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前 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继续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普洱“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我们在保障能源供需平衡、提高能源效率和有效节约能源、深化能源领域的改革和扩大开放、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能源环保工作、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按照国家能源局的部署和云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统一安排,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满足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普洱实际,编制《普洱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以2010年为基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第一章 普洱市“十二五”能源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普洱市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经济条件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西南边缘,土地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18.8万公顷,是云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区。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东南部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486公里。全市分属红河、澜沧江、怒江3大水系。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20.3℃,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
全市辖9县1区、103个乡镇、36个居民委员会、994个村委会,除汉族外有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3个世居少数民族。2010年末常住总人口259.0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92万人。城镇人口77.61万人,城镇化率为31%。
普洱市拥有丰富的森林、水能、矿藏、热区等自然资源。全市林业面积3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4.9%,活立木蓄积量2亿多立方米,是云南第二大林区和重要的商品林基地。现有240万亩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乔木古茶园。
澜沧江、李仙江、怒江3大水系及100多条支流穿境而过,河流年径流量326.1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4.7%。水能蕴藏量1500万千瓦,目前,澜沧江上已建成装机150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和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糯扎渡巨型电站、李仙江梯级等中型电站正在建设。普洱将成为云南“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之一。
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金、铜、锡、铅、锌、钾、岩盐等20多种,其中,已探明黄金储量103.7吨,铁矿储量仅惠民铁矿就达21亿吨,铜保有储量253万吨,铅保有储量35.5万吨,江城钾盐矿是全国唯一的可溶固体钾盐矿,储量达2000多万吨,储量仅次于青海。
第二节 “十一五”能源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水电产业发展迅速,支柱地位已见雏形
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水电产业培育步伐,引进云南大唐国际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国电阿墨江发电有限公司、云南滇能泗南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水电开发公司,对境内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江、威远江、泗南江等流域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十一五”期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由2004年的129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338.7万千瓦。
有序推进电网建设,至2009年底,普洱供电区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21座,35千伏变电站110座。基本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一张网、全覆盖”的连接目标,解决无电人口通电约5.6万户。城乡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可靠率显著提高。
(二)农村能源建设大步推进,绿色能源成效显著
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电、煤、沼、液、太阳能代柴和节柴改灶(即:五代一改)及沼气、猪厩、厕所、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即:三结合五配套)等各项农村能源建设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共建农村户用沼气21万户,使用户数16.81万户,累计代柴281.83万立方米,使用率88.2%,有76万农民受益;累计建设农村节柴灶33.66万户,累计节柴887.71万立方米;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42万平方米,累计代柴18.42万立方米;累计安装电炉14.18万盘,累计代柴169.74万立方米;累计建微型小水电站3171台/站,装机容量4578.87千瓦,累计代柴0.15万立方米;建生态家园两个;建秸秆气化站两座;推广液化炉36.5万户(包括城镇在内),累计代柴652.92万立方米;累计建设炒茶灶、砖瓦窑、烤烟房4.23万座,累计节柴7.48万立方米。农村能源建设总节(代)柴为1822.02万立方米(折合标煤1040.37万吨),按1/3折为圆材为607.34万立方米,价值27.33亿元。保护林业用地615.55万亩。
(三)煤炭、油气生产稳定发展,新能源项目建设开始起步
2009年,全市完成原煤产量65.11万吨,比上年增长21.4%,比“十五”末产量增长38.9%,煤炭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加大景谷盆地油气田建设开发工作力度,查明原油基础储量41万吨,资源量1200万吨;天然气资源量30000万立方米。盆地新落实原油控制储量500万吨,探明储量205万吨,开采储量54.9万吨,提高了油田资源保障程度,具备了一定的产能基础。
促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省林业厅下达膏桐造林计划面积5万亩,其中:西盟0.31万亩、孟连0.82万亩、澜沧0.7万亩、江城0.70万亩、宁洱0.7万亩、墨江0.7万亩、西盟县0.69万亩、孟连县0.38万亩。云南绿宝百瑞替代产业有限公司与缅甸宏邦公司达成了发展100万亩小桐子的种植和初加工合作协议;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签订了20万亩小桐子的推广种植协议。公司现在境外除草、整地、开台近8万亩。2007年已种植小桐子实验基地2300亩,2008年度示范基地、示范种植地、种苗地扩种为6000亩,2007-2008年累计推广种植4.16万亩。
(四)电矿结合成效显著,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强市”战略,按照通过矿电结合,发挥水电产业效益,以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普洱建设的总体要求。2007年,普洱供电局对山水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大平掌输电线路实施降压35千伏运行投产成功,结束了该公司大平掌矿区高价租用燃油发电维持生产的历史,使该公司每个月节约生产成本达500多万元,一年节约生产成本6000多万元。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电矿结合工作得以有效推进。一批高载能的建材、冶炼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五)节能降耗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启动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由上年的1.4637吨标准煤下降到1.419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上年的1.9294吨标准煤下降到1.609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由上年的0.7826吨标准煤下降到0.701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3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5%、实现节能5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普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机遇,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积极推进水电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产业基础仍较薄弱
