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景哈乡努力打造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26.11.2014  11:36

 

基地技术人员在向种植户传授坚果种植技术知识。

  “几年前就听说种坚果值钱,我把原来种的50亩茶叶挖掉,改种了坚果,明年就可以挂果了。按照现在市场每公斤20多元计算,一年至少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呢!”景洪市景哈乡关牛村委会拉沙村民小组的村民兰秀英告诉记者。

  澳洲坚果属山龙眼科常绿乔木果树,果仁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被誉称“干果之王”。在景哈乡,像兰秀英这样种植坚果的村民不在少数,有的村寨几乎家家都种上了坚果,最多的一户人家种植规模达到了500亩,甚至还有外地老板来到景哈,投资做起了坚果产业。

  景哈乡位于景洪市东南部,是一个集边境、山区、民族于一体的哈尼族乡,全乡辖6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居住着哈尼、汉、傣、布朗、彝、基诺等11种民族,总人口24455人。这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适宜发展水稻、亚热带作物、水果和南药等。一直以来,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橡胶。由于澳洲坚果的生长对光、热、水等自然条件的选择性极强,而景哈乡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优势,为澳洲坚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6年,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景哈澳洲坚果试验示范基地(简称热作坚果所基地)项目在景哈乡落地,共种植澳洲坚果5000余亩(压题照片),有800#、788#、O.C.等多个品种,成为当时我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坚果基地。但当时基地正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还未显现,村民对坚果的经济价值不了解,种植坚果的并不多。随着该基地澳洲坚果的正式投产,坚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凸现,2013年,该基地共产脱绿果1800吨,亩产300公斤,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坚果显著的经济效益,直接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种植坚果,除了投入少、收益高,产品供不应求以外,相比种植橡胶而言,更加省时省工。加之这两年来胶价下跌,因此许多村民纷纷种起了坚果。

  “澳洲坚果一般4至5年进入投产期,现在种植,等于是把钱存进了银行。”兰秀英说道。

  与此同时,景哈乡党委政府也看到了澳洲坚果所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多方争取项目、技术、种苗和资金扶持,加快高海拔后山区推广种植民营澳洲坚果,努力改变全乡农业经济物种单一、风险防范能力较差的状况,使坚果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兴产业。今年,在景洪市2013年度边境一线兴边富民片区综合示范项目的坚果产业发展项目带动下,全乡再新增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万余亩。截至目前,全乡坚果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其中热作所坚果基地有连片的5000余亩,龙头企业3000余亩,种植大户1800余亩,农户散户种植13000余亩。澳洲坚果种植逐渐在景哈乡形成了规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澳洲坚果四季常绿,树形优美,是集绿化和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热带经济树种,不但经济效益好,涵养水源,而且还是绿化的好树种。”景哈乡党委书记申健说。为了更好地发展坚果种植,让农民得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乡党委政府把坚果种植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相结合,通过积极争取国家“3121”工程,免费为农民发放了18.5万株坚果苗,并邀请基地的专家为村民开展坚果种植技术培训。

  “虽然目前坚果种植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申健说道。在管理方面,除了热作所坚果基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管理较好外,其他散户的栽培管理就显得比较粗放,存在肥料投入不足、不按要求修枝整形和控梢、株间差异明显、单产较低等问题。在思想认识方面,村民对坚果产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澳洲坚果适植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后山区,要改善植地条件,前期投入大,4至5年后才进入投产期,部分农户缺乏长远打算,管理和后备资金也跟不上。此外,全乡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只有在热作所基地拥有一个脱壳风干的处理设备,农户收取的坚果也只是简单的外销,没有发挥坚果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坚果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坚果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努力推动全乡坚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申健说,“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企业对坚果进行深加工,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提升坚果产业的附加值。”

  西双版纳新闻网 杨元元 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