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释7月份广义货币M2回升较快四原因
“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波动,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份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相关操作对货币信贷增长也会产生影响。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稳定,这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会逐步消退。”8月11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7月份M2增长13.3%答记者问时表示。
记者昨日从央行获悉,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5.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末高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0万亿元,同比增长2.9%。当月净投放现金406亿元。
对于7月份M2增速回升较快的现象,这位负责人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降准降息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之后,社会流动性逐渐宽裕,M2增速从4月份的10.1%逐月回升,5月份-7月份分别回升0.7个、1.0个和1.5个百分点。降准既通过货币乘数的提高增加了货币供给,也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今年2月份-7月份,M2货币乘数连续5个月上升,由2月份的4.21上升到7月的4.78,上升了0.57。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刺激了贷款需求。今年4月份-7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新增7079亿元、9008亿元、1.28万亿元和1.48万亿元,贷款投放逐月增加。
二是各项贷款同比多增,派生存款增加。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金融机构相应增加了贷款投放。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8.04万亿元,同比多增2.15万亿元。
三是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派生存款相应增加。今年7月份,金融机构债券投资新增6867亿元,同比多增4907亿元。
四是财政存款同比少增。今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发力,财政支出增加,增加了银行一般存款。今年7月份,财政存款新增5150亿元,同比少增1654亿元。
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月末分别回升2.2个和2.1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稳增长政策带动了中长期贷款投放;二是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回暖带动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三是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四是地方债置换进展顺利。5月中旬以来,财政部下发了2万亿元的地方债置换计划。截至7月末,地方债已发行1.41万亿元,大约完成了财政部置换计划额的七成。
“当前,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普遍有所贬值,而人民币保持坚挺,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内需的支持力度。”这位负责人强调。
央行昨日公布的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188亿元,比上月少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5327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90亿元,同比多增2136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1.9%;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479亿元,比上月多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04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15亿元,比上月少43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8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3.1%。
业界分析人士称,综合7月份金融数据及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可以判断,未来央行将更侧重于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于“大水漫灌式”的工具使用则会比较慎重。(记者 闫立良)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