煤炭工业产业集中度低,矿井多、规模小,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相对滞后,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设备设施简陋,开采方法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煤矿自然条件差,各种灾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电网建设明显滞后,发输配电结构不合理,网架结构薄弱,输电能力不足,电能损耗高,安全稳定水平差;电源结构不尽合理,水电装机丰枯矛盾突出。天然气干线管网、城市配气管网建设滞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程技术、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投资力度等方面障碍众多,发展缓慢。
(二)水电开发建设面临移民安置等多重困难
随着普洱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工程的全面展开,移民安置问题成为普洱能源产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从目前已搬迁安置移民1.7万人的情况看,多数移民区存在移民收入水平较低、耕地资源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收渠道不畅、增收难度大,贫困人口多、移民与安置区人口矛盾突出等问题。未来几年,普洱还将有7.8万库区居民陆续加入移民行列,维稳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国家对能源项目的核准与审批把关严,门坎高,加之云南电网公司停止对水电站开发建设并网协议的批复,使得一批小水电项目无法按时核准开工建设。
(三)电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
目前,普洱电网建设除与电站建设相配套的西电东送500千伏骨干电网外,服务地方的供电网架存在建设主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半径大、供电可靠性较低;电压无功调整缺乏自动控制手段,无功控制问题突出;线路损耗较大;局部地区电压偏低等问题。全市还有尚未通电人口2.35万户,约9.6万人,占全市总户数的3.55%,总人口的3.73%,且无电人口地处偏僻,山高箐深,运输施工极其困难,通电户均投资造价高昂,供电成本畸高,无电人口通电难度大,城农网建设改造任务面临严峻考验。
(四)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困难,油气产业规模化开发程度低
目前,普洱市有6个产煤县,有煤炭企业18户,2008年,全市原煤产量仅52.64万吨,地产煤炭从质和量都难以满足当地生产生活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再加上矿区小、井田小、储量少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普洱煤炭资源整合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生产。
油气资源虽经多年勘探开发,景谷盆地油气田已查明原油基础储量41万吨,资源量1200万吨;天然气资源量30000万立方米,具备一定的产能基础,但总体来看油气产业家底仍然不明,现有资源条件难以支撑产业发展,竞争优势不明显。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电力产业政策调整为普洱水电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以及云南省“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发展大型水电,协调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满足环保要求的主力火电,积极开发中小水电,研究开发新型电能资源,加强节能措施,保护与开发并重”等电力产业政策调整,必将对过去制约普洱水电发展的项目核准与审批、中小水电上网等政策与体制性障碍产生积极影响,为普洱水电产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二)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为普洱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产业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措施,不仅极大改善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环境,而且为普洱发挥资源优势,调整能源结构、在居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城郊结合部积极发展以农林废弃物气化生成燃气及气化后炭渣加工成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代替天然气和煤炭,开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产业的试验示范,为促进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三)与周边国家能源产业互动为普洱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与普洱接壤的缅甸、老挝山地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可开发的适宜膏桐和木薯种植的土地。周边缅、老、泰、越区域可种植木薯的土地(山坡地)资源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按30%的开发利用面积计算,约4.5亿亩,年产木薯20亿吨,可产乙醇3亿吨,普洱与这些区域由于澜沧江湄公河相连,航运条件优越,发展木薯种植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从农业种植、工业加工到产品市场营销一体化的跨国产业联动互利的条件较好,为普洱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四)“矿电结合”模式的推行为提升能源产业效益创造机遇
经过“十五”、“十一五”大力开发水电资源,目前普洱的电力供应极为充沛,不仅发展为高载能产业,走“矿电结合”的道路,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为解决目前中小水电电力“上网”销售难、电价不合理,为提升能源产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在“十二五”期间,普洱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依然会刚性上扬,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仍将较大,地产煤炭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难以满足当地生产生活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如何破解地产煤炭不足难题,满足市场需要,保障能源供给面临巨大挑战。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十二五”期间,随着普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需求也将逐年上升,同时对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波动性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供应,防止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天然气供应紧缺等油荒、气荒现象,使普洱能源供应与需求面临严峻挑战。
(三)“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对能源产业提出更高要求
“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以及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措施为能源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新能源产业技术成本高,市场风险大,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和新能源项目开发节奏缓慢,使能源产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对能源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普洱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短期内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仍然较高,短期内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将十分困难,节能减排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节 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
一、普洱市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2010年普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3亿元。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8%,三次产业结构由33.3:27.7:39调整为2010年的29.8:33.5:36.7,三次产业由“三一二”结构转向“三二一”,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详见表1:
表1
普洱市2004~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 ||||||||
指标名称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十一五”年均增长 |
|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91.44 | 106.56 | 124.68 | 151.33 | 179.86 | 202.1 | 247.3 |
