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观察│李纪恒密集调研科研院所 透露出哪些信息
8月11日至12日,省委书记李纪恒深入驻昆7家科研院所进行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 短短两天时间内,调研7家科研院所、召开一场座谈会——如此密集的行程安排,有何背景,如何解读? 请看本期云报观察——
这次密集调研目的是什么?
①落实好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
②为起草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相关文件做准备。李纪恒在云南省林科院调研。
李纪恒在云南省林科院调研。
李纪恒集中调研了哪些地方?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省林科院
●省农科院
●省药物研究所
●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越是欠发达地区
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诚然,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科技创新工作相对滞后。因此有人认为,科技创新是国家层面的事,是发达地区的事,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云南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有作为。”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没有。
那么李纪恒书记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云报君注意到,自从2006年来到云南工作以后,10年来李纪恒每年都要到科研院所、高校走一走、看一看,一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帮助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年都没落下。
用李纪恒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工作部署、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到具体项目推进、重大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都不遗余力的推动和落实。”因此,李纪恒也和不少专家、科技工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纪恒在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调研。
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李纪恒的态度是很鲜明的:“浙江、江苏把创新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我们这些落后的地区如果不发展,不把创新驱动响亮地提出来,那就更落后了!”
李纪恒认为,科技兴则云南兴,科技强则云南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这个牛鼻子,就掌握了撬动发展全局的有力杠杆。
调研中李纪恒说了什么?
李纪恒说,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通过搭建平台,从一个人的培养、一件事的推动入手,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李纪恒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调研。
“两位是科学泰斗,德高望重,我今天就是专程来看望你们。”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纪恒与周俊、孙汉董两位中科院院士一见面就聊开了。大家谈论的重点聚焦到了同一个话题:科研成果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李纪恒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调研期间,与孙汉董院士、周俊院士深入交流。
周俊院士提出了云南咖啡产业如何更好与市场对接的问题,他说,在栽培上丰富品种、在商业模式上探索创新,才能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孙汉董院士提出要用好用活灯盏花等中医药资源,做深做细生物医药产业。
“二老植根云南,不但钻研学术,还钻研市场,观点新颖、深受启发。”针对两位院士就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提出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思考,李纪恒要求有关部门认真采纳,及时答复。他说,科研成果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希望大家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让科研“接地气”,更好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省林科院和省农科院承担着全省农林科研的重要任务。2010年6月9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纪恒专程到过两家院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集中力量解决他们在平台建设、经费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李纪恒在云南省农科院调研。
“2010年,您来我们院,一下子就给解决了我们的两大难题。一个是信息化问题,另一个是创新大楼建设的问题。”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说道。
“现在你们‘位置’有了——在省委、省政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里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有位就要更有为。”李纪恒说,“鸟枪换炮”条件好了,大家走进了空调房,但不能因为舒适安逸就睡着了,就没了研究成果。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是应该的,但农科人员面对的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大家一定要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扶贫一线去,这样才能推进研究的深化。
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朱兆云介绍了药研所的最新研发成果。不久前,李纪恒亲自为她颁发了云南省2015年度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李纪恒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调研。
在一间实验室,得知研究员完成一份科研报告至少要看3万张“片子”,他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令李纪恒十分赞赏。李纪恒说,科研人员真是耐得住“寂寞”,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才积累出大量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我代表省委向你们致敬!
作为我国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系列化疫苗研制生产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为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及控制甲型肝炎爆发流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纪恒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调研。
“人才在哪里?调研告诉你。你们为全人类做了贡献,我为你们‘点赞’。”李纪恒说,调研调研,既要调查更要研究,我们是为学习而来、更为发展而来。他指出,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都是符合国家政策取向的,云南再也不能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真正靠科技创新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
调研中李纪恒最关注什么?
如何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省药物研究所依托云南白药集团开展科技研发,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纪恒对这一科技平台建设思路给予肯定。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李纪恒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李纪恒提出明确要求——
●要举全省之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大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新贡献。
●要全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为纽带,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产业等优势产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新形势下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要怎么干?
●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求突破,聚焦战略导向和战略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建设科技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上求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骨干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深化体制改革上求突破,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突破口,分类推进科研基地、科研院所优化整合转型发展,建设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走出一条云南特色的办院之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
●在培养引进人才上求突破,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统筹使用好一切人才,努力把科研院所和高校建成人才小高地、创业好家园;
●在提供服务保障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对接平台、创新服务方式。
结语
省委、省政府的判断很准确: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果再不发力,云南只会永远处于落后地位。
只要全省上下齐心下好“创新驱动”这盘棋,在政策资金支持、体制机制改革、具体项目推动、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拿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科技就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就能成为第一资源,创新就能成为第一动力。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出品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刘晓颖 雷桐苏文/图
黄佳伦 吕天翔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