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洱标签到普洱标准—云南普洱市国内首倡绿色红利发展模式

01.11.2016  00:01

  “十三五”开局,云南省GDP有了一定的增长,在传统GDP考核模式下,各州市经济发展都在追赶超越、争先进位。作为国家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普洱市却另辟蹊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禁采地下铁矿,绿色普洱标准、绿色普洱标签....。。普洱追求生态和绿色红利,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的绿色之路。

  砍一棵树,老百姓都会报警

  “空气带不走,生态带不走,但绿色健康养生产品可以带走。普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要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从 “十一五”提出“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的发展思路,到“十二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直至成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发展“绿色经济”初心不改。步入“十三五”,向绿色、向生态要红利已成普洱共识。

  “我们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在保护中开发,在科学开发中更好实现保护,宁愿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把普洱生态环境保护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强调。

  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已经有了一些可复制的经验,绿色经济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普洱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覆盖优势,没有去过剩产能的历史包袱,产能调整的压力不大,压力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老百姓对自然的敬畏,对绿色的热爱,这种历史上形成的保护观、生态观已深入人心。现在砍一棵树,老百姓都会报警。这是普洱上下形成的良好共识。有了共识,无非是笃定思路,坚持按绿色产业,绿色生产、消费、生活方式去做就好了。

  与过去发展拼资源不同,普洱的项目观是围绕基础设施,围绕民生来做项目,不是过去搞得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的项目。普洱现在招商引资,首先不招重化工行业,这是一个刚性的规定,不容逾越。其他行业强调三点,一个是环评环保,二是税收贡献率,三是解决就业岗位,全部评价完了以后再招进来。在产业发展布局中,普洱更多的是招一些休闲养生康体、生物制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老百姓增收能产生巨大效益的产业项目。

  绿色GDP的普洱标准

  十二五”时期,普洱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发展的路子。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复函云南省政府,同意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传统GDP向绿色GDP转换,显然还有一段距离,若步子迈得过大,要付出很大代价。对此,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强调:“绿色、生态变现的周期长,特别是变现方式仍很传统,碳汇交易方式、规则尚不明确。所以,做绿色经济要有毅力、有恒心,要忍得住,要耐得住,要扛得起。

  一方面,因为绿色GDP的转化是个痛定思痛的过程,这个过程普洱还在探索中。普洱始终坚持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这需要做出很大的让步和牺牲,要有定力。另一方面,普洱又希望尽快缩短这个周期,来实现绿色崛起,也希望国家对GDP考核尽快向绿色转换。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提升自然资产价值,加重绿色生态权重。尽管绿色GDP权重转化标准尚未明确,但国家和省里已经务实地给了普洱一系列的差别化政策支持。

  在绿色GDP部分或者是替代传统的GDP过程中,普洱试图建立一套标准,推动绿色GDP的转化。普洱请了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几家和普洱做了一套,但别人不认可,只能在普洱用。所以,现在普洱实行双轨制度考核,这个考核一套,然后传统的考核一套。同时,普洱市也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不要拿普洱跟其他工业化发达地区去比较,绿色崛起才能更好地落在实处。

  云南生态多样性、丰富性明显,就像食物链一样。山体的高度不同,气候、温度不同,生物涵养也不同。每个高度差区域适合种什么、养什么都是科学。普洱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法则和规律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在不破坏、不危害生态的情况下,有选择、有控制种养殖,以期达到绿色生态红利最大化。

  从普洱模式到国家标准,在传统GDP与绿色GDP之间找到一个转化依据,普洱市做规划、做标准,请到了国家层面的顶级专家,把规划做得更加科学、完善。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发展规划评审时,普洱又争取到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每一步都在争取。

  普洱作为国家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前,普洱标准体系今年4月份已通过专家第三步评价,目前在四个县区试点,年底前完善,明年在全市推开,计划运行1-2年,2018或2019年提交国家层面。