|
|
其中:第一产业 | 29.90 | 35.74 | 41.58 | 51.52 | 57.35 | 98 |
|
|
|
第二产业 | 26.33 | 29.81 | 35.93 | 44.74 | 57.52 | 101.9 | 120 |
|
|
第三产业 | 35.21 | 41.01 | 47.17 | 55.07 | 64.98 |
|
|
|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以上年为100) | 110.80 | 111.80 | 112.40 | 114.50 | 112.0 | 112.36% | 118.3% | 13.8% |
|
其中:第一产业 | 108.3 | 114.9 | 107.8 | 108.7 | 108.0 |
|
| 8.17% |
|
第二产业 | 112.6 | 107.2 | 116.7 | 121.9 | 121.9 |
|
| 20.17% |
|
第三产业 | 111.3 | 112.5 | 113.4 | 113.8 | 107.2 |
|
| 9.27% |
|
总人口 | 254.9 | 256.6 | 257.3 | 257.6 | 258.1 |
|
|
|
|
(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以及普洱市着力打造茶、林、电、矿、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和“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预计“十二五”期间,普洱市二、三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至2015年突破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元。
二、能源需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一是随着普洱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大量木业建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及矿产冶金等项目的实施,工业耗能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二是由于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合理,能源供应逐年改善,工业负荷稳定发展。三是由于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炊、电热水器、电暖炉等家用电器逐步普及,城乡居民用电水平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普洱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258.1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2%,万元GDP产值能耗在五年间下降22.45%,较好地实现了能耗下降的控制目标。详见表2:
表2
普洱市“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与能耗表 | |||||||
名称 | 单位 | 普洱市各年GDP发展与能耗状况 | |||||
|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年GDP总值 | 亿元 | 106.56 | 124.68 | 151.33 | 179.86 | 202.1 | 247.3 |
年增长率 | % | 11.80% | 12.40% | 14.50% | 18.85% | 12.36% | 18.3% |
全社会能耗 | 万吨标准煤 | 156.48 | 172.12 | 188.94 | 207.92 | 230.49 | 258.15 |
年增长 | % |
| 10% | 9.72% | 20.81% | 10.86% | 12% |
(二)“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按照能源发展的基本规律,能源消费总量一般随GDP的增长基本呈线性增长,历史上从未出现经济增长而能源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的现象。但从理论上讲,在后工业化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本次预测方案的设计注重中长期发展的总体趋势,采用延伸预测法、弹性系数法和多情景分析预测方法相结合,多种方案互相验证,对普洱市2010~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
由于能源消费预测高方案考虑在建、核准及规划的项目;中方案考虑在建及核准的项目;低方案考虑在建的项目进行预测。当GDP发展速度为14%时,万元GDP能耗虽然符合省能源规划要求的控制标准,但是GDP发展的速度较快,高于省“十二五”规划控制在10%的发展速度4个百分点,给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当GDP发展速度为10%时,万元GDP能耗高、中、低三个方案均超过省能源规划要求的控制标准;只有当GDP发展速度为12%时,GDP发展速度与万元GDP能耗的中方案均符合省“十二五”规划发展速度和能源规划要求的控制标准,比较适合普洱市客观发展实际。
基于以上分析,本预测推荐中方案作为普洱市“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预测结果,并以此作为能源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按照推荐方案,2015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54.94万吨标准煤。
三、能源消费控制目标
按照能源消费中方案,“十二五”期间普洱市GDP年均增速12%,预计2015年,普洱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54.94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控制在1.12吨标煤左右,与“十一五”相比下降0.13吨标煤。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扩大电力消费,用电量达到50亿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接近全省水平。实行煤炭的控制性消费,原煤消费控制在198万吨。
四、能源需求结构预测
根据云南省和普洱市能源发展结构调整目标,预计“十二五”期间,普洱市能源需求结构为化石能源占能源需求总量的48%,水电占38%,新能源占14%。详见表3:
表3
2015 年能源需求结构预测 (基准方案)
预测数据 | 2015 年预计 | |||||
| 发展规模 | 单位 | 消费量 | 单位 | 折标煤-万吨 | 占比 |
能源消费总量 |
|
|
|
| 455 | 100% |
一、化石能源合计 |
|
|
|
|
| 48% |
1、煤炭 | 75 | 万吨 | 198 | 万吨 | 158 | 34.73% |
2、石油 | 34* | 万吨 |
| 万吨 | 50 | 11% |
3、天然气 | 0* | 亿立方 | 0 | 亿立方 | 0 | 2% |
二、非化石能源合计 |
|
|
|
|
| % |
1、水电 | 1200 | 万千瓦 | 50 | 亿千瓦时 | 167 | 38% |
2、核电 | 0 |
| 0 |
| 0 | 0 |
3、非水电可再生能源 |
|
|
|
|
| 14% |
(1)发电 |
|
|
|
|
|
|
其中:风电 | 250 | 万千瓦 | 6.55 | 亿千瓦时 | 20.45 | 4.49% |
太阳能发电 | 10 | 万千瓦 | 1.2 | 亿千瓦时 | 4 | 0.88% |
生物质发电 | 18 | 万千瓦 | 0.88 | 亿千瓦时 | 29.3 | 6.44% |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 | 1.2 | 万千瓦 | 0.53 | 亿千瓦时 | 1.77 | 0.39% |
(2)其他废料 |
|
|
|
| 8.2 | 1.8% |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为主线,加快大中小型水电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能源工业体系;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全省能源平衡和资源优化配置,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促进普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
围绕“优化结构、区域协调、产销平衡、留有余地”的能源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普洱能源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建设为中心,澜沧江、李仙江、怒江支流水电开发为重点;打造云南省“西电东送”、“云电外送”重要水电基地;加快推进配套电网骨干通道和中小水电上网规划建设;努力发展载能工业;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不断完善电网建设,构建大中小水电互补、电力分配和西电东送的滇西南重要基础网架,加快城农网改造;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形成水电开发、生物质能开发、太阳能开发有序发展的格局;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多元化和高效化;推进能源先进技术示范和应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促进能源产业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能源开发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利用,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坚持能源开发和资源节约并重。
(二)坚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原则
充分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基本需要,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采用先进能源技术处理垃圾等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三)坚持结构优化和多元发展的原则
