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争当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标杆
曲靖市各地各部门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和勇气,稳住存量、做大增量、建好平台,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力争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当好标杆。
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省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全面调研分析全市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客观实际,提出了曲靖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目前已在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实施。
全市上下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改革为动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存量与增量等关系,强化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好煤电化冶建、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打造大生物、大能源、大制造、大服务、大旅游“五大产业”,筑牢曲靖经开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县(市、区)工业园区“三个平台”,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曲靖经济升级版。
一是稳住存量。树立“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产品、管理和营销手段、发展方式”的理念,对产业基础较好的煤及煤化工、冶金、钢铁、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走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发展“微笑曲线”两端企业,引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补齐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短板。鼓励“节外生枝”,在相关联的上下游催生大量的新产业、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全市产业的第一级支撑力量,打造曲靖煤电化冶产业升级版。
二是做大增量。围绕解决结构失衡问题,从产业接续替代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打造先导性新兴产业,为曲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在现有生物资源加工、电子信息、服装等轻工产业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发展模式创新,推动轻工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品牌)环节延伸,进一步做优配套、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唯一”、争“第一”。另一方面,着眼全国产业发展趋势,对处于初创阶段且具有比较优势、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或产业空白的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挥现有产业、企业的市场基础、产品基础和技术基础作用,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进行辐射和延伸,培育形成在全省有较高集聚水平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建好平台。坚持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进”战略,调整40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布局,做好60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加快申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努力建成“一区多园”的千亿级园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坚持准确定位、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合理分区、分片建设、滚动发展,尽快做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200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率先推进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多业态、多元素的大型精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极。明确各县(市、区)工业园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千方百计筹措10亿元园区建设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协调配套、功能定位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体系,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完)(记者路宏刚)
来源:曲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