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王亚平来昆开讲座 航天精神感染每一位小伙伴
王亚平给同学们留下寄语。 记者李海曦/摄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杨定嘉 实习记者朱光倩) 昆明市“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实践活动暨“少年智·中国梦”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后,昨日,航天员景海鹏、王亚平走进昆明校园,分别作航天科普励志专题讲座,通过讲述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人生体会,引导同学们把个人的“成才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奉献青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种航天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现场无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当天下午,景海鹏走进本次演讲最后一站——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联大讲坛。
14:30,距离开场还有半小时,西南联大讲坛门口已经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除了云南师范大学本校的学生外,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学生陆续赶来。“他是我们的英雄,他开讲,我们是一定要来听。”云南师范大学一名大三的男生说。
景海鹏通过自己的篮球梦、大学梦、蓝天梦、飞天梦,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农村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直到成为一名英雄航天员的传奇经历。他用平实质朴、诙谐幽默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同学们阐述了自己对“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个话题的深刻理解。他还积极与同学们互动,热心细致地回答同学们关于梦想、责任的问题,现场气氛轻松活跃。报告最后,景海鹏给大家留下寄语:“刚毅坚卓,做最好的自己,让祖国挑选。”
值得一提的是,景海鹏在西南联大讲坛开讲之前,收到了一份来自大学生们送出的礼物——用能找到的景海鹏的影音资料剪辑成的视频。“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用心,这里面好多照片我自己之前都没见过。希望今天的报告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景海鹏说。
与学生的互动中,景海鹏给学生们送上了自己的签名照片,让大家兴奋不已。“这次景海鹏少将的故事对于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作为一名初中生,常常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听了他的故事,现在我应该先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挺激励的。”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学生刘子墨说。
景海鹏第三次来到云南,说到此行的目的,他回答:“第一是弘扬航天精神;第二是走进西南联大,学习西南联大精神;第三是走近广大青少年朋友,进行交流,传播航天知识。”
“让能力等待机遇 别让机遇等待能力”
昨天上午,王亚平走进官渡区第一中学,在报告厅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向着梦想,幸福奔跑”的航天科普励志专题讲座。
王亚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家乡,她坦言自己儿时的梦想是当律师、教师,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飞行学院,一个个坚持自我的选择使她的内心逐渐萌芽了蓝天梦和飞天梦,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自己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可是,擦干眼泪,努力向前,我们就会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王亚平向大家介绍了在飞行学院期间所接受的艰苦训练。当她说自己第一次驾驶飞机飞上蓝天,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她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时,现场掌声雷动。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她以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离心机训练、转椅训练、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等多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都要忍受高压、缺氧、失重等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看着视频中一个个困难的训练,同学们都揪住了心,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感慨。其中,王亚平认为最具挑战的训练是超重耐力训练,在这个训练中,受训者要忍受约等于8倍自身重量的压力,虽然随时可以在训练中按下暂停按钮来减轻自己身体的痛苦,但没有一个受训的航天员选择按下……讲到这里,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以这样的方式向我国伟大的航天员们致敬。
“成功是50%的个人能力加上50%的外在机遇,要让能力等待机遇,不要让机遇等待能力。”讲座最后,王亚平勉励同学们,“向着梦想努力,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越努力,与梦想靠得越近。”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的掌声久久不息,在领略了航天精神的同时,也为自己注入了一股动力。
“听完讲座非常振奋人心,很敬佩王亚平老师身上的那股韧劲,是她的不断努力成就了她自己,我要向她学习,不停下努力的脚步。”高一六班学生李行说,他在讲座过程中正确回答了王亚平的问题而获得天空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纪念封,让不少同学羡慕不已。
“作为女孩子,我一边心疼她经历了那么多困难的训练,但又觉得非常骄傲,为中国有这样英气的女航天员而感到自豪。”高一八班的学生郭奕辰说。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