继续加快大中小型水电和农村电网改造、建设,不断提高电力等清洁能源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村镇、农村太阳能普及率;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和多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普洱水能资源、生物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根据城镇和广大农村的不同情况,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在农村以生物质能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主,在城市以发展煤气化、煤液化、天然气、秸秆气化等的开发利用为主;逐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在全市的发展。
(五)坚持新技术应用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对资源潜力大、市场化前景好的生物质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适应能源消费市场的需求,加快技术引进和吸收,提高新技术与市场的融合能力,多种方式扩大市场规模,为清洁能源的市场开发奠定基础。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能源生产目标
(一)电源建设
至2015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88.54MW。
(二)电网建设
±80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糯扎渡送电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线路长度1451千米。
50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糯扎渡电站500千伏交流送出工程,新建普洱境内500千伏线路374千米。
22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新建输变电工程5项,新增变电容量为72MVA,新建线路304千米。
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2座,新增容量67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新增容量233.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1座,容量为16兆伏安,新建线路92千米。
35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26座,新增容量127.5兆伏安,扩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容量5.8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20座,变电容量79.2兆伏安。
二、节能降耗目标
“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控制在1.12吨标煤,与“十一五”相比下降0.13吨标煤。
三、清洁环保目标
水电开发全面实现规划环评目标,电站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运行电站实现生态调度。至2015年,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矿井水回收复用率达到30%,煤矿土地复垦率达100%。太阳能、风能、生物柴油开发达到环保要求。
四、能源生产安全目标
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煤矿安全隐患100%排查,查出的隐患100%整改。到2015年,煤矿安全生产三项控制指标分别为:死亡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3人以内、不发生特大事故。煤炭的职业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五、民生工程目标
至2015年,基本完成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通过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使全市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区90%用上沼气,并带动农村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和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和利用,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7.5万立方米;全市太阳能户用热水器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设节柴灶2.5万户。
第三章 能源布局
依托普洱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和能源发展现状,加强规划布局,集聚优势产业,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能源发展重点区域,以重点区域为抓手,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优化普洱能源空间布局,加快能源发展。
一、建立“大、中、小”型梯度水电能源重点区域
以澜沧江、南卡江、李仙江、泗南江、阿墨江、威远江水电开发为依托,继续加强糯扎渡电站、普西桥电站、把边江流域水电站、忠爱桥电站等新建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完善石门坎电站、三江口电站、勐野江电站等续建电站工程,加强六大流域已建成水电站的管理,形成以“大、中、小”型电站为核心的多层次、全方位、三个梯度水电能源重点区域。
大型水电站
以澜沧江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为依托,构建以“漫湾电站、大朝山电站、糯扎渡电站”为核心的大型水电能源集聚区。
中型水电站
以李仙江、泗南江、阿墨江、威远江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为依托,构建以“李仙江7级电站、泗南江电站、威远江电站、阿墨江3级电站、把边江电站”为核心的中型水电能源集聚区。
小型水电站
以南卡江、曼老江、他郎河、者干河、南朗河、南板河等小支流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为依托,构建“南卡江梯级电站、南康河梯级电站、曼老江梯级电站、者干河电站、南朗河梯级电站、南板河梯级电站”等为核心的小型水电能源集聚区。
二、培育“以点带面”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
以咖啡壳、核桃壳和林区采伐剩余物、中低产林改造采伐物、农田秸秆等主要原料为依托,建设以“秸秆气化和炭渣成型棒炭、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为核心的以点带面生物质能源开发集聚区。
秸秆气化、炭渣成型棒炭及桔杆发电
以年产量3万公斤以上的景东、镇沅、墨江、景谷、澜沧等核桃产地以及以种植500公顷以上思茅区、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孟连、澜沧等咖啡豆产地为依托,建设以景谷、澜沧为核心的试验示范桔杆气化和碳渣成型棒炭生物质能源开发集聚区,不断探索开发桔杆发电的新途径。
生物柴油
以西盟、孟连、澜沧、江城、宁洱、墨江,以及境外替代种植缅甸第二特区邦康南帕乡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的小桐子示范基地项目为依托,建设宁洱、澜沧,以及缅甸邦康南帕乡为核心的试验示范性生物柴油能源开发加工集聚区。
三、搭建城镇和农村能源结构
以太阳能、农业废弃物为依托,建立以“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为重点的城镇及农村燃气实验示范工程。
太阳能
以思茅区、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孟连、澜沧、景东、镇沅、墨江等政府所在地城市为依托,建设太阳热能工程;包括市政工程、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合理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厂,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0万千瓦。
风力发电
充分利用普洱市的风能资源,积极开发墨江、景东、澜沧、镇沅、景谷、宁洱、思茅区、江城、孟连、西盟风电项目,争取风力发电有实质性突破,2015年达到风电装机200万千瓦,拓展普洱市新能源开发领域。
农村燃气
以普洱市所辖县、乡、村行政区划为依托,建设农村沼气、农作物秸秆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节柴灶工程,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
四、建设境内外电力输配网络
以糯扎渡输电规划为重点,构建以500千伏电网为骨架,220千伏电网为干线,11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电网建设。配合国家区域电力合作战略,结合境外电源接入云南电网的需要,构建与缅甸、老挝、越南500千伏电网的通道建设。
五、构建“一心、三带、三点、六大园区”载能工业基地
以澜沧江水电开发和金、镍、铁、钾盐、钠盐、铅、锌等资源储量为依托,建设“一心、三带、两点、六大园区”为核心的工业基地。
一心:以普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区为中心,建设集教育、生产加工、商贸、交通、旅游于一体的滇西南中心城市和工业重镇,辐射越、老、缅、泰等国家和地区。
三带:以澜沧江水电建设为核心,带动矿产业、建材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等产业发展,辐射澜沧、西盟、孟连、江城的澜沧江经济带;以威远江水电开发为核心,带动林产业、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等产业发展,辐射景东、景谷、镇沅、宁洱、思茅的景思经济带;以阿墨江水电建设为核心,昆曼公路为依托,建设以思茅、宁洱、墨江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及物流中心的墨思经济带。
