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铸就昆明城市文明形象

17.05.2017  08:52

一个最美家庭,是一个故事;十个最美家庭,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最美家庭,铸就起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近日,第四届昆明市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受表彰家庭的“”各有不同,但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家庭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历时3个月,245户家庭报名参与,超过16万张投票,62.7万人次点赞……这是已举办到第四届的昆明市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呈现的数字。这些数字,既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对“最美家庭”的无限向往,也展现出每一个家庭所蕴含的巨大正能量。自2014年开始,昆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涌现出代琼兰、王兰兰、杨金山、李永洪、杨洪彬、龙光元、李东升等一批全国“最美家庭”代表,在社会上树立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典范,成为妇联品牌活动。

自今年2月活动启动以来,昆明市各级妇联立足基层,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各县区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各地议文明家风家训、讲家庭和谐故事、秀家庭幸福生活……让“最美”成为一种力量,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过组织推荐、邻里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今年共有245户家庭报名参与。随后进行的公众投票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在7天时间里,就有62.7万人次浏览掌上春城和昆明信息港投票专区,为他们心中的“最美家庭”点赞。

随后的大众评审和专家评审环节,由历届“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女企业家代表等组成的大众评审组和由“五好文明家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20户“最美家庭”入围家庭打分评审。正如大众评审张立英说的,“最美家庭”能坚持开展四年非常了不起,而且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尤其是今年推荐的家庭代表性非常强,覆盖面很广,不仅有感人的事迹,更有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更多正能量。

今天,2017年第四届昆明市“最美家庭”荣誉获得家庭在昆明日报集中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典型。在敬佩、感动之余,一个个“最美家庭”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百姓心中,激励更多家庭学最美、做最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发现、培树身边的最美家庭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妇女群众和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以好家风助推好社风、好政风。活动激发了人们建设和美家园的愿望,凝聚起家庭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它以强大的正能量,构筑起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德风尚新高地!

马国柱家庭

坚强父亲捐献儿子器官

马国柱是晋宁上蒜镇金砂村人。2016年5月29日下午,马国柱接到消息,说儿子马恒出车祸被电动车撞了。马国柱一路飞奔赶到医院,万万没想到,因为车祸重型脑颅损伤,经过多次抢救,两天后,儿子还是没能逃脱死神的魔掌,医生宣布其脑死亡。

听到医生宣布孩子脑死亡后,马国柱瘫坐在椅子上。孩子虽然没了,但是他的器官还有用啊,让它们存活下来,也是儿子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吧。思前想后,马国柱向医生提出把儿子器官捐献出来,医生同意了。

6月4日上午8点10分,马恒被推进医院手术室,默哀仪式后,在红十字会工作者的见证下,他的1枚心脏、1枚胰腺、1枚肝脏、2枚肾脏和2枚眼角膜被顺利获取。马恒所捐献的7枚器官被分配给6名患者,移植手术也随即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展开。医院调集百余名医护人员,同时协作完成了多台器官移植手术。马恒捐献出的器官,让4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王杰家庭

用爱撑起和睦家庭一片天

结婚22年来,禄劝县林业局副局长王杰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了角色完美转换。

禄劝县有一支“女子森林防火巡查队”,女队员们放弃双休及假日,巡走全县各重点乡、村防火区。王杰就是这支女子巡查队的队长。短短两个月,王杰带领着她的巡查队走遍屏山、茂山、翠华、九龙、团街、中屏、撒营盘、皎平渡、云龙等9个乡镇的崇山峻岭。

虽然每天早上8点集结进山入卡,回家已是晚10点,但家人始终如一地支持着王杰的工作。王杰也很注意家人的心理需求,闲时就陪公公婆婆说说话。去年,公公婆婆因交通事故受伤,在昆明住了半个多月的院,出院后在家里休养了两个多月。王杰一边忙工作,一边细心照料老人,一有时间,就要赶到昆明来照顾住院的公公婆婆,给他们讲讲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帮他们洗脚、洗澡、洗衣服、梳头、捶背。

作为母亲,王杰认为善良是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到了寒暑假,王杰就带着孩子去贫困山区献爱心,体会贫困山区生活,让儿子积极阳光向上。

