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滇池治理的“八年抗战”
滇池水冲击晋宁白鱼河湿地。记者孟祝斌/摄 市民在晋宁白鱼河湿地游览。记者孟祝斌/摄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走基层第一站晋宁》系列报道之二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走基层报道组 记者邹美连 滇池治理,是近年来昆明市政府一直抓的重点工作,让滇池重现往日的清澈,一直是百姓的心愿。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县,下辖53公里的湖岸线,占据了滇池总湖岸线的32.5%,从又臭又脏的劣五类水质到如今的五类水质,晋宁县经过了“八年的抗战”,2014年,晋宁县在昆明市滇池治理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二,2014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范围,成为滇池湖滨第一个列入国家试点建设的湿地公园。
在晋宁白鱼河河口湿地,杨柳依依,万条垂下绿丝绦随风摇曳,走进湿地,滇朴、香樟、石楠、迎春柳等高大树木遮天蔽日,带来一片阴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掩映在水塘中,整个湿地绿意盎然,水塘中的水和滇池水连成了一个体系,水已经基本上清了,沿路进入,可以闻到海风带来的湿润气息,走过木道,滇池赫然在眼前,豁然开朗。
湿地管护员梁国富是土生土长的晋宁人,在滇池边已经生活了55年,他看着滇池水由清变浊再逐渐变清,感慨良多。他说2007年以前,这里的水质非常差,被蓝藻侵蚀,湖水发黑发臭,经过几年努力,滇池水才有了变化,梁国富和其他的管护员,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来到白鱼河河口湿地,打捞水塘里的垃圾、湖面上的蓝藻,捡起地上的杂物,修建枯枝败叶,维持着这里的清洁,保护滇池的清澈。
像梁国富这样的湿地管护员,晋宁县总共有43名,由县政府拨款,晋宁县滇管局聘请,在各个河口湿地负责管护工作。在乡镇下辖的河口湿地,也有39名湿地管护员,由县政府和乡镇共同出资聘请。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当地一些老年艺术团在凉亭唱花灯、自娱自乐。家住牛恋村、今年67岁的老人施兰英也是其中的一员,她从牛恋村走到这里需要一个半小时。她说,这里环境好,可以吹吹风,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走这段路便不算长。
近年来,像施兰英这样来白鱼河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每逢周末,来自周边乡镇甚至更远地方的游客纷至沓来,观光、踏青、野餐,给白鱼河河口湿地增加了不少生机。
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拥有25块大大小小的湿地,湿地面积达19782亩。晋宁县充分利用湿地的过滤清洁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大的河口湿地有白鱼河、东大河、古城河、南冲河、淤泥河、中河、茨苍河河河口湿地等。目前,晋宁东大河湿地已经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以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之名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范围,成为滇池湖滨第一个列入国家试点建设的湿地公园。目前,东大河湿地一期工程湖滨沙滩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服务区及服务设施等工程的建设,预计在6年后全部完工。届时,东大河湿地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将发挥湿地保育、宣教服务展示、管理服务、合理利用等功能,既是生态净化区域也是美丽的景观。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净化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为了提高居民对湿地的认识、保护湿地对滇池治理的意义,每年这一天,晋宁县相关部门都会通过下发宣传册、文艺演出等方式来普及知识,倡导人们保护湿地。晋宁县滇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滇池边钓鱼、烧烤、乱扔垃圾等情况大大减少了。
晋宁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治理滇池,晋宁县从源头入手,把控好辖区内的8条主要河流,做到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整个晋宁县分布着7个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保证河水清澈。在水源保护区,则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全民禁养等政策。同时,建立了从农村到集镇到县城三级污水处理系统。在各个自然村建立了290个污水处理池,现在正在推进配套管网建设,条件较为困难的村子则建立了简单的污水沉淀池。对于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转运、县处理”四级联动机制,明确了每一级的责任,确保垃圾被及时处理,不污染水源。
滇池治理和保护,一直是晋宁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长期以来,县滇管局、县水务局、环保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行动,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为了实现建设、管护一体化,晋宁县专门成立了晋宁县湿地管理办公室下属县林业局,同时,根据自身实际陆续制定和出台了《晋宁县滇池湖滨湿地管护实施方案》《晋宁县村庄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等条例,为滇池治理提供了细则,明确了责任。
相关链接:
[系列稿件之一]:昆报集团“全媒体走基层”开启 首站走访晋宁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