三点:以孟连、江城、西盟边境口岸为依托,以自由加工贸易免税区建设为核心,带动商贸、工业加工等产业发展,辐射缅、越、老。
六大园区:以普洱、景谷两个省级工业园区;普洱、澜沧两个市级工业园区;墨江、孟连两个非公经济园区为核心,带动工业和城市化发展。
第四章 重点任务及重大项目
第一节 水电开发
一、大型水电建设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大型水电建设项目,推动电力产业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水电建设中生态保护问题,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到2012年,糯扎渡水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发电;2015年,完成全部9台机组投产运行。实现装机容量585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水电装机容量达到近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产值近100亿元。
二、中小水电建设
按照“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发展大型水电,有序开发中小水电”的原则,适度开发建设中小水电,“十二五”期间,重点对阿墨江、李仙江、南卡江、威远江、泗南江等流域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适当开发支持边远农村用电需求、以电代柴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鼓励中小水电资源整合,理顺中小水电市场秩序,提高中小水电资源利用率。
做好普洱市中小水电开发利用的前期规划与投资可行性研究,注重电源开发与电力输出矛盾,避免出现中小水电发电不能上网的尾巴工程;将小水电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在解决农村用电的同时配套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引水渠工程,使小水电工程建设发挥更多的社会功能;开展中小河流龙头水库选点规划工作,缓解水电汛枯矛盾。规划建设中小水电项目60项,总装机容量133.7万千瓦。
至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500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30亿元。
第二节 生物质能产业基地建设
一、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理念,充分提高农业、林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秸秆气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中低产林改造,适度开发以小桐子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原料林种植基地,探索开发适宜热带地区种植的木薯种植基地和燃料乙醇基地,实施境外替代种植增加原料供应。到2015年,普洱市生物质能源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到2020年,把普洱市打造为全国生物质能源开发示范基地。(1)咖啡壳。“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增咖啡种植面积40万亩,达到60万亩,每年咖啡产量约7.2万吨干豆,出咖啡壳约(7.2×20%)14400吨;(2)核桃壳。目前,全市种植核桃70万亩,“十二五”期间规划种植150万亩,年产量约1.3万吨,出核桃壳约(1.3×20%)2600吨;(3)秸秆及木材加工剩余物。全市现有森林和耕地面积329.27万公顷,年产秸秆61.52万吨,木材加工剩余物40万吨;(4)甘蔗楂。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约51万亩,年可出蔗楂150万吨;(5)中低产林改造采伐剩余物。“十二五”期间,普洱市规划改造中低产林400万亩,其中将产生约(3吨/亩)剩余物1200万吨;(6)小桐子。可用于林间小桐子种植的土地资源约有60万亩,挂果后每年可产小桐子12万吨。积极促进普洱市木薯、茶楂、茶树剪枝、灌木等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建设。
二、秸秆气化和秸秆硬化燃料生产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依托思茅区秸秆气化和生产硬化燃料基础,在思茅区改扩建2个、新建1个秸秆气化站,年产燃气90万m3,产炭11.25万吨;根据人口容量和资源量,在其它9个县,分别新建一个年产气20万m3、产炭2.5万吨的秸秆气化站;全市各乡镇及人口集中村寨规划各建一个规模为年产燃气700m3,炭产量87吨的小型气化站。每年利用生物质原料约200万吨,生产燃气400万m3,产炭50万吨,折合标煤4.7万吨,可替代薪柴约1000m3。
三、省级生物柴油开发试验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作为我省生物柴油原料种植基地之一,认真做好小桐子种植规划方案,积极与有实力的生物柴油开发企业接洽,寻求开发合作伙伴。重点养护好“十一五”期间省里下达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西盟1万亩、孟连1.2万亩、澜沧0.7万亩、江城0.70万亩、宁洱0.7万亩、墨江0.7万亩的5万亩小桐子林,设置各县小桐子收购站,新建一座年产5000吨的试验示范性柴油生产厂。
适当扩大小桐子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至2015年,在西盟种植面积扩大为3万亩、孟连3万亩、澜沧2万亩、江城2万亩、宁洱2万亩、墨江2万亩、景东1.5万亩、景谷1.5万亩、思茅区2万亩、镇沅1万亩。以经济发展和交通基础为依托,在宁洱县新建一座产量1万吨的生物柴油加工厂(主要加工墨江县、宁洱县、思茅区和江城小桐子),在澜沧县新建一座年加工8000吨柴油加工厂(主要加工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的小桐子),在镇沅县新建一座年加工4000吨柴油加工厂(主要加工镇沅县、景东县、景谷县的小桐子)。生物柴油产量达到2万吨,年产值1.2亿元。
四、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一是做好燃料乙醇原料品种的优选工作,筛选出1-3个适宜本市种植的品种;二是积极开展土地资源评价工作,统筹安排原料基地建设,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满足土地利用率最大化的要求;三是与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接洽,引进或培育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四是对周边国家进行详细考察,制定出境外毒品替代种植规划方案;五是建立燃料乙醇项目库,以便一旦国家出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或国际能源市场变化满足燃料乙醇产业化生产时,可以快速启动;六是加强宣传力度,向社会宣传燃料乙醇的能源战略意义,为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2012年,基本完成非粮燃料乙醇原料品种筛选;完成适宜木薯等燃料乙醇原料种植的土地资源评价;储备一批经济效益好,上规模的燃料乙醇项目。2015年,在全市宜种地区,集中建设10万亩木薯生产基地,形成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干片、年产7万吨燃料乙醇的规模;在境外建成30万亩的木薯种植基地,并在当地进行干片加工。2020年,根据国际能源市场情况,当燃料乙醇正常进入燃料流通市场时,在全市宜种地区建设30万亩种植基地,境外种植50万亩,形成年产160万吨燃料乙醇干片、年产48万吨燃料乙醇,年产值达30亿元的规模。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一、开展新能源资源调查和项目储备工作
由普洱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继续对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资源进行基础性、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价,掌握各类新能源资源状况,获得县一级可开发资源数据,跟踪资源发展趋势,建立新能源资源管理数据库和评价系统,为各级政府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对新能源资源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资源评估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重点、开发时序和重大项目。
二、太阳能发电项目
根据普洱市的地理情况和光照条件,“十二五”期间,在景谷、澜沧、墨江分别建设装机规模为5万千瓦、3万千瓦、2万千瓦,总装机规模为1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
三、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依托普洱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条件,“十二五”期间,在景东、景谷、澜沧分别建设装机规模为5万千瓦;在墨江建设装机规模为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18万千瓦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在普洱市思茅区建设一座装机规模为1.2万千瓦的垃圾焚烧发电站,规划2013年建成投产。
五、风电项目
根据普洱市的风能资源情况,在条件较好的墨江、景东、澜沧、镇沅等地区,开发风电项目,到“十二五”末,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第四节 电网建设
一、±800千伏电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800千伏普洱换流站至江门换流站直流线路,线路长度1451公里。新建±800千伏普洱换流站,新增换流容量500万千瓦,安装单台容量为25万伏安的换流变28台,其中备用4台,建设总容量为290万千瓦的无功补偿装置。新建普洱侧直流接地极1座,建设接地线路106公里。保证糯扎渡送电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需要,提高云电外送能力。
