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小箐村:结合“生态创建” 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

01.12.2016  17:09

    一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08年,昆明提出了争创国家生态市的目标,之后历届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将“生态建设示范区的有关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经过7年努力,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成绩,先后创建了一批有特点、有亮点的生态乡村,为我市打造国家生态市作出了贡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个乡镇(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70个乡镇(街道)获得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命名;2个村(社区)获得国家级生态村(社区)命名,24个村(社区)获得云南省生态文明村(社区)命名,1120个村(社区)获得市级生态村(社区)命名。9月起,我市媒体记者走近昆明部分生态村,对昆明市生态村创建成果作一个深入的探访。这次我们走进的是石林小箐村。

  小箐村位于石林风景名胜区旁,依托与石林风景名胜区接壤的独特地理优势,小箐村结合生态村创建,积极发展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形成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2010年,小箐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成为昆明生态村创建的典范之一。

  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

  走进石林生态村,墙院上充满民族气息的彩绘图便映入眼帘。“以前村子的墙壁老旧,影响了村容村貌,我们就商量画上彩绘图,用图画的形式宣传民族文化和环境保护理念,这样既美化了村庄,又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同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走在小箐村,很多细节透露出村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村口的宣传展板上,详细地写着小箐村的村规民约,从个人、家庭到整个村子,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村规民约,要求村民讲究家庭卫生,让村民树立爱护卫生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的意识,自觉做到仪表整洁、不乱倒垃圾、柴草堆放整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大的方面来说,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意识,爱护公物、不乱伐林木、不捕捉野生动物等等。通过绿色创建活动,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群众接受。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互促进

  小箐村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街道石化、绿化美化工程、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不久前村子里的封闭式农贸市场也建设完成,一改过去露天市场脏乱差的情况,村子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保护环境的同时,小箐村重视经济发展,依托石林风景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民族刺绣、餐饮、房屋出租等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其中刺绣是小箐村最为出名的产业,在小箐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刺绣加工,这些民族文化特色产品受到旅客的喜爱,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如今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小箐村绿化率高,走在村子里,每几十米就能看到几棵参天大树,最老的已有四五百年。有的树木就长在村民自家的院子里,小箐村有个习俗,树在谁家门口,就由谁负责管护。村民对树木非常爱护,即使是盖房子这样的大事,大家也会把树的位置让出来,不砍不伐。“这些树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有了,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教育。”在小箐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王志华对我们说道。爱护林木是小箐村村民的共识,也是这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朴素信仰。绿树丛中,是小箐村一座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院子里整洁干净,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花种树,俨然一个个小小的绿色庭院。由于环境好,又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加上现在旅游服务业不断发展,小箐村吸引了许多游客休闲游玩,形成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小箐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建设。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