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挖机趁夜开进板桥古镇 古旧青石板被挖成碎块

13.01.2016  12:10

修缮前的青龙街

被挖过的青龙街

现场的挖掘机

    “世界之大,却容不下这800米古道?”昨天下午,有网友发帖爆料,保山板桥古镇青龙街的青石板被挖机开挖,网友们纷纷转发并质疑。晚报记者实地走访后了解到,这本是一项保护与修缮开发项目,但施工单位的施工方式不当,已被当地政府责令停止并追责。

    网友吐槽

    茶马古道的活化石

    就这样被挖

    昨天,青龙街被挖机开挖的图片在网上发布后,网友纷纷吐槽和质疑。“板桥青龙街是历史的沉淀,是茶马古道的活化石,别的地方是保护历史,我们是挖青龙街。”网友石石石在帖中写道。

    “昆明的钟鼓楼、小西门,保山的大北门、小北门都只剩下一个名字!等我们的孩子问我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我们只能说,原来这里有一座钟鼓楼!”网友地海人评论说。

    “在去年10月开工前,走进青龙街,你会从青石板上遗留的马蹄印捕捉和感受到昔日古道的繁华和辉煌。而如今,你却再也看不到那样的情景了。”网友“滇西行者”说,南方丝绸古道,比北方丝绸古道要早两百多年。“我近两年走过南方丝绸古道,发现云南境内保存最好的应该就数板桥镇上的青龙街。但现在……

    说起开挖青龙街,“滇西行者”表示,官方介绍的是要改造升级和修整历史文化名镇,方法是要修旧复旧。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施工方竟然将大型挖掘机直接开进街子上开挖。“这是一种破坏性的施工方式!

     记者调查

    被挖掉的青石板

    堆放在居民店铺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板桥青龙街看到,在青龙街南端牌坊下,因为施工,街道被封闭了。在封闭处立着一块“青龙街修缮”公示栏,以及一块“施工告示”。

    记者徒步走进青龙街,发现街上的石板不见了,露出了刚刚被挖过的土层。沿着青龙街望去,不远处十几名工人正在往一辆拖拉机上装放刚刚被挖起的石块。而在青龙街的北端,石板路面还没有被挖,魁阁也正在进行修缮。街道两旁,被挖掉的青石板堆放在居民的店铺前和门前。

    记者注意到,青龙街两旁的商户、居民像往常一样过着自己的生活,不时看看已经被挖了的青龙街。一家理发店里顾客正在理发,蛋糕店里前来购买糕点的人络绎不绝,而板桥百年老茶馆里,几名年轻姑娘一边喝茶,一边互相拍照留念,偶尔也对着已经一片狼藉的青龙街拍上一张。

    在青龙街的入口处,两名老者告诉记者,青龙街已经挖了近3个月时间,听说还要几个月才能全部完工,开挖是因为要修建排水系统。

    “施工时间太长了,我们出行都不方便,还好我家没有开店铺,要不然生意肯定会受影响。”其中一名老者埋怨道。

    政府回应

    施工方式不当

    严处责任人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监管不力的责任。”板桥镇党委副书记杨海花说,板桥镇党委政府已进行现场处理,责令施工单位停止不当方式施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杨海花介绍,青龙街自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修缮后,已经几十年没有动过了,南段很多路段已经破损不堪,污水横流。这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号严重不符。2015年,经过多方论证和筹备,板桥镇党委和政府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到了包括财政和环保等配套资金,对青龙街进行修缮。

    青龙街总长876米,分为南北两段,此次动工的是南段约350米的路段。工程于2015年10月启动,预计今年7月完工。完工后将达到“空中看不到线,地面看不到污水,垃圾有收集,街面有路灯”的新面貌。为做好这项工作,板桥镇专门成立了隆阳区板桥青龙街修缮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我本人就兼着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海花说。

    “具体施工方式是先将原来的路面撬开,将青石板一块块保存好,接着将生活水管等入地,再建设新的下水道、污水道和人行道,并新增垃圾收集设施和路灯。在完成上述工程后,再根据修旧复旧的原则,对照老照片,将原有的青石板,嵌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杨海花说,在开挖路面时,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用人工撬开青石板,分段保存,编号管理。

    “上午10时左右,我得到有挖掘机施工的消息就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发现真如网友所言,施工单位竟然将挖掘机开进来了。”杨海花说,她立即叫施工单位停工。

    经了解,施工单位为赶进度,趁着夜色擅自将挖掘机开进场违规施工。经过当地党委政府、文保部门和施工方商议后,板桥镇已对该事件作出了处理决定,包括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完善修缮方案以保证做到修旧复旧等。

     背景链接

    西汉开集市 明朝修街面 徐霞客也来过

    青龙街又叫板桥街,长876米,宽7.2米,地处历代府县前方的要站。清朝,为了便于地方官员的迎新送旧,特设五里一亭、十里一塘,板桥就是塘房所在地。

    板桥自西汉开成集市。至民国时期这里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加工集散中心,整条街各行“”、“”、“”、“”招牌悬挂铺面,曾有“为迤西一大集市”之称,“逢甲已五日一街,入市约四万余人,繁盛为全县之冠”之说。

    这里曾是古老驿站商店客栈和居民集中的重要历史性地段,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游保山时称之为“板桥孔道”。

    青龙街街面始修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街面仅铺沙子。后来翻修过3次,均以长方形青石板镶嵌。在漫长的岁月里,青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有的长达七八寸。1945年的一次整修中,一些有马蹄印的青石板被翻朝上用。(春城晚报 记者崔敏)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