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在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17.01.2017  01:33

 

抓住机遇,应用为本,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在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1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在此召开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全省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分析研判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对下一步的转型工作进行部署,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多出改革亮点、多出示范高校。

去年12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推动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应用技术类和特色院校。新增高校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急需人才……”陈豪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的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立足云南发展所急所需,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坚定不移的推进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立足省情,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加快推动高校分类布局、转型发展。在此,我将从三个方面就转型推进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出台。《决定》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成为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定位准确,行动迅速,率先在全国启动转型发展

2014年11月,云南根据《决定》精神,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意见》基础上率先行动,先后分两批遴选了9所本科高校进行试点,拉开了推动云南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序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我省的《实施意见》虽然比三部委的《指导意见》早出台一年,但在结构框架、总体精神、建设要求以及建设内容和要素等方面均与《指导意见》高度吻合,这说明我省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准确的、行动是超前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按照“分类管理改革、治理结构改革、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改革、考试招生与选拔方式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五大改革”思路,我省全面开展“七项工程”建设,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教育国际化工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两年来,在各相关高校的积极配合下,转型工作已成为云南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点面结合,举措有力,转型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试点引领。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9所转型试点高校先试先行,明确类型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治理结构,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并通过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有效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其中,红河学院提出了“九条内容、两个判断”为内涵的转型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洱学院基于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的理念与思路,形成了以转型发展和国门大学建设为抓手,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2+2’或‘3+1’人才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对院校治理结构进行了创新改革,建立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办学制度;保山学院将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纳入专业课程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云南工商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了“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前期的探索中,各试点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切实担当起示范引领的试点责任。

二是合力推进。 一方面通过重点支持24个支撑产业升级的重点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专业的集中度和产业对接度;另一方面通过立项20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促进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并通过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孵化转移推广与服务等功能,实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和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共享。

三是以点带面。 在推动9所试点高校整体转型的同时,2016年新立项支持14个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系和16个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逐步以院系改革为支点,实现本科高校转型的全覆盖、专业类别转型的全覆盖。

四是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我省积极探索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合并招生专业大类,增加考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通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突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考试招生办法,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2016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免试招收职业院校技能拔尖毕业生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准确抓住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

2016年12月,教育部李晓红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表示,现在全国有约200所高校正在进行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我省试点工作虽起步较早并收到了阶段性成效,但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道路还十分漫长,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相关高校在积极推进转型发展的工作中,有必要准确抓住工作重点,全力破解转型发展中思想认识不深刻、系统设计不完善、人才培养不突出、平台建设不充分等问题,继续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表率、做出成绩。

(一)思想认识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试点工作和项目实施的情况可以看出,认识到位、思想统一的高校,其转型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较好,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也较为突出。反之,如果办学定位还认识不清、办学特色尚未形成的高校,其工作推进力度也一定大打折扣。

(二)系统设计是推进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近年全省高校的新专业申报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围绕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建设专业,但由于在特色优势专业对接产业服务能力的专业集群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在专业的发展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均需进一步完善,必须通过系统设计和加强建设来实现重点突破。

(三)人才培养是推进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

本科转型发展的核心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标准来看,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建设等方面还需有所创新,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四)平台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服务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我省一直积极推动小语种人才培养,许多高校在实施“语言+专业”或“专业+语言”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但由于主动性不足、创新性不够、开拓性不强,各相关高校在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等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法,以开放平台建设为基础,不断拓展应用型高校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实力,从而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入到转型发展的队伍之中。

三、努力完成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任务

按照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领云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各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明显高于同层次其他高校;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对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完善,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更加通畅,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抢抓发展机遇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二要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结合我省“三个定位”、“八大产业”、和“五网建设”,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 三要 抢抓发展机遇,真正增强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重点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继续组织实施好“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工作,持续深化专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快推进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定期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和结构调整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凝练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二要 针对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支持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共同组织人才培养、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创业就业等工作,逐步构建以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体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要 强化基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高校建立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开展先进实验实习实训装备金融租赁业务,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要 将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挂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不断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 五要 加快聘用制度改革,完善兼职教师资格和职称评聘制度,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在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建立以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以及成果转化情况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机制。支持各高校建立完善校本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好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项目。

(三)增强服务能力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以重点专业(集群)为依托,服务好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产业背景特色的政策咨询机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培训服务,在提供服务中促进自身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立面向社区公众开放的文化场所、服务窗口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高校面向社区的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功能; 二要 汇集各方力量推进创业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好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项目的建设与考核,不断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强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高校学生创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服务好国家战略。深入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培养基地或到境外展开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性高校。

(四)完善内部治理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深入落实《学校章程》。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培养体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着力建立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二 探索建立新型的院系治理结构,不断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进一步明确院系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设、兼职教师聘用和院系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职权; 三要 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关键指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以质量评价为杠杆的转型发展正向激励。

同志们,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省教育厅将按照“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三链融合的要求,在省级层面做好“优化人才培养格局,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制度设计与保障服务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标,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项目引导,积极培育一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希望各高校加强总结与交流,提高认识、精准定位,以目标任务和改革成效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抓好落实工作,尽快实现“真转型”,全力确保“真效果”。

