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腰街乡“家庭党校”点赞

20.02.2015  13:01

群众难题第一时间发现,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回应

为腰街乡“家庭党校”点赞

乡干部与老党员在“农村家庭党校”座谈 华双丰 摄

核心阅读

临沧市凤庆县腰街彝族乡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创建“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点、‘农村家庭党校’、党代表工作室”一室多用的“四位一体”农村基层服务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和“4790000”为民服务热线平台,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着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腰街乡服务阵地的建设推动了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增强党群互信,使群众难题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群众呼声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基层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化解……

党校开到邻里间

过去大家就是每年‘七一’聚在一起吃吃饭,如今有了‘农村家庭党校’,每个月都要在一块学习,搞活动。”函关村平掌村小组长艾世峰说,自己在“家庭党校”学到了不少知识。

艾世峰口中的“家庭党校”,是腰街乡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和自然村活动场所,配备相关设施建立起来的党员活动场所。

腰街彝族乡属高海拔山区,群众居住地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对面叫得应、相遇走半天”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腰街乡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农民的收入也持续增长,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基层党员的凝聚力却没有明显改善导致乡里很多基础工作很难推进。

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党员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开会难、培训难、活动开展难和群众办事难等实际,腰街乡提出了组织建立农村“家庭党校”,即把党校办到党员家,将党课开进党员家。

“目前,腰街乡在7个自然村活动场所和37户党员家中,建起了“四位一体”服务阵地,实现了44个自然村全覆盖。”乡党委副书记李新华介绍,腰街乡抓住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和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契机,将撤并后的校点统一划归村级管理使用,建成自然村活动场所。同时,在自然村活动场所覆盖不到的自然村,选择“双带”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房屋相对宽敞的党代表、党小组长、党员户,建成“农村家庭党校”。

2013年,腰街乡党委明确了自然村活动场所和“农村家庭党校”的4项功能,即: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点、“农村家庭党校”、党代表工作室,形成一室多用的“四位一体”农村基层服务阵地,给予每个自然村活动场所每年2400元、每个农村家庭党校每年720元的补助。

村务办到农家里

走进函关村平掌小组党员杨赛春家中的党员教室,几平方米的屋子里电视机、影碟机、书报架、资料柜等设备一应俱全。

杨赛春也成为平掌小组和艾家小组家庭党校点的校长,每月16日晚两个村民小组10名党员便集中在一起学习有关会议精神和商量村里急需办理的事务。

两个村常年生产生活用水不便,去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小组在一块学习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党员们讨论后,征求村民意见并报经乡政府同意,自发组织村民们投工投劳,建起了两个容量各为24平方米的水窖,从两公里外引来了水,缓解了村民用水难。

“‘农村家庭党校’让老百姓坐在‘家’里,拉家常式地反映问题,党员干部对群众拉家常式地解释疏导,不仅亲近了感情,问题也变得容易解决了。”杨赛春说,“农村家庭党校”让村组干部最快地获知村民的情况的同时,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村民所需。

每一个服务阵地都配备电视机、影碟机、书报架等设备,并定期配送党报党刊和相关学习资料。”李新华介绍,在“四位一体”的服务阵地里,四项功能既相辅相成又职责明确,农村家庭党校由校长、乡村干部定期组织周边党员及群众开展惠农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培训;党员活动室里组织周边党员开展“三会一课”活动,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开展文娱活动及商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党代表工作室里,党代表集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党委的决议决定,倾听并收集基层党员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为民服务点由乡干部、村干部定期在服务点轮流蹲点,向党员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及办理业务。

服务送到家门口

函关村新村小组的字春荣,因父亲左手残疾要办理残疾证,如今他只需把医院出具的伤残鉴定和其他材料交到“为民服务点”,就会有工作人员替他代办。字春荣告诉记者:“以前办事情我们要自己跑到乡上或是县上,现在有了这个‘为民服务点’,我们只用准备好材料然后让工作人员帮我们代办,方便了好多。

我们刚开始种烤烟,不懂技术,一个电话就问清楚了。”通过4790000党员为民服务热线,星源村河边组的纪杨望,在烤烟种植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我们组织了由民政、林业、计生等职能部门组成的代办服务队伍,定期到村级为民服务点开展集中代办服务,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李新华说,代办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逐步转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式,政府的职能由过去被动办理变为主动上门服务。

创建“四位一体”服务阵地,只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围绕服务群众零距离问题,腰街乡建立了“民情党群挂钩联合体”。将全乡44个自然村划分为44个民情责任区,通过乡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联组,村干部、党代表、党员联户的方式,进一步畅通民情诉求表达渠道。同时在村级统一悬挂“值班告知牌”,在自然村活动场所和农村家庭党校醒目位置统一悬挂“民情责任区公示牌”,公开乡党委挂钩领导、乡级挂钩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代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为群众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进一步构建了完整的为民服务体系。

(记者 谢进 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