史忠存家庭

山中金凤凰引来央视关注

史忠存,富民县永定街道茨塘村人。她的创业路坎坷艰辛,曾经右眼受伤几乎失明。但是,家里人的手与她紧紧握在一起,家里人的肩成为她休憩的“小站”。她被富民县评为“青年创业带头人”,成为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8年时间,史忠存从一个丝毫不懂养殖技术的农民成为养殖公司老板,成为每年盈利300万元的女企业家,这离不开丈夫徐建红的支持。在媳妇创业的8年里,徐建红守着整个家。他为了照顾住院的媳妇,起早贪黑吃在工地住在医院;为了偿还所有债务,远走贵州深山打工赚钱;为了养殖场经营顺利,脱温、拉货无所不能。夫妻二人靠汗水和坚守,把家庭和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2016年,史忠存养“七彩山鸡”的故事在央视一经播出,就轰动了乡里乡亲。史忠存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但她没有忘记困难时来自政府和乡亲的帮助,在“公司+农户”模式的号召下,许多农户加入她的公司开始饲养野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李云丽家庭

29年真情守护滇池母亲湖

小小耓耙五齿耙,大家用它把草抓;一天抓它几万耙,治理滇池笑哈哈。”这是昆明市西山区滇池巾帼打捞队队员们在工作中常唱起的山歌小调。这支巾帼打捞队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为滇池治理辛勤工作着,默默地守护着滇池母亲湖。

提到这支巾帼打捞队,就不能不提队长李云丽。29年来,这位朴实的渔家妇女,在带着她的队员们在滇池上打捞水草、垃圾、蓝藻的过程中,与队员们一起从当初的花样年华走到了如今的花甲之年。作为巾帼打捞队数十名队员中的突出代表,她被亲切地称为“滇池最美守护者”。

李云丽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滇池,也把最多的陪伴献给了滇池,而这些都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她平日里的言传身教,小姨家两口子和小姑两口子也陆续加入了巾帼打捞队。有了亲友团的加入,滇池打捞工作更加有力,也让温馨有爱的最美“小家”,成就了别样幸福的和谐“大家”。29年来,巾帼打捞队也成了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守护滇池的平凡举动中绽放美丽。

李爱玲家庭

平凡家庭铸就和谐之美

李爱玲是省邮政分公司代理金融部一名优秀的业务经理,也是一名军嫂和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

李爱玲和爱人都是河南人,爱人是驻昆部队的一名军官。2008年,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她毅然决定随军,不远千里来到云南邮政工作。为了不让爱人因家事影响工作,李爱玲把家里大事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2014年8月,爱人参加鲁甸抗震救灾,正好儿子得了急性肺炎,凌晨一点她一个人带着儿子去医院,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近年来,李爱玲的爱人参加了盈江、鲁甸、景谷等抗震救灾行动,先后荣立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爱人拿到奖章时,深情地说:“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李爱玲和爱人的父母都在老家,2015年,公公主动提出来昆明帮他们带孩子,对此,他们心怀感恩。公公年轻时出过车祸,眼睛受过伤,为帮助老人缓解痛苦,李爱玲想尽办法求医问药。在家庭教育方面,全家人既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也教他如何为人处事,让孩子健康成长。

李振荣家庭

13载“观云测天”,亏欠了家人

在海拔2358米的地方,滇中地区最高的气象观测站——昆明太华山气象站静静地伫立着。从2004年起,站长李振荣已在这里坚守13年,从事地面气象监测工作。

气象观测工作是24小时值守班,每周一或周五换班,每班值守4-5天。每周至少有96个小时,李振荣都要坚守在岗位上,这意味着,每年他与家人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不超过92天。这不仅仅是一个气象工作者的坚守,更是一个气象家庭的坚守,家庭的重担全放在了妻子谢丽肩上。作为护士,谢丽的工作也非常忙,“上班时,基本都是脚不点地,没什么坐下来休息的时间。下班后又要赶紧买菜,回家给孩子张罗晚饭、辅导作业,一天下来很累。”眼下已是在读研究生的女儿李雪玲上学时父母极少接送,“爸妈工作都很忙,我很小就习惯一个人上学了。” 

寒来暑往十三载,坚守并不容易。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李振荣还担任义务讲解员,凡有人到“云南气象博物馆”,他都积极讲解,至今已经讲解几百场次。

何云兰家庭

幸福彝家  诠释家和万事兴

何云兰是石林长湖海宜彝寨的普通撒尼妇女,作为母亲,她和丈夫将姐姐过世后留下的一双子女视如己出养育成人、成才,没有生育自己的子女;作为女儿,她服侍厚养年逾90岁的老母亲;她在最为平凡的乡村幼教岗位上坚守了整整34年;退休后,她用闲不住的双手,让家里成为村寨里数一数二的烤烟种植大户。

