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做足“绣花功夫”冲刺脱贫攻坚

04.09.2017  14:05

  “曾经我的家乡是多么的贫穷,只有矮小的茅草房、竹蔑房,路是那样的烂,只要一下雨,只能穿着又大又丑的大雨鞋,连上街去买东西都困难。”这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五岔路乡弯丹村明德小学读六年级的杨聪会同学在作文中对自己家乡过去面貌的描写。在检察机关的倾力帮扶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五岔路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家都已经盖了两三层楼的房子,家里有电冰箱、太阳能,大家都用上了手机,晚上我可以睡在又大又软的床上。”省检察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让五岔路乡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定决心打赢扶贫攻坚战

  芒市属边疆、“直过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县市,2011年被列入滇西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被列入国家新增重点扶持县。该市五岔路乡的贫困情况尤为突出:据统计,2015年该乡6个村委会共有汉族、景颇族、德昂族村民4698户1.9万人,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630户3039人,贫困发生率达16.05%。

  自2015年10月开始,云南省检察机关开始对芒市五岔路乡开展扶贫工作。云南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帮扶五岔路村委会,德宏州检察院帮扶新寨村委会,芒市检察院帮扶梁子街村委会。而省检察院更是作出了表率,一下子就“承包”了芒蚌、弯丹、石板三个相对贫困面更深、更广的村委会,并派出了1名正处级干部担任芒市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和9名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干警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开展扶贫帮扶。

  云南省检察院党组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2016年1月,检察长李宁就任后,首先来到了五岔路乡,针对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扶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并深入弯丹村勐广张、汉寨看望慰问贫困户。仅半年后,他再次专程赶到五岔路乡,入村慰问老党员,并对挂包帮扶的2户贫困户回访,还为81名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上了题为《筑牢党建基石,推进精准扶贫》的党课。

  据了解,云南省院党组为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办法》,两次专题听取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报告,要求工作队注重中长期目标任务,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检察机关还与芒市委、市政府订立了扶贫攻坚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集中省、州、市三级检察机关的力量,对五岔路乡6个行政村进行挂包“全覆盖”。

   精准识别掌握准确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首先要打牢基础,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为此,派驻队员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以2016年为例,省检察院第十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通过走村入户调查,深入学校社区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实地查看产业发展、参加驻村单位联席会、驻村党总支会等方式积极开展民情调研。据不完全统计,芒蚌、石板、弯丹3个村驻村工作队员共开展入户调查500多次,足迹遍布省检察院挂钩帮扶的2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农户。

  今年4月至6月,省检察院派驻工作队员按照省、州、市的部署要求,省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本着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原则,以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为目标,积极配合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党委政府、芒蚌、石板、弯丹3个村委会,对所挂包帮村组进行再次深入摸排、核实。

  据了解,9名驻村工作队员共走访农户600余户,足迹遍布所驻村全部村民小组。从家庭收入来源、有无明确产业支撑到家庭住房情况,他们都逐一入户详细查看了解,取得了精确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图文并茂、详备可靠的动态电子档案。驻村工作队员杨绍生有严重的痛风,脚肿得像馒头,但自从去年来到芒蚌村后,他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徒步超过15公里,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和农户挑灯夜谈,他深入朴实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评为芒市“帮扶之星”。

  通过多次、深入的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工作队进一步摸清了帮扶对象的家底状况、致贫原因、存在问题等基本情况,并针对每一户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策”的思路,科学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并以户为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档案资料。7月,工作队员与乡挂村领导、包村组干部等组成动态管理工作队,分别召集结对帮扶的村民小组党员、群众召开贫情分析会17次,从农户产业结构、家庭劳动力等方面针对未脱贫建档立卡户中是否存在错评、漏退,已脱贫建档立卡户中是否存在脱贫后又返贫、本村是否还存在实际收入不达标但尚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等情况逐户分析、讨论,并进行了公示,确保精准识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基础。

  “弯丹村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22人、石板村19户71人、芒蚌村18户64人……”简单数字的背后,凝聚着队员们一次次顶风冒雨进村入户的辛劳和一夜夜挑灯夜战精准核对数据的困倦。

   精准施策开展全面帮扶

  唐宗传是检察长李宁的结对帮扶对象,以前全家5口人挤在年久失修的木架、土基、竹篾混合房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经济收入主要靠10亩甘蔗地,人均年收入只有1900元。2016年驻村后,省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和唐宗传交流沟通,了解到他具有甘蔗种植技术,而且很想通过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脱贫致富。工作队“因户施策”,积极联系英茂糖厂获得产业扶持,帮助唐宗传扩大甘蔗种植面积15亩。到2016年底,唐宗传家的甘蔗产量达到百吨,收入达到4万多元,还养起了肥猪,盖起了安全稳定的小砖房,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今年脱贫,我家没有问题了!”唐宗传高兴地告诉李宁检察长。

  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检察院投入60万元为石板、芒蚌、弯丹三个村共169户建档立卡户进行生猪养殖帮扶,共发放猪仔507头,饲料3054袋。在自身投入的基础上,还协调省财政厅下拨6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支持五岔路乡各行政村发展集体养殖产业,推动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生猪养殖当年就见了成效,部分贫困户养殖的生猪已出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云南省检察院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力度:协调资金150万帮助弯丹、芒蚌、石板三个村住房为C、D级的未脱贫户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或拆除重建;帮助石板村成立林下土鸡养殖合作社;帮助石板村坪子小组修建水库用于发展养鱼产业;为芒蚌村种植砂糖橘农户协调资金用于购买果苗,形成了多种经营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检察院还协调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协调交通部门投入4800万元建设五岔乡11条村组道路,目前已完工3条;协调省发改委600万元推动贫困地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建设;争取资金为弯丹村勐广张、汉寨村民小组修建公共厕所,改善村民小组环境卫生情况等等。弯丹村坝育村民小组小组长孙弄兰告诉记者:“我们小组有136户537人,在去年12月坝育公路修好前,我们这里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车子就出不去也进不来,大家出去办事,都只能走1个多小时的路去,特别不方便。但省检察院帮我们修好公路以后,从坝育拉甘蔗出去卖就快多了,而且周末也经常会有人专门从芒市来坝育渡口钓鱼、吃饭,就连旁边陇川县都有不少人走这条路来赶弯丹街。我们的生活便利了,大家也有干劲,脱贫致富有奔头了!

  “扶贫工作要干好‘绣花针'的活,就要像绣花一般细致,把工作做实做细。”李宁在五岔路乡举行的扶贫工作现场会上说的话既是云南省检察院党组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我省加快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扶贫系统视频会上了解到,当前,发改委
五年我州二十多万人摘下贫困帽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向贫困宣战,掀起了脱贫攻坚围剿战的最强攻势。全州各地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努力,全州农村贫困人口总数持续快速下降,预计2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我省加快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扶贫系统视频会上了解到,当前,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