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夕阳乡“党建+”打造村民幸福生活
“芝麻官管的不是芝麻事,管的都是我们生活里的大事。”晋宁夕阳乡一字格村民矣春荣感慨,2014年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夕阳一字格村党总支,通过一年的积极整改,加强制度建设,为民办实事,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如何高效、切实地发挥作用的途径,党员干部与村民上下一条心,拧成了一根绳,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甩掉了基层“软帽子”,也在探索中形成“党建+”的基层党建方式,引领推动新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服务
一字格是夕阳最小的行政村,却是夕阳地界彝家风情最浓的山寨之一,只有400多个村民,山高路远种菜难,卖菜更难,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日子过得很艰难,很多青年男女只能外出打工谋生计。民间山歌传唱“一字格山好水好风光好,只见阿哥不见嫂”,说的是外面的媳妇看到山里日子不好过,都不愿嫁进村子。由于村里党组织服务能力跟不上,村民文化层次偏低,文字上的痕迹管理弱,去年被扣上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人穷志不能穷,我们一定要让山区的群众过上好日子!”,上任时间不长的一字格党总支书记施平书说,他决心积极带领25个党员和全体村民配合县乡两级的支持和帮扶,甩掉这顶耻辱的“软帽子”。在乡党委的多次深入指导后,村里建起了“为民服务站”,配备了大学生村官,建立了“三会一课”、村组干部管理、任期承诺制度等30多项制度,并一一上墙,完善了痕迹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为打造一支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字格党总支迅速有效地拉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质量,从思想上带动群众谋划脱贫致富路子,行动上带领群众谋出路,为老百姓办了很多民生实事。一字格以服务为抓手,制度为保障,真正将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带进村里,成为基层党建进一步发展的力量。
党建+民生
村里水源点位于一条山路旁,常有牛群路过时飞扬的牛粪、车辆飞驰的尘土多多少少进入蓄水池,村民饮用后会拉肚子。乡村两级党组织在县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时,积极反映情况,申请解决困难,获得了县委宣传部两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购买水泥盖板将水源点盖住,并安排专人对水源点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的管护,减少了大肠杆菌和灰尘的侵入,让村民吃上了干净放心的山泉水。
乡党委帮助村党总支积极争取县里的扶贫项目资金40万元,修通近2公里的机耕路,村民的车辆和机械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小荚豆、收烤烟,减少了劳力,提高了效率,方便群众拉到宝峰、双河一带市场上交易,现在一亩小荚豆最高卖到6000元,种得好的一户人家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村里年青的团支部书记鲁愿生说,修路的时候,村组干部齐上阵,入户到村民家做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普遍理解和支持,很多村民无偿地让出了自己祖上的田地让村里修路。“民生”是党建的最终目的,为民办实事,是一字格党建的目的也是手段。
党建+建设
一字格虽美在深山人未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里很多人家都拥有两辆以上的车辆,包括汽车、农机具等,每逢节庆和婚丧嫁娶,只有一条入村道路的小村子,交通拥堵一点都不亚于城里。村三委班子团结努力,县乡领导为村里争取了“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的10万元资金,在村口修建了一个停车场,解决了村里举办大活动时的交通拥堵,外来车辆也能自由进出,红白喜事也不堵路了。
村党组织还常常带领党员、村民义务清挖村间沟渠,带动村民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村民鲁大爷说,“现在村里生产生活都方便啦,挖地种菜也不难了,每次村里办活动,车辆都比从前放得整齐了,偷盗行为也少了。”村党总支的整顿提升工作得到县委组织部的认可,真正成为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成为了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现在外面的姑娘都想嫁进咱村呢,在外面打工的小伙子也纷纷回到村里种荚豆,搞特色农业,一字格的生活在老百姓的汗水中一天天变好!” 施平书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这样描述着。
“人气聚,人心聚。” 施平书说,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村民真正感受到基层党建落实的好处,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部署、落实、检查、考核,确保党政齐抓、接续用力。(昆明日报 记者江雨珂 通讯员黄丽萍 刘洋)
编辑:实习编辑 许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