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春城文明进程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编筐编篓,重在收尾。”过去几个月,昆明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充分调动人力财力物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眼下进入冲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阶段,在前期努力的成果上,广大干部群众持续着全民共创的热情和干劲,加强长效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前期成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党员干部队伍
成为加快文明进程先锋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更好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可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最能体现“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单位还是那个单位,职工还是那些职工,不同的是,在维护共同环境卫生方面,党员干部带头在禁烟区不吸烟,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营造无烟的办公氛围。
小区还是那个小区,村民还是那些村民,不同的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发生转变,必然带动群众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变化。
在拆迁安置小区,养看家狗、随手扔垃圾的习惯还在继续,居民小区不同于田园农家,社区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扭转局面。首先拴住自家的狗,然后每天定时带领志愿者在小区捡垃圾。一开始,群众很不理解,觉得像是作秀,“不是有小区物管嘛,会派人打扫的”。但社区班子成员的坚持让群众明白,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物管和外来志愿者的事,而是每个居住在小区的人分内之事。慢慢地,会有居民劝导乱扔垃圾的熟人:“别人在捡垃圾,你自己却在扔垃圾,面子上过得去吗?”
“创文”工作要依靠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参与要靠活动开展来实现,而活动的开展要靠组织来完成。党的组织在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以及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成为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的先锋队。
广大人民群众
成为推动文明进程主力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老百姓在自己居住和工作的社区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以呈贡区吴家营街道郎家营社区为例,积极响应“创文”号召,组成志愿者队伍,在全社区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创文”工作,不提工作补助,不讲牺牲个人闲暇时间的得与失。“为自己打造幸福美丽家园,还需要讲条件吗?”
针对社区居民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全体志愿者一个单元、一个楼栋、一条条绿化带全面进行垃圾杂物大清理,广告大清洗,地面大清扫,又对整个小区占地45亩的绿化带进行增绿补绿、浇水管养、修枝剪叶,绿化美化小区环境。在此基础上,发动社区能工巧匠对小区原建时存在问题的排水、排污管网进行修复,共修复排水管网900多米、排污管网500米,更换窨井盖17个,修复路面2500米,路沿石400米,路灯12盏,粉刷墙面13000平方米,拆除油污管240米,并在老年人平时聚集的4个地点安装石凳石椅。
建机制 蕴文明
实现城市建设质的飞跃
当前集中整治的成果能不能产生惠民利民的长久效应,卫生死角会不会“死而复生”,占道经营会不会“卷土重来”,清理掉的“牛皮癣”会不会顽固反复,关键在于巩固和开拓既有创建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以建立健全科学化的制度作为长远保障。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是基础。唯有增强治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才能真正开启现代城市文明的大门,才能增强持续“创文”的信心和勇气。面对陌生人聚集的街区,在行政上不相隶属的工作单位,如何形成属地上的认同,需要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理顺各种关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的合力。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要始终坚持“文明城市 人人共享”的创建理念,使群众成为“创文”的最大受益者。随着自然、人文环境改善,各种服务功能加强,市民素质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良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必然使城市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创业,并最终进入城市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借助“创文”的东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培育人文精神和城市精神,实现城市建设质的飞跃,这是文明演进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将最终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作者: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周铀)