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扶加村民自力更生 普洱贫困山乡发生巨变

16.12.2015  10:41

文明村新风貌

住进小洋楼,感觉真是太敞亮了。”西盟勐梭镇王莫村村民岩方提起新家喜滋滋的。“比起以前漏雨的茅草屋,不知强多少倍。”岩方感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住进白墙红瓦的‘小洋房’,如今成了现实。”日前,晚报记者走进普洱,亲身感受到了经过扶助后贫困山乡迎来的变奏曲,一栋栋新房掩映于绿树丛中,有的村落直接从土房变成洋楼,有的则是依托新房做起了生意,忙得不亦乐乎。

政府补贴 保障家家户户住新房

勐梭镇王莫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贫困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305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岩东告诉记者,以岩方家所在的王莫大寨为例,224户人家在今年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房工程建设中,“目前盖好的有142户 ,在2016年1月30日以前保证有80%的村民都能住进新房,5月30日以前,全村村民都住进新房。

贫困村要住新房,哪儿来的底气?“来自省市县三级的补贴每户都能拿到4万块。”岩方说,有了这启动资金,老百姓自筹一部分,贷款一部分,自己参与建房还能省一部分,差不多就能把新房建起来。实在盖不起新房的五保户,当地妥善的利用好补助款,按照提供的户型,给他们免费建好小一些但能居住的安居房。

博航十组是西盟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试点村,这里青石铺成的道路从村口延伸至村内,沿道路两旁,清一色具有佤族特色掌楼,乍一看,仿佛进了一个度假村。“这是博航的新面貌。”勐梭镇党委副书记王家敏指着一幢幢漂亮的房屋,自豪地说道。全村组52户,就有42户改造成了今天的新房。

安居乐业 发展特色产业理财还贷

安居才能乐业,盖起了房子没了钱怎么办?勐梭镇镇长杨巍介绍,为了不让村民们因建房致贫,镇里按照“三个三”来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和农户的后续发展问题。“三个三”就是:巩固提升橡胶、咖啡、茶叶三个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核桃、甜樱桃、花椒“三棵树”,搞活庭院经济;重点培植肉牛、黑山羊、冬瓜猪三个特色产业。

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聚居地芒东村把本村民小组是典型的贫困寨子,2011年全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1568元,居民生活十分困难。如今把本村民小组每户按照60平方米主房、20平方米厨房、4平方米卫生间的标准统一规划建设,都已入住新居。澜沧县拉巴乡的党委书记石永生介绍,共7.2万元的建房款除了政府补助之外,村民还需自筹那3.8万元的盖房款。

对此,村民可谓多管齐下,首先他们进行了投劳折资,只要出劳动力或者技术即使是盖自家的房子也可以冲抵工程款。此外,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村民们进行了贷款。村小组长还在地里没活时,带着村民去景洪等地打工,帮村民计划还款。

近年来,博航村着力佤族特色餐饮开发,引进培育了“佤王庄园”等一批特色农家乐,还尝试利用“乡村淘宝”项目,把西盟米荞、野生蜂蜜和腾临红茶等农特产品销往各地。2014年,博航十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农民实现旅游收入26万元,即人均增收1625元,户均增收6190元。

文明新村 村里想找点垃圾不容易

今年,在中央文明委公布的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坡脚小组榜上有名。

全国文明村是什么样子?坡脚小组村庄房屋是根据彝族风格统一建盖,房子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成了茶马古道上的“新驿站”。想在村里找点垃圾不容易。因为除了村民不乱扔垃圾外,村里清扫道路村民都十分齐心。虽然村里还制定出这么一个规矩——不参加扫地的村民要被罚款50元,可惜这个处罚一次都用不上,因为大家对清扫道路都特别积极。

据坡脚小组的妇女主任李凤萍介绍,为了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村里还建起了藏书2000余册的农家书屋,成立了文艺队和建立了专门打陀螺场地,即女村民闲暇时可以跳跳舞,男村民则可以打陀螺娱乐。此外,围绕“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坡脚小组还开展端午药膳、彝族火把节、中秋节蒸糕等节庆活动来丰富村民的节庆文化生活。

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 李继升 通讯员 张以茹 摄影报道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