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成功研制出2500K有机光源

06.06.2016  15:50

 

  中新云南新闻网6月6日电(王艳龙)记者6日从云南大学获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吕正红教授团队近日成功研制出色温低于2500K、显色指数高于92的节能环保有机半导体光源。

  显色指数和色温是光源的两个重要技术参数。显色指数越高表明在该光源的照射下物体颜色越接近真实颜色。日常生活中人们就非常希望获得高显色指数的光源,而通常手术室、博物馆等特殊场合的照明灯对显色指数的要求更为苛刻。太阳光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所以显色指数定为100, 部分市面上的普通日光灯和LED灯的显色指数都低于80。光源的色温取决于光源发射谱中蓝光和红光的相对强度。色温偏低(红光比例高)表示光色偏暖,色温偏高(红光比例低)则表示光色偏冷。蜡烛的色温约为1850K,普通日光灯和LED灯的色温在5000K以上。低色温的光照会刺激荷尔蒙因而会给人们带来温暖、放松、愉快的感受,是医疗、宾馆等场所的理想光源。对于照明光源,显色指数和色温是极其重要的技术参数,会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

  有机半导体照明光源基于OLED芯片技术,具有轻、薄、柔、透明、温和、自然、色温可调、功耗低、视觉宽、可全色显示等十多项优异的特质,是人类史上最理想的照明光源,是未来人工智能科技的关键技术,倍受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包括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开始考虑设计使用有机半导体光源的新产品。

  虽然有机半导体光源在产业化进程中有很多令人欢欣鼓舞的进展,但是由于有机分子材料本身的电学特性的限制,要实现高亮度下具有高的显色指数兼具低的色温是相当困难的。吕正红教授团队在掺杂型蓝光OLED发明专利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激子在蓝、绿、黄、红四色发光层的分布,成功制备出在高亮度情况下显色指数仍能保持高达9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通过红光材料与绿光材料的共掺实现区域内激子的重新分配,在保持高显色指数的条件下,将色温调至2500K 以下。

  此前吕正红教授团队曾研制出高效柔性OLED器件,创下290 lm/W的世界纪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