新春佳节将至,提前祝愿同志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抓住机遇,应用为本,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在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1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在此召开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全省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分析研判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对下一步的转型工作进行部署,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多出改革亮点、多出示范高校。

去年12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推动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优先发展应用技术类和特色院校。新增高校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急需人才……”陈豪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的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立足云南发展所急所需,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坚定不移的推进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立足省情,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加快推动高校分类布局、转型发展。在此,我将从三个方面就转型推进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出台。《决定》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成为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定位准确,行动迅速,率先在全国启动转型发展

2014年11月,云南根据《决定》精神,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意见》基础上率先行动,先后分两批遴选了9所本科高校进行试点,拉开了推动云南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序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我省的《实施意见》虽然比三部委的《指导意见》早出台一年,但在结构框架、总体精神、建设要求以及建设内容和要素等方面均与《指导意见》高度吻合,这说明我省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准确的、行动是超前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按照“分类管理改革、治理结构改革、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改革、考试招生与选拔方式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五大改革”思路,我省全面开展“七项工程”建设,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教育国际化工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两年来,在各相关高校的积极配合下,转型工作已成为云南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点面结合,举措有力,转型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试点引领。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9所转型试点高校先试先行,明确类型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治理结构,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并通过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有效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其中,红河学院提出了“九条内容、两个判断”为内涵的转型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洱学院基于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的理念与思路,形成了以转型发展和国门大学建设为抓手,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2+2’或‘3+1’人才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对院校治理结构进行了创新改革,建立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办学制度;保山学院将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纳入专业课程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云南工商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了“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前期的探索中,各试点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切实担当起示范引领的试点责任。

二是合力推进。 一方面通过重点支持24个支撑产业升级的重点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专业的集中度和产业对接度;另一方面通过立项20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促进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并通过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孵化转移推广与服务等功能,实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和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共享。

三是以点带面。 在推动9所试点高校整体转型的同时,2016年新立项支持14个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系和16个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逐步以院系改革为支点,实现本科高校转型的全覆盖、专业类别转型的全覆盖。

四是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我省积极探索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合并招生专业大类,增加考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通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突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考试招生办法,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2016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免试招收职业院校技能拔尖毕业生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准确抓住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

2016年12月,教育部李晓红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表示,现在全国有约200所高校正在进行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我省试点工作虽起步较早并收到了阶段性成效,但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道路还十分漫长,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相关高校在积极推进转型发展的工作中,有必要准确抓住工作重点,全力破解转型发展中思想认识不深刻、系统设计不完善、人才培养不突出、平台建设不充分等问题,继续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表率、做出成绩。

(一)思想认识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试点工作和项目实施的情况可以看出,认识到位、思想统一的高校,其转型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较好,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也较为突出。反之,如果办学定位还认识不清、办学特色尚未形成的高校,其工作推进力度也一定大打折扣。

(二)系统设计是推进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近年全省高校的新专业申报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围绕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建设专业,但由于在特色优势专业对接产业服务能力的专业集群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在专业的发展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均需进一步完善,必须通过系统设计和加强建设来实现重点突破。

(三)人才培养是推进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

本科转型发展的核心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标准来看,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建设等方面还需有所创新,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四)平台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服务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我省一直积极推动小语种人才培养,许多高校在实施“语言+专业”或“专业+语言”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但由于主动性不足、创新性不够、开拓性不强,各相关高校在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等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法,以开放平台建设为基础,不断拓展应用型高校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实力,从而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入到转型发展的队伍之中。

三、努力完成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任务

按照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领云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各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明显高于同层次其他高校;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对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完善,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更加通畅,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抢抓发展机遇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二要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结合我省“三个定位”、“八大产业”、和“五网建设”,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 三要 抢抓发展机遇,真正增强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重点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继续组织实施好“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工作,持续深化专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快推进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定期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和结构调整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凝练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二要 针对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支持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共同组织人才培养、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创业就业等工作,逐步构建以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体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要 强化基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高校建立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开展先进实验实习实训装备金融租赁业务,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要 将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挂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不断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 五要 加快聘用制度改革,完善兼职教师资格和职称评聘制度,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在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建立以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以及成果转化情况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机制。支持各高校建立完善校本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好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项目。

(三)增强服务能力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以重点专业(集群)为依托,服务好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产业背景特色的政策咨询机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培训服务,在提供服务中促进自身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立面向社区公众开放的文化场所、服务窗口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高校面向社区的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功能; 二要 汇集各方力量推进创业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好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项目的建设与考核,不断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强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高校学生创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服务好国家战略。深入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培养基地或到境外展开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性高校。

(四)完善内部治理

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我们 一要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深入落实《学校章程》。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培养体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着力建立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二 探索建立新型的院系治理结构,不断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进一步明确院系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设、兼职教师聘用和院系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职权; 三要 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关键指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以质量评价为杠杆的转型发展正向激励。

同志们,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省教育厅将按照“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三链融合的要求,在省级层面做好“优化人才培养格局,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制度设计与保障服务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标,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项目引导,积极培育一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希望各高校加强总结与交流,提高认识、精准定位,以目标任务和改革成效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抓好落实工作,尽快实现“真转型”,全力确保“真效果”。

新春佳节将至,提前祝愿同志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