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晋宁县唱响第二十届宝峰调子会
第二十届宝峰闹春调子会于2月11日至12日在云南省晋宁县昆阳街道宝峰民族文化广场进行比赛,参赛歌手按男女1:1的比例报名,以预(复)赛、决赛的办法决出名次,分别设男女歌手金奖各1名,银奖各2名、铜奖各3名,新人奖1名,创新奖1名,优秀奖20名。
唱山歌,对调子,一直以来是晋宁宝峰人民歌唱美好幸福生活,交流情感,倾诉爱慕之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小调即山歌,又称调子,最大特点是即兴性很强,比兴开篇,合辙压韵,现编现唱,出口成章,对答入流,歌词反映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物唱物,即景生情,内容通俗。每调一般四句,每句七字,男女对唱,随音而起,自然流畅。几百年来,宝峰先辈们便在村落中流行小调,每到田间劳作,都可听到男女对唱或独唱。
宝峰调子会历史悠久,源于宝峰宝泉寺的“接佛”庙会对调子习俗,它以群体的方式在宝峰自然流传数百年,使宝峰成为了云南省山歌小调交流的平台,形成了宝峰调、昆阳调、昆明小调、松毛调、招亲调、点荞调、大理调、八街调、四季腔、长腔对口、猜调等山歌调子传唱群体。1998年春,宝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调子会,并于1999年1月经人代会确定宝峰调子会作为宝峰传统节日,于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在灯盏山(后被称其为山坳公园)举办山歌调子比赛,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业绩”为主题,到目前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九届,办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盛会和传统节日。每年参赛歌手70—90人不等,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人数不断增加,2016年第十九届调子会上,四川、贵州、曲靖、昭通、寻甸、玉溪等地的40对、80名歌手齐聚一堂,纵情放歌,争当“歌王”、“歌后”,用自己原生态的歌声唱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吸引了周边4万余群众云聚欣赏,成为当地群众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一大亮点。
经过多年来调子会的成功举办,山歌调子比赛得到了规范,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唱腔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用建康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歌颂美好生活,摒弃“酸调”,歌唱新人新事新风尚和健康向上的情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本土的艺术人才,逐步开发了具有晋宁昆阳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2009年,昆阳街道宝峰闹春调子会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2月,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晋宁县“宝峰调子会”被省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