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衡量“放管服”改革成效要有明确量化指标

10.05.2016  16:04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郭金超)“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

  “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

  “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

  对于如何检验“放管服”改革的成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这样三个衡量标准。他同时要求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推进此项改革。数据显示,三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76%;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了85%。这些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内地营商便利度全球排名每年提升6个位次。

  “但现在繁文缛节的东西依旧还有很多!”在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李克强更注重市场、企业、公众个人对改革措施实际成效的感知。他坦言,改革任务仍然繁重。

  李克强指出,要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实施精准的协同放权。他在当天会上对今年改革任务作出一系列部署:今年再削减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50项以上;削减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比例达到70%以上;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中央层面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要达到90%以上。

  “简政放权要取得更大实效,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李克强说。

  “人民群众和企业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成效如何,最有发言权。”李克强说,因此,只有让人民群众和企业知晓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才能确保放权落到实处。

  李克强指出,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他说。

  “要加快清单制定和公开,这也是清权、减权的过程。清单越合理、越清晰、越公开,放权改革效果就越大。”李克强强调,要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加快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基本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清单。

  “清单形成之后,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推动政府更好依法规范履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李克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