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景洪市:建好“六个景洪” 打造最美傣乡
引水入城工程扮靓景洪城乡
在景洪市基诺山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昆曼大通道小磨高速公路景洪段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伴随着吊装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一座座隧道横穿山腹,一座座桥梁凌空而架,平坦宽阔的路基初具雏形;城市精细化管理、智能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精准扶贫、限期脱贫工程全面展开,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已通过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验收……景洪市委、市政府正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朝着“六个景洪”建设和“十三五”跨越发展目标挺进。
开拓创新 拓宽发展空间
置于中国和世界版图考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与缅甸山水相连,毗邻老挝、泰国、越南,位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节点,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水、陆、空通道的重要枢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景洪的地缘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经济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今天的景洪,发展的机遇叠加,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快速发展期、机遇叠加的赶超跨越期、临门一脚的冲刺拼搏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拓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景洪市委书记木崇根充满激情地说。
展望“十三五”,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将是什么模样,会有哪些新变化?6月中旬召开的景洪市第六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绘就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和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坚定地贯彻实施中央“四个全面”空间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打好雨林、傣乡、水韵、养生、沿边“5张牌”,全力建设 “六个景洪”,即绿色景洪、实力景洪、开放景洪、精品景洪、柔情景洪和幸福景洪。
顺势而谋,走出一条景洪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路子,景洪市委谋划了“1378”经济发展空间战略布局:即,一个核心,打造以景洪主城区为载体的经济增长核心;3条经济廊带,建设澜沧江沿江旅游经济带、昆曼通道沿线经济带和勐龙(景哈)沿边经济走廊;7个特色乡镇,打造勐龙口岸中心镇,勐罕、嘎洒、基诺山、大渡岗、普文旅游小镇和景讷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八大产业园区,培育勐养—基诺山保健品园区,允景洪—嘎洒休闲观光康体养生园区,普文—勐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勐罕—景哈民族文化风情示范区,大渡岗茶叶产业园区,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勐罕现代南繁种业园,勐龙边境贸易加工园区。
锁定“六个景洪”建设发展目标,今年3月,景洪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景洪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1万元,全市2586户97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持续巩固,努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努力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心城市。
绘就蓝图 实现新的跨越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景洪市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正朝着“绿色、实力、开放、精品、柔情、幸福”的目标阔步前行。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绿色景洪。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平,严守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扩大市级自然保护区,主动承担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试验示范的责任,不断探索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模式,争当绿色发展的示范区,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84.5%以上。
强化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大气、水土污染、农村环境等综合整治,探索建立景洪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努力把景洪建设成为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实力景洪。加快智库建设,提高跨越发展软实力。以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为推手,提升胶、茶两大传统产业;聚力建设东风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一批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培育壮大珍贵林木、傣药南药、林下种植、热带果蔬、特色养殖等新兴产业;抓好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建设,创新产业园开发建设管理模式,针对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争生物产业产品精深加工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力争生物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以上。
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抓好景区、旅游综合体、特色村庄建设,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用全域旅游新理念规划提升旅游发展。力争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409亿元以上。
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开放景洪。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广度深度,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省级澜沧江经济带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金四角”旅游圈、贸易圈。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业、旅游、商贸、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大与滇中、普洱周边地区协作。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贸易转型升级,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加快勐龙曼栋通道联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和综合服务能力。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精品景洪。实施城乡品质提升战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突出抓好道路提升、服务配套完善、旧城改造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工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入街巷并向乡村延伸,努力提高城乡建管水平。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市加快发展、城镇聚集发展、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街道净化、沿江亮化、建筑美化系列工程,加快推进引水入城工程,全力抓好西双版纳澜沧江国际风情园、流沙河综合治理和澜沧江右岸旅游观光道项目建设。提升打造勐罕、嘎洒、基诺山等特色乡镇,建成一批秀美、富裕、魅力的乡村。
加快路网建设,积极推进玉磨铁路、小磨高速公路、景洪至打洛高速公路建设,力争景哈乡二级公路、关坪至景讷公路改扩建开工建设,加快实现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建设柔情景洪。建立健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培养民族文化优秀人才、乡土文化能人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傣族园、曼听公园等景点景区提升改造,积极开展与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和南传佛教文化,推出一批“禅修”项目;建设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建设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
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建设幸福景洪。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统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 赵汝碧 戴振华 文/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