虽然得到平反,但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经常住院治疗。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走完了最后的人生道路,在上海家中去世。她的骨灰分别安葬在上海的“九天园林”和昆明的“金宝山艺术园林”。

      杨丽坤走了,她为《五朵金花》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蒙受了莫大的冤屈,承担了半生的痛苦;她两手空空地走了,没有带走大理的一草一木。在她身后,金花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金花”创造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品牌,为大理留下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杨丽坤无愧为永不凋谢的金花。

      追忆杨丽坤,如何强化“金花”这一个谁也取代不了的品牌形象?是大家常常热议的话题。有影迷曾建议,“大理应在旅游项目建设中,设立‘金花纪念馆’,借杨丽坤的‘金花’品牌魅力,激发新活力。”也有人提议,“大理需要打造、拍摄出新的精品影视作品,浇灌出更多的金花”。

      我们感谢杨丽坤、怀念杨丽坤。斯人已去,音容犹存。杨丽坤——大理永远的形象大使!(作者为大理州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