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月嫂”体现多元劳动价值观

25.03.2016  22:38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和年轻父母对科学养育的追捧,加上今年“猴宝宝”扎堆出生,让许多月嫂的“档期”排到了今年10月份。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已成“香饽饽”的月嫂行业吸引了一些本科生的加入。她们的高学历、高素养,也让客户们争相“抢单”。(3月23日《大河报》)

    有的人当月嫂,或许是因为找工作难;有的人则可能喜欢孩子,喜欢这份职业;有的人则看“钱景”。大学生不拒绝当月嫂,是一种就业价值观的变化,也是多元劳动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一种值得欣慰的社会变化和现象。

    当下有一种令头痛的就业现象:大学毕业以后都希望从事“高大上”的、光艳的职业,过“人上人”的生活。比如,考公务员要进中直机关,到发达地区捧上“肥缺”岗位;进企业要找央企,进垄断部门,或者进外资企业,当名符其实的“白领”。所以这些职业,要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要么“”程似景,坐拥豪宅、名车。

    还有一种更令人无语的人生观: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委屈自己给老头儿做半路夫妻,不用奋斗直接过上提名包、开豪车有奢华生活。

    不论这些就业观点,还是人生观,都是传统得老掉牙的想法,本质上是对劳动者的歧视,评判体面劳动的人生哲学是“坐宽敞的办公室,不用干粗活脏活,却能拿高薪”。在最难就业季,这些想法肯定是天真的,也是深入骨髓的“劳动歧视观”——看不起干粗活、脏活的人,只看得起“人上人”的生活和工作岗位。

    月嫂突然抢手和欢迎,一来市场供不应求,抬高了薪水;二来月嫂的服务越来越精致和高大上,对孩子和宝宝妈的护理越来越精细和贴心;三来有的人不差钱,但希望照顾好孩子,宝宝妈希望保持好身材,舍得出钱。这些都抬高了月嫂的身价,刺激了月嫂市场,所以,一些女大学生转行当月嫂,这不仅有不错的“钱程”,也是就业观念的变化,可喜可贺。

    因为,当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转行当月嫂,就会形成一种追求在新行业就业的社会风气。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人们习惯了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不再追求当官,不再一味地希望当白领,不再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都乐于接受一种凭劳动和智慧吃饭,社会就有希望了。

    但当下这种风气还不够,结果出现两种怪现象:一是很多大学生无法就业,二是很多行业岗位等人,但是市场人才却严重缺乏,这种结构性矛盾既有人才培养失衡的原因,更主要是就业观念没有转变,没有培养人才的市场需求,非常尴尬。希望多元劳动价值观的出现能够改变人们的就业观,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