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昆明解好用水“方程式”
日前,省水利厅通报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考核结果,经省考核工作组审定,16个州(市)考核平均得分85.36分。在综合考核中,昆明市成为16个州(市)中唯一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州市。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为全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要素刚性约束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筑起最严水资源管理保护网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但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昆明常呈季节性、区域性缺水。如何破解水资源要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瓶颈成为昆明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昆明市松华坝保护条例》《昆明市清水海保护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涉及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先后出台,为全市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筑起了保护网。之后全市上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以主要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县两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市、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下达至乡,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16个委(办)局联合制定和印发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成考核工作组,部门联动对全市展开了水质监测、工农业节水、规划水资源论证、“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计评价等工作。到去年底,已基本构建起了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制度措施体系和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水资源管理良好格局。
保障水资源“取之有度”
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取之有度”,只有控制了区域用水总量的增长,才能使区域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按照国务院下达的目标及省政府下达到16个州(市)的控制指标,昆明建立起了覆盖市、县、乡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五项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
结合昆明市工业产业转型和布局调整,去年,市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建设导则和规划纲要文件,明确将工业产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列为“七规合一”要件,要求各工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条件。发布第一批2个农业灌区、3个工业园区、60个工业企业、40个生活服务业的市级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名录,加强了用水过程的监管,促进了用水方式转变。试行取水许可到期延续评估制度,压减闲置取水许可指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留了用水空间。
为严格地下水管理,针对近年来连续干旱新开凿的应急水井和重新启用的水井,市政府组织再次启动地下水清理整顿,开展1291口地下水井的普查和复核,实施地下水“市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配置的集约度,遏制了审批的随意性和用水浪费。此外,昆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滇池—普渡河流域、柴石滩引水济昆工程、滇池流域城镇供水研究等工作的开展,以及昆明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江一站”联合调度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盘龙江—滇池—螳螂川防汛联合调度,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能力,让昆明成功度过了五年连旱的城市供水危机。
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为提高用水效率,全市上下掀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热潮。在工业节水方面,工信和水务实现联动,进一步加强引导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节水技术改造,在造纸、食品发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在农业上,推广抗旱节水节肥配套技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从严控制农业用水增长;实施晋宁六街灌区用水计量和收费试点。在城市,对非居民用水户实行计划和定额用水管理工作,目前月用水量在100立方以上的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超计划执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居民用水户执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结合昆明实际,研究编制了教育、烟草、医疗、宾馆4个行业的用水定额。新建工程项目同期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推进再生水利用。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475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9座集中式再生水处理站,主城及呈贡新区建成再生水供水主干管达650多公里,集中式再生水用水户达200多户,再生水已推广用于城区河道和公园的生态景观补水及在住宅小区、学校、公园、工业企业、公交停车场等地。
全市按低影响模式积极探索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建成119个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全市51个公园完成了雨水集蓄利用设施的补建;60多条城市道路采用雨水生态断面技术同期建设。投资7.38亿元实施了昆明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建设工程,将第二、五、七、八、十污水处理厂及采莲河系统约90万方/日尾水引至西园隧道,延沙河外排至螳螂川,解决安宁市工业用水水源不足问题。此外,完成再生水利用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并落实再生水利用补助政策,使再生水利用量逐步增加。去年,主城城市再生水回用量已达1675万方。
架构监控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2010年以来,全市在完善地下水监测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完成19个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站点建设,开展滇池流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为科学管理地下水奠定基础。
同时,开展市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启动“数字水务昆明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一期项目”,将搭建昆明市水资源监控信息管理平台,把25个重点取水户和10个分散式再生水用水户的取用水量纳入在线监测,对列入考核的18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和55个跨县(区)界水功能区监控断面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和分析评价,按月发布监测月报,为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实习生刘林)
主流声音
以严格管理 推动昆明“水事业”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当前我国国情水情,以强化水资源管理为切入点,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日前,在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考核中,昆明市成为了全省16个州(市)中唯一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州市。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反映出了昆明全市上下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措施上的切实可行,行动上的坚决果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决心、信心和艰苦努力。全市上下都应当从这一优异成绩上面汲取力量,增强信心,总结经验,开拓奋进,将昆明管好水资源、用好水资源,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的各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应当看到,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深入结合我市具体市情、水情,坚持立足长远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开拓思想,落实措施,积极应对水资源运用管理难题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与全市各族人民对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密不可分。昆明是我省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承担着“火车头”与“排头兵”的责任。昆明同时又是一座极为缺水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02亿方,仅占全省的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5。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4亿方,人均水资源量仅147方,为全省的1/30。跨越发展的不变要求与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共同决定了唯有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这一刚性框架内管好水、用好水,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有效途径。正是由于看清了这一点,昆明才能积极探索创新,实现了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逐步转变。
几年来,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措施相继落实,一系列节水、洁水的硬件设施相继建成,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大幅度提高,以此为基础,昆明不但成功度过了五年连旱的城市供水危机,一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水资源管理良好格局也已初步形成。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说明,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坚定信心,不懈努力,昆明一定能成功应对水资源缺乏的严峻挑战,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优异的成绩对昆明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应当看到,当前昆明水资源缺乏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保护水资源问题上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松懈,我们仍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落实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的发展思路,继续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要素刚性约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管理,努力开创昆明水资源管理运用新局面。(昆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