二、500千伏电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500千伏思茅开关站1座,新建500千伏线路374千米,其中π接景墨双回线路,线路长度约2×37千米,新建Ⅰ回线路至通宝变线路长度约320千米。新建Ⅱ回线路至普洱换流站,线路长度约2×35千米。糯扎渡水电站以Ⅲ回线路接入普洱换流站,线路长度约为3×30千米。该开关站建成后保证糯扎渡电站和滇西南中小水电站容量送出的需要,增强滇西南地区局部网架。
三、220千伏电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220千伏宁洱输变电(宁洱)、220千伏文华(景东)输变电、220千伏文华(景东)二期工程、220千伏唐胜至木乃河Ⅱ回线路(澜沧)、220千伏思茅变接入系统(思茅区)等5个工程。新增主变容量72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线路304千米。
四、110千伏电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2座,新增容量67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新增容量233.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1座,容量为16兆伏安,新建线路92千米。
(一)城市电网建设
思茅中心城区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项,110千伏洗马河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城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李家寨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思茅输变电工程。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项,110千伏洗马河变接线完善工程。
(二)农村电网建设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思茅区1项,110千伏六顺输变电工程。景东县2项,110千伏芹菜塘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锦屏输变电工程。景谷县3项,110千伏碧安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团结变增容工程、110千伏正兴变接线完善电工程。澜沧县2项,110千伏上允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澜沧变扩建工程。墨江县2项,110千伏小海子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马场变增容工程。江城县1项,110千伏江城变增容工程。宁洱县2项,110千伏细石头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普洱变接线完善工程。西盟县1项,110千伏西盟变扩建工程。孟连县1项,110千伏孟连变接线完善工程。镇沅县3项,110千伏者东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按板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恩乐变增容改造工程。
五、35千伏电网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建35千伏变电站26座,新增容量127.5兆伏安,扩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容量5.8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20座,变电容量79.2兆伏安。其中:
思茅中心城区退出运行35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28.6兆伏安,思茅区农网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2.5兆伏安。
景东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容量2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8.6兆伏安。
孟连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异地),新增容量5兆伏安。
江城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容量15兆伏安。
澜沧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增容量30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9兆伏安。
西盟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7.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2兆伏安。
宁洱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容量15兆伏安;增容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1.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4座,变电容量16.35兆伏安。
镇沅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2.5兆伏安;扩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2.5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7.4兆伏安。
景谷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容量20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5.95兆伏安。
墨江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5兆伏安;扩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1.8兆伏安;退出运行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1.3兆伏安。
六、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
(一)10千伏电网建设城网项目
10千伏架空线947千米,10千伏电缆94千米,400伏架空线路355千米,400伏电缆25千米。配电变压器405台,容量3.7万千伏安,箱式变压器50台,容量1.9万千伏安。户表34530户。
(二)10千伏电网建设农网项目
10千伏架空线2556千米,400伏架空线路4178千米。配电变压器2031台,容量20.1万千伏安。户表116215户。
(三)10千伏电网建设无电项目
10千伏架空线1080千米,400伏架空线路383千米。配电变压器241台,容量0.9万千伏安。户表20971户。
“十二五”期间,统筹考虑城网和农网的发展,以糯扎渡输电规划为重点,构建以500千伏电网为骨架,220千伏电网为干线,11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输电网络,建成220千伏电网覆盖全市,城镇供电网坚固、农村电网基本完善,彻底解决无电人口问题的电网网络。强化普洱主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优化电网结构,实现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切实解决普洱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供电要求。
第五节 农村能源建设
一、继续加强沼气等农村能源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农村能源以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推进村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培育、扶持畜牧养殖大户,探索开展沼气发电、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促进洁净能源逐步进入农户;继续在农村推广使用节柴灶。
新建沼气项目1.9万户;1000 m3以上的大中型沼气池12口,其中思茅区规划建3口,其它9县各建1口;新建高效节柴灶2.5万户;新建户用太阳能热水器7.5万立方米;1000m3沼气污水净化池10处;气化站2座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继续推广“猪-厕-沼”、“猪-沼-菜”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全市改节柴灶项目。
二、不断完善城乡成品油销售网点建设
“十二五”期间,积极支持玉溪至普洱380公里,输送能力100万吨/年的成品油管道项目建设;建设加油站155个,其中,主干道和县城以上46个,其余为乡以下的加油站。以满足普洱市城乡道路运输及工农业用油需求,增强石化能源供给的保障性和稳定性。
第六节 高载能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一、加强政策引导,吸引高载能产业向本地区转移
“十二五”期间,依托普洱市的矿产资源,积极探索推进“矿电联营”模式,解决可能出现的水电发电量丰盈,尤其是中小水电上网难的问题,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矿业开发企业与电力开发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组成矿电联合体;以中小水电站资源富集地区和矿产资源集中区为中心,逐步推行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县域内的用电直供方式;引导电力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矿业的开发,实现矿电双赢,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二、高载能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主要以中小水电分布相对集中的墨江、宁洱、江城等县域为中心,布局高载能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以景东大街里竹山-花山卜勺铁矿开发规划区、景谷民乐铜多金属矿冶规划区、镇沅-墨江金矿矿冶规划区、江城勐野井-整董盐业(钾盐、钠盐)开发基地等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等高载能项目。
