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媒曲靖行】走进“爨乡”曲靖 回望爨氏昔日辉煌(视频)

08.09.2017  16:10

云南网讯 (记者 张蕊 黎鸿凯)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珠江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称曲靖为“爨乡”。作为中原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荟萃之地,曲靖在两千余年苍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演绎出以二爨、堂狼、铜商、民族风情等为主的珠源特色文化,留下了“南碑瑰宝”的爨宝子碑、“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为世人所推崇。

9月8日上午,全国网络媒体曲靖行采访团网媒记者走进曲靖一中,爨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平永为大家介绍《爨宝子碑》,解读爨文化的艺术价值。

 

跨越上千年的历史 大小爨碑保存至今

爨文化,即是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历史的齿轮已经碾过,但广大的曲靖人依旧对以《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为代表的爨文化耳熟能详。

在陆良县彩色沙林西面约三公里的薛官堡斗阁寺大殿内,耸立着古老的《爨龙颜碑》。大殿外,是一条寻常的乡间小道,《爨龙颜碑》陪伴了薛官堡世世代代的老百姓们。走进殿内,只见一块《爨龙颜碑》立于中间,爨碑的碑身被玻璃罩住,风化严重,看上去斑驳陈旧。打开灯,能比较清楚地看出碑上的刻字。

爨龙颜碑》通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共 927字。故称“大爨碑”。而被保存在曲靖一中爨文化博物馆内的“爨宝子碑”高1.83米,宽0.86米,厚0.21米,碑身较小,字数较少,全碑共计388字,俗称“小爨碑”。这两块古碑距今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保存至今,这背后经历过许多曲折,而发现它们的故事,更是充满了偶然与传奇。

爨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平永介绍小爨碑

1778年,曲靖杨旗田村一个做豆腐的村民从地里挖出一块石碑,觉得这是块压豆腐的好材料,便叫村里的乡亲帮忙把石碑搬回了家,这一压就是74年。

清咸丰二年的某一天,这块石碑迎来了改变命运的重大转机。这天,南宁知府邓尔恒在厨房闲逛时,无意中发现豆腐表面若隐若现的字迹。直觉告诉他,这些字非比寻常。顺藤摸瓜,邓尔恒在杨旗田村的一家豆腐作坊,见到了这块石碑,就是现存放于曲靖一中的《爨宝子碑》。

早在邓尔恒发现《爨宝子碑》之前,云贵总督阮元就在曲靖发现了另外一块爨氏时代的石碑。清道光六年,刚刚担任云贵总督的阮元,专程来到陆良薛官堡。当他穿过村中晒谷场时,被一块用来打稻谷用的石碑所吸引。阮元命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上面的字迹逐渐清晰起来,才发现这是《爨龙颜碑》。

斯人已去,但两块爨碑的拓片却从此在文人中流传开来,并被康有为带到了日本,为世界各地书法家及爱好者所赞赏。

爨龙颜碑》如今的守碑人,是75岁的老奶奶王亚秀,王奶奶的老伴,从退伍后便在这里守着《爨龙颜碑》22年,去年,老伴过世后,王奶奶便继续着老伴的使命,夜以继日地守在《爨龙颜碑》碑亭外的小房子里。向大家说起了这背后的故事:薛官堡的老百姓们,从道光年间开始,就把这块碑当作救命恩人。有了它,老百姓就不再受苦,身体健康。老几辈的人,都会把这块碑当药吃,稍微敲一点点,拿来煮水。

  爨宝子碑局部

大小爨碑记录爨氏辉煌 传承书法艺术价值

爨氏作为东汉末至唐初的“南中大姓”之一,是当时滇东和滇池地区的世袭统治者。大小爨碑对于研究爨氏历史及其政权的组织机构、礼乐制度和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两块爨碑的书法艺术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爨龙颜碑的碑文记述了爨氏家族的远祖世系,墓主爨龙颜祖孙三代的职官仕历及本人的显赫功勋。据考证,爨龙颜活了61岁,比爨宝子长寿,因此,碑身形制高大,碑文内容较为丰富,为研究东汉末年至唐代中叶统治南中地区的世家大姓爨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弥补了正史的不足。而其碑文的字里行间,也非常自豪地从侧面证实了爨氏的强盛,折射出滇东这块沃土昔日的繁荣。

爨龙颜碑》书法雄强茂美,笔力遒劲,结体以方整为主,但转折处已使用圆转笔法,不像《爨宝子碑》那样如矩形的折角,更具有楷书的特征《爨龙颜碑》笔画圆润刚强,其运笔实源于篆法,起笔虽有方圆之分,但笔划均极为厚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汉文字由隶书向楷书递变过程的实物佐证,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而《爨宝子碑》矗立在今天的曲靖一中校园内,成为人们研究爨文化的重要源泉。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均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碑中的字以长方、正方为主。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成长方块,左右结构的字形成正方块,而这种四角饱满的块状即是构成其风格内敛深沉的重要原因。此碑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

行走在曲靖的大街小巷,爨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延续着曲靖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商家的招牌、广告,企业名称......很多都是由爨体写成的。爨文化除了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当下越来越多的曲靖年轻人的关注。

对此,曲靖书法家陈正义的学生郑博容表示,爨体是云南特有的文字样式,它不同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字,老百姓看得懂、能接受。曲靖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了爨体,这样既弘扬了曲靖本地文化,同时也发扬了爨体,把它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曲靖一中校长李晶接受记者采访

学习爨体八年郑博容,说起对爨体的第一印象,他形容:看上去笨笨的。“爨体并不是一种成熟的字体,但是这恰恰给书法爱好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常规的楷体已经是一种标杆和模范,大家都很难超越它,爨体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想法和灵感。可能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学习爨体多年来,郑博容都一直保持写爨体的习惯,他认为,爨碑记录了那段时期的历史文化,如今,把它融入曲靖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回顾历史的方式,也能让曲靖人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是什么样子。

作为从曲靖一中毕业出去的学子,郑博容对《爨宝子碑》也有更多的了解。“曲靖一中和小爨碑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爨宝子碑》保存于曲靖一中校园内的爨文化博物馆里,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扬当地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


 

》》》点击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