三十多年前,作为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何云兰却回乡担任幼教老师,从1980年到2014年退休,一干就是34年。光阴如梭,何云兰把青春和博爱全都奉献给村中的撒尼孩子。

何云兰、何永德有一双子女何平和郭兰英,然而,他们并不是何云兰、何永德的亲生子女。为将他们抚养成人成才,何云兰和丈夫没有生育自己的子女。何平说:“父母为了养育我和妹妹,没有生育他们的亲生子女,此生我们只有更加孝敬二老,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何云兰和妹妹还把年逾九旬、生活不能自理近10年的老母亲照料得健康、幸福。和和睦睦的何云兰一家人,诠释着家和万事兴这句话。

张俊波家庭

特警一家”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张俊波是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三中队的一名科员,从警9年,先后在特警二大队、云豹突击队和特警三大队工作;其妻陈静是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从警11年,先后在特警四大队、云豹突击队和特警二大队工作。夫妻俩被同事们称为“特警一家”。

工作中,他们是同事、是战友。2009年新疆发生“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张俊波奔赴新疆维稳,其父病重来昆明住院没人照顾,他强忍泪水,请在昆明的同学帮忙照顾父亲;2014年昆明火车站“3·01”事件发生,在休产假的陈静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主动申请提前归队投入反恐防控工作。

张俊波夫妇都很节俭,但这个节俭的家庭做起公益来却一点都不含糊。来自农村的张俊波,每年都会回到凤庆县新华乡的老家,把衣服及生活用品送给有需要的贫困老人;他们还主动联系当地中小学,给一至两名贫困学生提供一对一物质帮助。他们以助人为乐,以节俭为美,默默奉献着小小的爱心。

郭锐家庭

用心照亮山区孩子求学路

34岁的教师郭锐在山区学校的讲台上一站就是16年,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让他16年来甘于奉献,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山里的孩子,把所有的温情都化作默默坚守。

在郭锐工作过的卫士小学、汤池街道寄宿制小学、阿色小学,提起郭锐,人们都赞不绝口。郭锐和妻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郭锐总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们的兴趣点与知识点结合,让他们快乐学习。在工作之余,他走村入户一家家地做家访,从家长那里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优缺点,并引导家长在课后督促学生学习,帮助抽查作业,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多年来,他和妻子所教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年来,郭锐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买过学习用品,送去过钱物。有学生上学缺费用时,他都不记得到底帮垫付了多少次……

郭锐一步步从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宜良县优秀教育工作者”“阳宗海管委会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他觉得这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鼓舞他坚守大山,用心照亮孩子们的求学路。

董寸莲家庭

三代人守护民族文化传承梦

董寸莲来自于怒江贡山县独龙江乡。13岁那年,按照独龙族习俗,董寸莲被母亲拉去纹面,在她之后,再没有独龙族女子纹面,她成了最后一个纹面的独龙女人;43岁那年,她以民间手工艺人的身份受邀走出大山,让外界认识活态独龙族文化;53岁那年,她带着20岁的小儿子来到云南民族村独龙寨,织独龙毯,向游客展示独龙人的生活、劳作、历史,把民族文化“活化石”的效用发挥到极致;58岁那年,小儿子与在民族村工作时认识的独龙族姑娘结了婚;62岁那年,习总书记接见了获得“全国道德模范”高德荣等一行民族代表,她为总书记献上了独龙族的感恩歌;63岁那年,她参加了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开幕式。

董寸莲的存在,就像是独龙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从1996年她就开始走出大山,受邀去展示独龙族的民族文化。如今,64岁的董寸莲还没“退休”,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一起,三代人在云南民族村的独龙寨里守护着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梦。(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杜托  记者梁莉)

第四届“最美家庭”获奖家庭

(按姓氏笔画排列)

1.  马国柱家庭

2.  王杰家庭

3.  史忠存家庭

4.  李云丽家庭

5.  李爱玲家庭

6.  李振荣家庭

7.  何云兰家庭

8.  张俊波家庭

9.  郭锐家庭

10.  董寸莲家庭

第四届“最美家庭”提名奖获奖家庭

(按姓氏笔画排列)

1.  田梅芬家庭

2.  刘树仙家庭

3.  任志廷家庭

4.  李琼芳家庭

5.  何炳田家庭

6.  杨竹仙家庭

7.  赵敏家庭

8.  胡秀娟家庭

9.  陶海金家庭

10.  蒋素华家庭

扫一扫  新闻动起来~

拿起你的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视频新闻精彩呈现。您也可以下载掌上春城APP,在“微视”栏目中看“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