第七节 境外能源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一、打造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
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按照缅甸、老挝相关水电资源开发规划,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建设“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设想,积极开展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能源合作,充分发挥普洱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位于“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能源国际合作基地。
“十二五”期间,积极开拓临近的缅甸佤邦、老挝丰沙里电力市场,开展调研和分析,争取电网公司建设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到缅甸佤邦、老挝丰沙里省,探讨中远期与越南北部电网联结,将普洱市水电打捆外送,实现电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掌握周边国家水电开发动向,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周边国家水电回送国内经过普洱的电网建设,并争取用上回送的高质量水电,打造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和重要能源通道。
二、加快生物质能原料替代种植步伐
发挥普洱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民族跨境而居、文化同源、气候习俗相近、语言相通,以及在国家实施替代种植中占有通道和口岸等优势,利用周边邻国地广人稀的条件,组织能源企业、农业企业本着互利共赢、保护生态的原则,积极到周边国家开发替代种植生物质原料基地。以临近孟连县、西盟县的缅甸佤邦为主合作种植50万亩小桐子等生物柴油原料基地,并利用企业替代种植项下在境外种植天然橡胶的橡胶籽作为原料,在主产区建初加工厂或收购小桐子、橡胶籽回国加工。在临近孟连县、西盟县的缅甸佤邦,临近江城县的老挝丰沙里种植木薯30万亩,以直接收购木薯干片或木薯淀粉为原料,在孟连县、西盟县、江城县布局乙醇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燃料乙醇直接就地供应市内。
三、积极争取国家与缅甸、老挝相关的能源对外合作项目
目前国家为了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实施帮助缅甸、老挝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电网、供应边境地区成品油等能源合作项目。普洱市要积极争取这些项目,由市内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去实施,以扩大自身的能源市场,密切与周边国家临近区域的关系。
第五章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 降低电力输送线损,推进低碳技术应用
一、优化运行方式
根据电网运行和配置简化的需要,开展线损计算分析,在兼顾可靠性和自动装置满足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运行方式。制定停电检修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合理分配负荷,停用轻载变压器,降低配电网损耗。
二、加强经济调度
根据用户对电压偏移的要求,合理调整输电线路的供电电压,降低线损。根据负荷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台数,减少功率损耗。实现无功就地补偿,避免无功功率的长距离和重复来回输送,降低线损。积极推广和实行峰谷电价政策,依靠电价杠杆作用,使用户自觉调整用电负荷和用电时间,达到避峰节电,降低线损。
三、加强设备和电网改造
通过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改造旧线路和迂回线路。制定电网规划,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和变电层次,减少重复和变电容量,提高供电能力,降低线损。优化电源分布,加强线路改造和设备维护,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型变压器,新型合金导线等,降低线路线损。
四、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规定装设电能计量表计,根据电网发展情况及时补装、补全被遗漏的表计,确保线损科学和规范管理。建立线损分级、分区和分站管理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管理线损。
第二节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一、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需求侧管理
利用直接负荷控制、时间控制器和需求限制器、低谷和季节性用电设备、蓄能装置、蓄冷蓄热装置等技术手段,实现负荷的间歇和循环控制,改变用户用电方式。
选择高效节能照明器具替代传统低效的照明器具,使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以提高照明用电效率和照明质量。应用各种调速技术等实现电动机系统的节电运行。积极利用推广高效变压器。积极推广远红外加热,微波加热,中、高频感应加热等技术,以及高效节能家用电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加强需求侧管理。
二、利用经济手段,加强需求侧管理
根据电价结构,制定适合市场机制的容量电价、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各种电价制度,激励用户主动参与需求侧管理。
采取折让、借贷优惠、节电设备租赁、节电奖励、需求侧竞价等直接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需求侧管理。
三、利用引导手段,加强需求侧管理
通过加强宣传、加强培训、加强管理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经验,引导用户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和先进的用电技术,接受需求侧管理措施,加强需求侧管理。
四、利用行政手段,加强需求侧管理
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规范电力消费和市场行为,推动节能增效、避免浪费、保护环境。
第三节 环境保护
一、能源项目开发环保管理
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能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环境评价;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政府职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制定并实施促进能源合理有效利用的环境强制政策,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向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方向发展;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全面贯彻清洁生产;加强监管工作,实施跟踪监测制度;多渠道落实能源规划执行过程所需的环保费用;建立发展社会调控制度,推行自愿协议环保管理方式,调动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环境成本。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二、能源开发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重视一次性能源结构的调整,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天然气、水电等开发的同时,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发电用能方面,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
按照“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建设地上生态环境”的思路,从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寻求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建设模式。
(二)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工作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将环保标准作为项目核准的强制性门槛。继续抓好农村地区以电代柴和沼气池等清洁再生能源工程建设,加强能源污染控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三)促进优化能源结构
根据普洱自然资源情况,以电力建设为重点,加强电源、电网以及煤炭、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方面入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以发展优质清洁能源为重点,加快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替代能源,优化终端能源和电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监管网络