  保护千年古茶林 禁采最大铁矿

  大山已经不再是阻隔普洱与外界联系的障碍,而是可持续变现的、提供吃穿用度、循环发展的致富之山。在向绿色、向生态要红利层面,普洱要变山为宝,“靠山吃山”,念好“” 字经,做好“”文章,向山要产业、要生态、要效益。结合普洱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普洱做了一个“4+4”的产业布局。第一个4即四大产业基地:特色生物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现代林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养生基地;第二个4即四大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4+4产业集群构建了向整个山要效益的绿色经济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绿色、生态效应的变现,普洱正积极追求更多的生态增量、存量,对所有的矿业企业执行最严格的环保约束,很多过去的老矿该改造的改造,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封的封,新矿一律不准增加。为了保护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通过人大立法,禁止开发埋藏在底下的云南省最大铁矿。这要牺牲,做出很大的利益让步。

  从宏观的经济总量、存量来解释,普洱现在的增量一定是绿色的增量。存量当中,我们把有些甚至还有污染的,让它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的坚决关停并转。比如,普洱把小煤窑全部封掉了,10个区县污水处理厂全部用起来。还有橡胶厂、矿山企业全部都做到达标排放。存量完成改造,绿色的增量也就扩大了。新的增量,严格把关,绿色经济总量自然就上来了。

  按照目前的规划和设定,我们看到普洱在想方设法把国家的一些政策用好,结合试验示范区的绿色化发展来细化。目前,中央层面和省里给了44条政策,这44条是差别化政策,是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不过,在执行层面,普洱更希望来整合这个盘子,因为他们最清楚能做什么,池子怎么养鱼,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

  绿色普洱标签让老百姓更有钱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强调:“绿色经济效益,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抓得着、有实惠。所以,搞绿色经济的关键是让老百姓更有钱。

  此前,有些山是荒废的,现在产生效益后,老百姓对山的保护意识更强了。不需要做更多解释,只需进行一些科学引导,老百姓只会更爱惜自己的饭碗。

  在变现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传统生产习惯。过去一亩茶叶可以收到400—500公斤,现在按照绿色有机标准来种植和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量下降了,每亩只能收200公斤左右,开始老百姓还难以接受。

  为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普洱坚持抓标准、抓源头、抓品牌,以质换量。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品质上去了,价格自然高了很多。比如,普洱的祖详茶叶公司生产的有机茶每公斤卖到2000多欧元,产品供不应求。目前绿色、生态、有机已深入人心,普洱也乘势将全市所有纯绿色、生态产品打上普洱标签,以全国唯一的家国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城市做品牌保证。

  2014—2015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普洱农民收入实现了翻番,接近1万元。目前来看,一年比一年有成效,老百姓接受绿色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483万亩,实现林下综合产值89.1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46.8%,比上年增长18.3%,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广大山区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还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与“共享”需要协调。高能耗地区向绿色生态地区购买生态指标其实就是共享“绿色”的一种形式。从2015年开始,普洱开始搞绿色发展论坛,主要是宣传推介普洱绿色发展的理念、举措和成效,已经搞了两届了,国内外的顶级专家都来了,效果很好,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路子的信心和决心。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的绿色主张

  对所有的矿业企业执行最严格的环保约束,很多过去的老矿该改造的改造,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封的封,新矿一律不准增加。

  坚持用好‘绿色’画笔,打好文化牌,用‘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擦亮‘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坚持文化引领,走品牌支撑绿色发展之路。

  做绿色经济要有毅力、有恒心,要忍得住,要耐得住,要扛得起。

  绿色经济效益,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抓得着、有实惠。所以,搞绿色经济的关键是让老百姓更有钱。

  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在保护中开发,在科学开发中更好实现保护,宁愿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把普洱生态环境保护好。

  始终坚持普洱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

  普洱现在的增量一定是绿色的增量。存量当中,把有些甚至还有污染的,让它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的坚决关停并转。

  背景资料

  普洱:中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7%,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近年来,普洱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着力培育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6月15日,普洱市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作为绿色经济标志的旅游,普洱也做了大动作。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另外,还成功创建特色旅游小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2个、民族特色旅游村7个,全市28个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称号,37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推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佤部落》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进军国内外市场商演,引起强烈反响,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登录央视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播出,普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其中,普洱景迈山因为连片的古茶林和保护完好的民族建筑,受到外界关注,也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拉祜族“网红”李娜倮创作的《快乐拉祜》也让这个原本贫困的民族村游客络绎不绝。

  (新闻君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