设立乡镇办事处环境保护监督站,各村要有环境保护情报员,随时掌握发现本辖区内环境污染的动态情况,将环境污染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环保部门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为日常环境监督员,形成县、乡、村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督网络,把环境保护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参照国家、省能源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普洱市能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能源发展和供应保障安全工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能源政策,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对能源开发与节约、能源安全与资源平衡、能源对外合作等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跟踪了解能源安全状况,预警、预测能源生产、供应及消费的安全运行,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协调有关单位研究落实能源规划,策划、论证、组织重大能源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第二节 发挥规划调控作用,规范开发建设秩序
建立和完善能源规划调整与公开发布制度。滚动修订各类能源规划,公开发布实施,规范政府监管和企业行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不符合国家、省、市能源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国土、环保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审核、许可手续,金融机构不予贷款。进一步完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形成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办法,发挥规划调控作用,规范开发建设秩序。
第三节 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能源产业发展
一、完善水电建设移民安置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等政策,调整和完善水电开发涉及的土地征用以及补偿补助等移民政策,尽快出台水电建设“移民长效补偿”安置政策,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完善促进节能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和发展节能型住宅、公共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
三、制定资源勘探激励政策,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加基础地质勘探投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制定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激励政策,鼓励尾矿开发利用,逐步建立完善油气区块矿权招标制度和退出机制。增加对生物质能等资源调查的投入,为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奠定资源基础。
第四节 拓展投资渠道,引导能源产业发展
一、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
深入了解国家“十二五”发展思路、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方向,摸清国家政策走向,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用于超高压输电网络建设及中小水电、太阳能、沼气发电上网建设;农村电网、农村沼气、农村太阳能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争取宁洱作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投资。加强与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县、国家级贫困地区(县)、受灾地区(宁洱等县)的扶持资金,推进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前期工作,争取省级财政对公益性、关乎民生的农村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学校沼气集中收集综合利用项目、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等新能源示范性项目的财政倾斜。
二、加大市级财政投入
建立完善能源产业投入增长保障机制,确保县(区)级政府在年初预算分配和财政超收分配中对能源产业的投入,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县(区)对能源产业投入比例逐年增长。保证市级财政对秸秆气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产、燃料乙醇制造等能源产业的引导资金投入和支持。研究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新能源项目及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能源产业投入体系。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合同、授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能源产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完善能源产业财政投入管理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五节 先试先行,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一、积极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电价
依托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富集、境外市场较大等优势,创新观念,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能源价格改革试点市,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研究制定包括上网电价和用电电价的丰枯、峰谷电价机制,吸引和引导载能工业大量利用汛期电能。加强与省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配合省发改委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全面同价。
二、制定合理的新能源价格
根据资源条件、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价格。尽快落实对新能源开发的补贴制度,新能源发电上网强制配额制度及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添加制度,并根据新能源发展态势的变化及时修订。
第六节 坚持低碳,实施全方位节能战略
一、建立完善节能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节能管理体系,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建立重点行业能耗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推行会同能源管理,创造节能与开发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节能在竞争中的优势。认真贯彻《节能法》,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监督。
二、加强农村能源替代工作
利用微小水电对农村地区供电,加大以电代柴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微小水电、太阳能离网发电解决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做好国家扶持资金落实,加强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干燥项目的推广实施;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并做好后续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落实节能措施
改善企业的能源管理,加快高耗能设备技术改造,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强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设备和产品。制订和发布重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耗标准,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节油型汽车发展,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发展节能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在新建建筑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采用高效照明节能产品。大力推行电力系统需求管理,制定节约用电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四、加强节能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加强学校节能教育,组织好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积极推广节能经验和做法。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普洱市 发布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